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虎式战车

虎式坦克的详细资料,图片(大)装备的数量和部队的番号,参加的战役.

全部回答

2006-05-23

0 0
    德国新式重型坦克的研制,始于1941年5月26日,这天希特勒突然召见著名设计师波尔舍(Porsche)和亨舍尔(Henschel),要求他俩提供一款重型坦克的设计。希特勒给的性能指标非常简单,这个坦克的正面装甲必须达到100毫米厚,装备的主炮必须能够在1,500米的距离上击穿100毫米装甲,重量可以超过45吨。
    此前德国高层从来没有研制重型坦克的计划,希特勒的心血来潮大概是吸取了西线英法重型坦克的警示,为即将到来的东线战事未雨绸缪。   亨舍尔的设计方案最后中标,这就是二战的偶像派明星虎式坦克,德军正式编号是Pz 6型坦克。
  平心而论,虎式坦克并不是一款先进的设计,整个车身和炮塔的线条直来直去,没有任何斜角,不过这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厚达100毫米,炮塔弹盾厚110毫米,就连侧面装甲也有80毫米,这意味着无论是T-34/76坦克还是M4谢尔曼坦克,都无法在800米以外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
    主炮是著名的88毫米KwK36型L/56加农炮,可以在1,000米以外击穿120毫米装甲,2,000米以外击穿87毫米装甲。虎式坦克战斗全重56吨,稳如泰山,是非常理想的射击平台,佩备的火炮光学瞄准仪堪称世界一流。
  这些优点使虎式坦克具有惊人的准确性和远程杀伤力。     虎式坦克被德军称为“突破坦克”,担当装甲集群的突击箭头,因此并没有大批装备部队,而是组成重型坦克营(Schwere Panzer Abteilungen),每营有45辆虎式坦克,官兵都是各装甲师和坦克学校挑选出来的精英。
  重坦克营通常是装甲军或集团军的直属部队,临时配属给担任突击箭头的装甲师。  德军先后组建了14个重坦克营,其中11个隶属国防军,3个隶属党卫军。虎式坦克到1944年8月停产,一共生产了1,355辆。
     面临东线战场苏联坦克的压倒优势,虎式坦克仓促定型投入生产。希特勒急不可耐要让他的秘密武器发挥作用,不听军方的劝阻,将虎式坦克仓促投入战场。  1942年8月,虎式坦克首次在列宁格勒附近参战,表现糟糕,其中一半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还有几辆陷进沼泽地里。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虎式坦克开始发威,为德军夺回东线战场坦克装备的优势地位。1943年2月,曼施坦因指挥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装备一营虎式坦克的党卫军第二装甲军担当主力,这个营的三个坦克连分别配属给希特勒卫队师、帝国师、和骷髅师。
    此役党卫军第二装甲军几乎是独力全歼了波波夫机动军团 (Mobile Group Popov) 。一次战斗中,两辆虎式坦克向两公里以外的苏军一个坦克集群猛烈开火,当场击毁16辆T-34/76坦克,追击过程中又击毁18辆苏军坦克。
  虎式坦克的88毫米主炮威力如此巨大,有些中弹的T-34坦克整个炮塔都被掀掉,落到十几米以外,德军士兵戏谀地说,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脱帽致敬。  虎式坦克的防护能力也展露无疑,第503重坦克营的一个军官发回战报,在一次持续6个小时的坦克大战中,他的坦克总共承受了227发反坦克步枪弹、14发45毫米穿甲弹、11发76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履带、轮轴、悬挂系统严重受损,但乘员毫发无爽,战斗结束以后又开了60公里回后方修理。
       不过虎式坦克的威名却是在西线成就的。1944年诺曼底登陆以后,盟军惊骇地发现,自己装备的坦克没有一样是虎式坦克的对手。M4谢尔曼坦克面对虎式坦克,唯一的机会是运动到其背后近距离攻击。
  战后统计显示,西线坦克战斗中盟军击毁一辆虎式坦克需要付出5辆谢尔曼坦克的代价。  虎式坦克其实并不胜任长途奔袭的角色,因其速度缓慢,航程有限,机械故障频繁,但非常擅长停驻状态下的远距离对射,在防守战斗中反而能充分发挥潜力。
  诺曼底战役中,德军通常是三、四辆虎式坦克为一组,各自依托地形隐蔽,等到盟军坦克接近以后突然开火,以交叉火力杀伤敌军,然后迅速撤退另选伏击地点。  这种战术不需要长途奔波,避免了引擎过热的问题,又可以充分发挥虎式坦克的远程火力和官兵的战术素养。
