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六七十年代的中印战争到底谁赢了

六七十年代的中印战争到底谁赢了?双方伤亡多少?

全部回答

2006-06-01

0 0

    当然是我国胜利了,我军11师33团在反击中,曾一度 逼近距印度东部重镇提斯浦尔只有30多公里。在这次反击战中,我军全歼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俘印军第七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击毙印军第六十二旅旅长。
  希尔·辛格准将,总计歼灭侵印军8900余人。  缴获各种火炮300余门,飞机与架,坦克10辆,汽车400辆各种枪6300余支(挺),及其它许多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我军共伤亡2400余人。
   中国与印度的边界约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1947年印度立国后,继承了部分英国殖民者占据的中国领土,到1951年前后,印军侵占中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约9万平方公里的英国殖民者所占的领土。
    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占部分中国领土。1959年,印军越过双方实际控制线建立了43个据点。中国政府提出谈判解决边境问题,遭到的印度方面的拒绝。1962年6月,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官兵几十人。
  10月20日,印军2万多人在空军的配合下从东段和西段向中国发起进攻,中国军队进行反击。  战争打响。 1962年10月中旬止,解放军在中印边界东段的克节朗河地区部署了约一个师的兵力,在西段阿克塞钦地区部署了一个多团的兵力,基本完成了战前集结。
  此时印军在东段集结了第4师指挥下的3个旅和边境守备部队约1。6万人,在西段集结了第114旅的6个营约6000人。  从兵力上讲,可以说是旗鼓相。 反击战分东段和西段两个地方。
   东段由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赵文进和副政委吕义山组成的东段指挥部指挥。攻击的重点是克节朗河地区。我军在该地区部署了步兵第154,155,157团和步兵第11师的第32团及第31团一个营,以及炮兵第308团和工兵第136团之一部,总约1万余人;统归藏字419部队领导。
     西段我军由南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指挥,集结了第10团3营,第11团3营,骑兵第3团以及步兵第2团之一部共一个多团的兵力。西段反击战的目标是拔除印军部署在我国境内的多个据点。
   1962年10月下旬,解放军第54军第130师奉命由四川入藏,准备参加克节朗和达旺地区的战斗;但是由于第一阶段战事顺利,同时发现印度在东段东部的瓦弄地区有集结兵力的迹象,军委决定将该师调赴瓦弄方向。
     11月上旬,54军前线指挥部率130师进至察隅地区,与昌都军分区前线指挥部会合,并根据总参的决定成立由军长丁盛,副军长韦统泰,副政委钟池,政治部主任蓝亦农,昌都军分区司令员郄晋武组成的东段东部指挥所。
   11月14日,印度总理尼赫鲁生日这一天,驻瓦弄的印军第11旅突然抢先向我军发动袭击,激战一天被我军击退。  印军的这一行动迫使我军不得不提前发动总攻。 11月16日凌晨3点总攻开始,解放军分三路发起进攻。
  担任迂回穿插任务的第390团首先向瓦弄以西的制高点07高地猛攻,但因印军负隅顽抗而受阻。 与此同时,担任侧翼突击任务的第389团向瓦弄东北的80高地发起冲击,并一举攻占了该高地,歼敌30多人。
     担任正面主攻任务的388团和昌都军分区独立营,经过一天的激战才突破印军正面阵地,到黄昏时逼近瓦弄镇。在瓦弄亲自指挥的印军第4军军长和第11旅旅长,见大势已去,于当天傍晚从瓦弄机场乘运输机弃部潜逃。
  瓦弄守军随即溃散,我军于当晚6时顺利进占瓦弄镇。 瓦弄战役我军共歼灭印军1200多人,缴获炮62门,运输机一架,直升机一架。   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战役是整个中印边界反击战中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歼灭了印军精锐第4师的大部5000多人,彻底地摧毁了印军的心理防线,教训了印度当政者,为以后中印边界数十年的相对安定奠定了基础。
