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如何利用闪电制造化肥?

如何利用闪电制造化肥?

全部回答

2016-07-09

52 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雷电这一自然现象已基本上被人们了解。但 是我们应当在了解雷电的基础上,做到控制雷电并使之为人类服务。怎样才 能利用雷电呢? 一提起利用雷电,我们就会联想到打雷下雨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的壮 观景象。
  大家一定会认为闪电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企图利用闪电的能 量。  但是,利用闪电的能量有一个困难,就是闪电不能按人们的希望在一定 的时刻发生。换句话说,就是闪电不易控制。
  另外,虽然闪电是最常见的自 然现象,但是据统计,每年在每平方千米面积上平均只有一两次闪电。雷雨 心单体的尺度为1〜10千米,所以各次闪电都隔着很大的距离。有人测量并 统计过,在强雷雨时,闪电之间的平均距离是2。
     4千米。在弱雷雨时,闪电 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 7千米。 如果竖立一根很高的铁杆引雷,雷击的次数要多些,但是闪电击中铁杆 的次数仍不很多。有人统计过,在一个雷雨季节,雷电击中高400〜800米的 避雷针的次数也不过20次。
   很早就有人做过利用闪电制造化肥,肥沃土地的实验。  我们知道,氮和 氧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是一种惰性气体,在平常的温度下,它不易与氧化 合,但是当温度很高时,它们就能化合成二氧化氮。
   如果我们有兴趣,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 用一个封闭的玻璃瓶,里面充满空气并插上电极。通电时,电极间就有 耀眼的火花闪耀。火花之中,慢慢地有黄色的氮气燃烧的火焰出现。  过一会 儿,原来无色的空气会变成红棕色,把瓶子打开,迎面就有一股令人窒息的 气味,这就是二氧化氮。
  如果往瓶子里倒些水,摇晃几下,红棕色的气体马 上消失,二氧化氮溶解于水变成硝酸。 自然界的闪电火花有几千米长,温度很高,一定有不少氮和氧化合生成 二氧化氮。闪电时生成的二氧化氮溶解在雨水里变成浓度很低的硝酸。
    它一 落到土壤中,马上和其他物质化合,变成硝石。硝石是很好的化肥。有人计 算过,每年每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100〜1000克闪电形成的化肥进入土壤。 人工闪电制肥实验的做法有很多,这里只举一个例子。
  有人在田野里竖 立3根杆子(制肥器),一般是木杆,杆高约20米,杆距120米,杆子顶部 装有金属接闪器,用金属导线从接闪器一直引到地下埋入土中。  建立后,曾 进行了 2次雷击实验。
  在每次雷击后对实验地段附近地区的雨水及土壤进行 化学分析,测量其中硝酸态氮含量的增减。第一次雷击强度较小,比较明显 的范围半径约15米,有效面积约1亩。经过土壤分析,结果是约增氮0。 9〜1 千克,相当于硫酸铵4。
  7〜5千克/亩。  第二次雷雨强度较大,以实验地点为中心50米半径范围内,平均每亩增加2。 7千克,相当于硫酸铵13。 55千克。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到,雷电确实起到了把空气里的氮“固定”到土壤里 去的作用。
  更有趣的是,有人为了验证人工闪电制肥实验的效果,在实验室 里用人工闪电做了实验。  结果,经过闪电处理的豌豆比未处理的提早分枝, 分枝数目也有增加,开花期也提早10天左右;处理过的玉米抽穗提早了 7 天;处理过的白菜增产15%〜20%。
   虽然这些数字只是从次数不多的试验中分析化验的结果,但是可以直观 地说明,闪电可以增加土壤里的氮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一定好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