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舞蹈

孔雀舞的舞蹈怎么分类?

孔雀舞的舞蹈怎么分类?

全部回答

2015-12-21

50 0
     阿里孔雀舞阿里孔雀舞发源于普兰县,流传在普兰和狮泉河等地区。这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时跳的一种民间舞蹈,表达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跳时大多呈圆圈或半圆圈形,人数不限,无乐器伴奏,但有伴唱。
  孔雀舞的步伐较单调,但它是一种受人喜爱的民间舞蹈。 基本步伐有“两步一跺”、“小踮步”。  上身的动作较丰富,有“双摆手”、“抖肩”、“双叉腰”、“孔雀汲水”等。跳时都有唱词,舞蹈和唱词配合得非常紧密。
  舞者根据词意做各种动作,如:唱到孔雀如何摇头?舞者双手叉腰做“左右摇头”动作;唱到孔雀如何飞翔?舞者做“双摆手”动作表示飞翔。其中最有特点的动作就是“孔雀汲水”。  动作做法:两脚脚掌合拢,两脚外侧着地,双膝向外打开向下深蹲,上身向前倾斜直到把地上的木碗用嘴叨起来后慢慢起来。
  双手则一直做飞翔动作“双摆”。看上去即优美又有特色。 林芝孔雀舞林芝孔雀舞起源于林芝地区米林县扎西绕登乡,流传在米林县和扎西绕登乡。 林芝孔雀舞也无乐器伴奏,常常是自唱自跳。  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集体舞等多种形式,男女均可。
  集体舞时为大圆圈队形,基本上在原地跳,有时也沿顺时针方向移动跳。 林芝孔雀舞是当地群众在欢渡藏历年和参加其它民俗节日活动时跳的一种民间歌舞,届时,人民欢聚在一起喝酒,唱歌,跳“恰巴波”(林芝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中间要穿插孔雀舞的表演。
    孔雀舞的表演属自娱性的歌舞。亦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孔雀舞的动作较简单,但歌词内容和舞蹈动作结合得非常密切。如唱到“孔雀你从何方来,孔雀我从东方的印度来”时,舞者做“围腰手”并接做“双摆手”表示飞翔。
  当唱到“孔雀你如何汲水?孔雀我这样汲水”时,舞者即做汲水动作:脚站小八字步,双手向斜后方伸出,双手腕向下摆动,示意在飞翔,全蹲,然后用嘴把地上的木碗衔起来。  此动作需在二拍中完成,动作难度较大。
   孔雀舞的基本步伐和手势有“一步一跺”、“八字全蹲”、“孔雀汲水”、“孔雀飞翔”等。动作优美自如、形象逼真,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艺术。 巴塘孔雀舞当地群众称它为“玛恰曲通”。“玛恰”即孔雀,“曲通”即汲水,意为孔雀汲水。
    该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地区和西藏拉萨等地。孔雀汲水只在逢年过节时才跳,是“巴谐”(巴塘弦子)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歌舞,也是当地群众最喜爱的歌舞。 跳时呈大圆圈或半圆形,可移动。
  人数不限,男女各半或男女混合,来去自由,采用对唱对舞的形式。圆圈中央没有一个盛满酒或水的木碗,领舞者一人(男女均可)围着木碗舞动,众人和琴手伴舞。  领舞者根据歌词内容模拟孔雀。
  如唱到“孔雀你从哪方来?是从印度方向来”时,领舞者做飞翔动作“双摆手”。当唱到“孔雀你喝的什么水?喝的是清凉泉水”时,领舞者做汲水动作,即:踏步全蹲,双臂伸向斜后方作向后的开合摆袖,同时用嘴把地上的木碗衔起来并将酒喝光。
   孔雀汲水的基本步伐和手势有“一步一点”、“一步一撩”、“三步一撩”、“三步一点”、“踏步全蹲”、“八字甩手”、“顺风旗”等。   孔雀汲水姿态优美,婉转,轻盈,舒展,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良好祝愿。
   藏戏中的孔雀舞 tamenheny藏戏,藏语叫“阿吉拉姆”,是藏族人们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藏戏一般属歌舞范畴,系用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性艺术。除西藏外,在云南、四川、甘肃等藏族地区也普遍流行。
     藏戏是一种具有浓郁藏族特色的民间歌舞艺术,最初也是从民间说唱等形式发展起来的。公元14世纪时,由兴建铁索桥造福众生而闻名藏区的伟人珠钦·汤东杰布继承和发展,已为众所周知。
   藏戏分兰面具和白面具两种,白面具素称“扎西协巴”。 藏戏表演分三大段:第一大段开场戏叫“温巴顿”,在剧中起介绍演员、招引观众、讲解正戏剧情的作用,为正戏演出作准备。  第二大段正戏叫“雄”,开始由温巴用板式的念白介绍剧情和演员所扮角色,然后正式演出。
  第三大段“扎西”是演出结束前的尾声,和剧情没有什么关系,只是祝福祈祥仪式,接受观众的哈达和捐赠。 藏戏的取材,大致来自民间故事、历史传说、佛教经典和世事人情等。主要剧目有《文成公主与尼泊尔公主》、《诺桑王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朗萨文波》、《卓瓦桑姆》、《白玛文巴》等。
    有的藏戏中有孔雀舞的舞蹈片段,利用孔雀的装束模拟孔雀舞姿。 羌姆中的孔雀舞“羌姆”即跳或舞的意思,是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自己寺院范围内举行隆重仪式时表演的一种宗教舞蹈艺术。
  场面壮观,气势宏大,集诵经、音乐、舞蹈为一体。内容主要是驱邪,迎祥,辞别旧岁月。各寺院按照藏历分别确定一天或若干天为表演日期,尔后连年如此,除此之外不得随意表演。   “羌姆”的渊源多数专家认为起源于公元八世纪,但也有少数专家认为是起源于苯教时期。
  各说不一,有待进一步考证。 “羌姆”演出程式中比较固定的角色一般都有神、神兵、妖魔、小丑和飞禽走兽等。 在羌姆中穿插跳孔雀舞只能在 扎什伦布寺表演《色莫庆姆》时才能见到。基本动作有“移动平步”、“小跑”、“左右摇头”、“伸缩脖子”等。
    动作虽不多,但在《色莫庆姆》中则是必不可少。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舞蹈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舞蹈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