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2010年人口普查宜宾县城人各?

2010年人口普查宜宾县城人各

全部回答

2013-09-13

49 0
    全市常住人口447万  全市常住人口4472001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减少436838人,减幅为8。9%,年平均减幅0。93%。全市户籍人口5406577人,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净增29。
  7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97万人,年平均增幅为0。  57%。  平均每个家庭户3。07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19182户,家庭户人口43535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3。
  07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3人减少0。36人。男性为2299782人,占51。43%;女性为2172219人,占48。  57 %。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9。
  63下降为105。87,下降3。76个百分点。  65岁及以上占10。56%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27378人,占20。74%,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3。1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为3072545人,占68。
    7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0。0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472078人,占10。5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3。21个百分点。  文盲率下降1。63个百分点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1516人上升为408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由6431人上升为920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5655人上升为3148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49944人下降为42134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文盲率(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43%,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06%下降1。63个百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4‰  全市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54174人(其中:男性28775人,女性25399人),死亡人口35657人(其中:男性20830人,女性14827人)。
    出生率为12。11‰、死亡率为7。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4‰。  另外,本次人口普查还取得了关于住房情况、人口迁移流动、身体健康状况、就业状况、妇女生育状况、社会保障等详细数据资料,国家和省上正在审核之中。
    晚报记者 刘亚妮  官员解读宜宾人口普查数据  晚报记者 刘亚妮  宜宾市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昨(18)日正式公布了宜宾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  市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统计局局长李敏根据普查数据反映的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男女性别比协调平衡  据李敏介绍,性别结构也称性别构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构成中,男性或女性各在其总人口中的比例。根据大量研究表明,总人口性别比平衡区间为96-106。
    2010年宜宾市常住人口性别比105。87,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人口性别比109。63下降了3。76个百分点,仅比全国105。2高0。67个百分点。比2000年下降了较大幅度,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充分说明宜宾市人口性别结构(男女性别比)更趋协调和平衡。
      李敏认为,宜宾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流出人口多,并且外出人口以男性比例大。此外,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落实,公众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等,也与宜宾人口性别结构有很大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宜宾市人口性别比下降很大,与全国差距已经很小,但与全省相比,仍然高出2。
  17个百分点;从性别比平衡区间来看,仍然偏向于上限值。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男女性别不平衡、不合理带来的挑战和矛盾。”李敏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关爱女孩,进一步在就业、工资等方面对男女一视同仁,以此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使全市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
      步入老龄社会且老龄化加快  李敏介绍,按照国际上划分人口类型的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
    普查结果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有68。  73万人,占15。37%;6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有47。2万人,占10。56%。李敏分析说:“这里15。37%或10。
  56%两组数据已经远远超过国际上的标准值,说明宜宾市已经步入典型的老龄社会,并且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在十年时间已经上升3。  2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
  32%,呈上升趋势,说明宜宾市老龄化趋势还在加快。”  李敏认为,导致全市人口年龄结构加快转型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近10年来全市生育率持续偏低,使低年龄组人口比重降低,老年组人口比重相应上升;二是由于宜宾在全省属于劳务外出人口较多的五个地区之一,并且外出人口大多为青壮年,60岁及以上的老人外出极少,也使得老龄组人口比重上升;三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条件得到巨大改善,平均寿命延长,加速了人口年龄结构转型的进程。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但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供给减少,消费和储蓄水平下降,社会负担加重,社会保障体系和公众服务压力加大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保障、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的费用额也将增加。
    因此,宜宾必须正视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统筹考虑,研究老年人口的政策,积极发展和推进老年人事业。  受教育程度“三升两降”  李敏介绍说,从这次人口普查得出结论,宜宾市各种受教育程度表现为“三升两降”。
  “三升”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上升、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在上升、具有初中文化程度在上升;“两降”指具有小学文化程度在下降,全市文盲率在下降。    文化教育水平的变化,说明全市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整体文化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了较大进步。
  其中有两个指标反映比较突出,一是每10万常住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4088人,10年前只有1516人,增幅达1。7倍;二是全市文盲率比10年前下降了1。  63个百分点。
    李敏表示,与全国、全省相比,宜宾市每10万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均尚有一定差距(全国、全省、宜宾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分别为8930人、6675人、4088人;全国、全省、宜宾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分别为14032人、11247人、9201人;全国、全省、宜宾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分别为38788人、34889人、31482人)。
    全市文盲率比全国高0。35个百分点(全国、全省、宜宾文盲率分别为4。08%、5。44%、4。43%),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全市外出人口中,有文化的比较多,而60岁及以上人口外出较少,主要在家居住,这部分人的文盲率较高。
  李敏总结说:“宜宾市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据反映出宜宾市教育事业还任重。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