   截止战役前夕,印军在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地区部署有第4师司令部指挥下的第62旅,第48旅,以及炮兵,工兵等部队共8000多人。   11月10日,担负深远迂回任务的解放军第11师师部率2个团从达旺以东出发,沿听布,波辛山口向德让宗,邦迪拉之间穿插,以切断印军地4师主力的退路。
   11月12日,担负分割包围任务的山南军分区所属4个连从达旺以东出发,经西山口东向印军侧后穿插,以完成第一层分割包围。   11月14日,藏字419部队从达旺出发,经西山口西向印军侧后迂回,以完成第二层分割包围。
   担负深远迂回任务的解放军第11师经过数天急行军,沿途击退敌军层层阻击,其前锋部队终于于11月17日晚进至拉洪桥,占领了附近的印军汽车修配厂,控制了德让宗至邦迪拉的公路,完全切断了邦迪拉以北印军第4师主力部队8000多人的南逃之路。
     担负分割包围任务的山南军分区4个连,经过6天艰难的行军,于18日早晨到达略马东,切断了西山口至邦迪拉的公路。 同样担负分割包围任务的藏字419部队,由于地形原因,于17日阻于略马东和申隔宗附近的大山上,未能完成预定计划。
   11月18日,担负正面进攻任务的解放军第55师向当面印军发动总攻。  战斗只持续了半天,印军第62旅旅长辛格即率该旅主力1000多人,仓皇乘车向德让宗逃窜。 18日10时左右,该旅逃至略马东,遭到2小时前才抵达此地的解放军山南军分区4个连的迎头痛击。
  至19日早晨,我军完全击溃该旅;共歼灭印军近700人,缴获榴弹炮11门,汽车84辆。  少部印军及该旅旅长潜入山林逃走。 担负深远迂回任务的解放军第11师于17日到达迂回终点后,即以其第32团向德让宗攻击前进。
  18日上午,该师第33团向邦迪拉推进,18日下午该团3营占领邦迪拉主峰。印度驻邦迪拉守军已毫无斗志,于当晚乘黑溃逃;我军于19日早晨顺利进占该镇。  解放军第32团和33团各一部迅速转为向南追击。
   20日凌晨,解放军第33团追逃部队与印军第48旅廓尔喀联队第6营在查库镇遭遇。经过短暂激战,印军弃尸150多具,被俘60多人,余部全部溃散。 11月20日,我军第11师第33团进驻鹰巢山口和伏特山。
  此地临近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距印度东部重镇提斯浦尔只有30多公里。   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战争中的彻底失败,使尼赫鲁乱了方寸。他不与任何人商量,独自向美国总统肯尼迪求救,要求派轰炸机和军队与中国作战。
  印度国民也从未经历过如此失败情绪的冲击,全国陷入一片混乱。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军队却单方面宣布停火,并主动撤退到1959年11月中印实际控制线后20公里,希望以此推进谈判,恢复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
     而印度政府却未能理解中国的善意。他们认为中国军队的“惩罚”大大伤害了印度的自尊和体面,并把中国主动释放全部被俘人员、所缴武器和军用物资也说成是阴谋。印度政府对中国的诚意根本不予理睬,并拒绝任何形式的谈判,反而指使其军队重新占领被中国军队赶出去又后撤的全部12。
    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虽然印度在中印边界战争中遭到了军事上的全面失败,但实际上却是既得利益者。它趁中国军队后撤之机非法占领了有争议的中国领土,此后又千方百计使非法占领合法化,这便是数十年来中印边界争端未能得到真正解决的症结所在。
   1962年中印战争后30余年来,两国在边界问题上始终存在严重分歧,但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还是达成了一些共识。  1988年12月19日,拉吉夫·甘地成功访华,中印双方同意通过和平方式协商解决边界争端。
  此外商定,在寻求办法的同时,积极发展两国间经贸与文化的交流合作,为合情合理解决问题创造气氛与条件,建立关于边界问题的联合工作小组和经贸科技联合小组。拉吉夫·甘地之后的V·P辛格、高达及拉奥总理也都表达了增进中印关系,和平解决问题的意愿。
     1998年5月,印度人民党联合政府为进行核试验大肆叫嚷“中国威胁论”,使中印关系一度受挫。但不久后,瓦杰帕伊的人民党联合政府又重新认识到,中印关系对21世纪印度发展至关重要。
  2003年6月23日,瓦杰帕伊总理访华期间,印度政府首次公开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许西藏人在印度进行反华政治活动,为重开对话开创了新的起点。  同时,双方又约定各自任命特别代表,探讨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
   。

