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中考

河南中考语文

近5年来河南中考语文中都出现了那几篇文言文?

全部回答

2006-05-24

0 0
    04河南中考语文 五.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7——21题。(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0题。(8分) 三峡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每至晴处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或王命急宣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哀转久绝 C.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3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景,也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2分) 20.从全文看,第○4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第一、二句中的“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句“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完美统一。
    请你对此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课改) 读下文,完成20—23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解衣欲睡 解: ⑵相与步于中庭 步: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 理由: 23.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读下面的诗,完成24—25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河南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一23题。
    (8分)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2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写所见山之“高”、水之“大且深”的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宋朝人,除“三苏”——苏洵、________、苏辙外,还有________(该空写出一人即可)等。
    (2分) 2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分)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1分) (3)“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南省2002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3—26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答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借第令毋斩,而戌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B   C D    【 】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起义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6.文段记述了陈胜发动起义的过程,他向士卒发出号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千古流传的体现人人平等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名言。
    (2分)   27.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抒发了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

2006-05-26

120 0
你应该复习掌握文言的基础知识,看以往的试题是无多大益处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中考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中考
考研
小学教育
高考
中考
中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