2006-06-01

268 0

印度要能赢那他就是世界第三了,可惜现在没人承认阿三是世界第三呀,连第四都不承认

2006-06-01

277 0

凡是战争,都没有承认自己打输的。留与别人评说去吧。战争的胜负,不仅是军事的胜负,还包括政治、文化的胜负。

2006-06-01

296 0

    中国赢了。咱们中国什么时候打过败仗啊?! 1962的印中战争后,印度军方任命 Henderson Brooks中将和P S Bhagat 陆军准将研究总结这次战争。
  但是政府没有公开这份报告。然而一些专家努力将报告的一些内容拼凑起来。 Neville Maxwell就是这些专家之一,他对1962年的那场战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文章中,印度人会惊奇的发现,当年中国军队击溃印度军队,错误在于印度方面,具体的说是尼赫鲁及其幕僚。
  训练无素、取胜无望的印度军队在德里边界挑畔中国军队,给人民、财产及国家荣誉带来灾难。   军方关于印中边界战争的报告于1963年完成,印度政府对报告内容高度保密,只是含糊地误导民众。  那时,当权者竭力使政府相信,中国无缘无故的对印度发起了“偷袭珍珠港似的”突然袭击。
  (如果公开报告的内容)报告中冷静、详细的分析表明这只是一个自我辩解的幌子。   从上20世纪60年代后期直至90年代,一系列的研究向一些严肃的追寻者揭示了关于印度军队被命令向中国发起一场注定失败的军事斗争。
    自然地,随着人们对这个事件的兴趣的减弱,政府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份报告始终没有被公开。报告没有让人民值得惊奇的内容,公开报告的内容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很多的印度人还倾向于是中国侵略了印度的幻想。
     似乎现在看来,报告永远也不会被公开;将来一个稳定、自信的、开放的新德里政府出现后,决定公开出版报告,报告的内容让人费解,作者熟悉的内容也不会被公开。  报告需要一个引言、光彩的序言描述作者对印中边界战争的研究。
     两个引言,一个简要的回顾边界战争的原由和过程;另一个描述错误在边界争端导致了印度军队内部的分裂,这是战争灾难的关键因素,对这一点的,可以在Henderson Brooks的报告中看到。
     边界冲突的起因   印度,自独立那刻起,就面临很多外部的威胁。  事实上,印度从独立开始就和起临国巴基斯坦冲突不断,冲突的焦点在对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很重要的克丝米尔。
  这是英国离开后的遗留问题。但是它可被看作是内部争端。   1947年,中国处于内战之中,似乎不对任何国家产生威胁;形势骤然改变--1950年,中国人民政权在西藏建立。  印度政府不得不评估中国对印度的潜在威胁,然后印度发现:中国的威胁很小,几乎不存在。
     首先,由于地缘因素?两国之间存在连绵的山脉,似乎调动大规模的军队是不实际的 (几乎不能看到使用德国的V2火箭炮和州际弹道导弹),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印中两国不可动摇的关系对于双方的将来及亚洲乃至世界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新中国领导人,对印度非常谨慎,暗地视资本主义印度为敌对国家。印度政治家认为,和中国战争的是不可思议的,通过1950‘s,新德里的防御计划和国防开支看出,印度对其判断的自信。
     20世纪50年代初,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及其幕僚形成并采取的政策导致了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不仅是“可以想象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从印度独立的开始几天,英国离去后,留下大面积的未界定的边境是印度的遗产,同中国对边界的争议是印度遗产的一部分。
  中国的其他临国也曾面临相似的问题,在新中国成立的随后十几年里,通过与北京的外交谈判,边界问题几乎都得到满意的解决。   尼赫鲁政府决定通过另外一个方式解决此问题,即是单方面研究并决定印中边境的合适的分界并拒绝和北京谈判。
    除非北京不可思议的接受印度单方面随意地对中国边界施加影响并侵占其领土的行为,尼赫鲁必然导致冲突。   20世纪50年代,这种政策导致了印中两国之间的边境摩擦,增强了双方的不信任,最终变成敌对。
  到1958北京迫切达成停火协议,以防止边界冲突并通过谈判达成边界协议。  印度拒绝任何停火协议,印度坚持认为,这样会妨碍自己对领土侵吞的企图,没有什么可以谈的。印度声明印中边境已经得到解决,而中国不同意印度的声明,因此印度开始指控中国侵略。
     自1961以来,印度试图在所以声称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存在,驱逐在那些地方的中国人。北京一直警告如果印度不停止它的扩张行动,中国军队将被迫反击。  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发表声明,印度将驱逐所有其声称的领土上的中国人。
  这种是一种虚张声势,因为印度“指控印度侵略”,使得公众的期望对他施加压力。但是北京认为这是在向他宣战。不幸的印度前线的军队被命令扫荡比自己强大的中国军队,很快他们认识到:如果尼赫鲁已经宣布了对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不会坐以待毙。
       10月20日,中国军队先发制人,击败了印军无力的抵抗,并向动推进了一定距离。10月24日,北京请求停火并撤退,条件是印度同意谈判解决。但尼赫鲁决绝中方的请求。
  接下来的3周,双方加强了军事集结,11月15日,印度发起了局部反击,激发了人民取得全面胜利的幻想。     中国军队重新发起进攻,击溃了印度第四师。到11月20日,印度军队没有在任何有争议的领土上组织抵抗。
  就在那天,北京单方面宣布停火,并准备撤军:尼赫鲁接受了。   自然地,印度政府需要知道,是什么导致了印军遭受战争失败的耻辱。12月14日,印度J N Chaudhuri中将被任命为军队总司令,着手调查并将这个任务交给Henderson Brooks中将和P S Bhagat 陆军准将。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