  诺曼底战役最经典的坦克战例,当属党卫军坦克王牌魏特曼中尉(Michael Wittman)奇袭波卡日村。此战魏特曼率领一个连13辆虎式坦克阻击英军第22装甲旅,一共击毁了48辆坦克,其中12辆是魏特曼的坦克击毁的。
    两个月后魏特曼阵亡时,他的虎式坦克已经击毁了138辆坦克和132门反坦克炮。   那么虎式坦克是不是二战德国最好的坦克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宏观的角度看,虎式坦克名不符实,甚至可以称为“一个美丽的错误”,致命弱点是机动性太差,机械性能太不可靠,数量太少。
     公平地说,虎式坦克的发动机、传动和悬挂都是一流的,从纸面上看机动性并不算差。  引擎是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推重比是每吨12。5马力,这自然比不上T-34的19马力和M4谢尔曼的16马力,但至少和4型坦克一个水平。
  事实上虎式坦克的公路最高时速达38公里,一点也不慢。问题出在油耗和重量。虎式坦克油耗惊人,公路上一箱油只能跑100公里,如果是越野航程至少减半。  也就是说,一辆虎式坦克每推进两、三个小时就得后撤加油,经常在战斗白热化的时候不得不离开战场,战斗效能大打折扣。
  其次虎式坦克56吨的重量,欧洲绝大多数桥梁承重极限是36吨,因此虎式坦克所到之处,都必须有工兵在前开路,测试路面,加固桥梁。南俄草原到处是洼地沼泽,对虎式坦克来说遍地都是陷阱,稍不留心就会深陷泥潭,根本谈不上什么越野机动能力虎式坦克的动力系统虽然一流,应付56吨的重量也相当勉强,动辄引擎过热,传动失灵。
    为了保证虎式坦克正常运行,德军要求重坦克营官兵个个精通机械保养维修,即便如此,抛锚也是家常便饭。整个战争中,德军损失的虎式坦克,多数是因为机械故障被乘员遗弃,被击毁的真是不多。
  许多坦克甚至不能完好无损地从火车站开到前线。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前夕,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下属的第13重坦克连拥有17辆虎式坦克,向前线集结途中就有6辆抛锚被拖回修理,7月4日开始进攻时只剩下11辆。
    随着希特勒卫队师向北急速突进,几乎每天都有虎式坦克因为故障掉队,到11日举世闻名的普罗霍罗夫卡坦克大战爆发时,希特勒卫队师只有3辆虎式坦克投入战斗。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时,驻扎比利时的党卫军第一装甲军下属重坦克营有30辆虎式坦克需要维修,8辆坦克正在大修,没有一辆能够立刻出动。
       最要命的是,虎式坦克每次战役都如同电影里友情客串的大牌明星,只能壮个声势,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就是因为数量太少。德国整个战争期间只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还抵不上苏联T-34坦克一个月的产量高。
  通常情况下虎式坦克只有四、五百辆分散在东线、西线、和北非战场,每次战役最多能够集中数十辆参战。  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德军装备部队的虎式坦克达到历史最高点,一共也就613辆,到这年底整个西线只剩下23辆能够作战。
     为什么说虎式坦克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呢?虎式坦克的费效比实在太差了,如果德国用同样的人力物力生产其他更实用的坦克型号,德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会提高一个档次。  虎式坦克是二战德国武器设计弊病的浓缩体现,性能设计优越,生产设计拙劣。
  制造一辆虎式坦克需要30万个工时,造价30万马克,是豹式坦克两倍, 4G型坦克或者M-109战斗机的三倍,Stug 3型突进炮的四倍。虽然虎式坦克名气之大二战坦克无出其右,它实际上却是典型的资源浪费。
       然而1944年的希特勒已经充满狂想,期望一两件超级武器可以扭转乾坤,反败为胜。如果说虎式坦克还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么这年8月开始生产的虎王坦克则完全是个华而不实的废物。
  纸面上的虎王设计理念先进,性能堪称完美,绝对是一款终极坦克。正面50度斜角的装甲厚达150毫米,侧面装甲也有100毫米,二战中还没有虎王坦克被火炮击毁的记录。  装备的主炮是88毫米71倍身管加农炮,1,000米的距离上可以击穿215毫米的装甲,可谓所向无敌。
  然而虎王坦克战斗全重高达70吨,动力系统却是跟虎豹一样的700马力发动机,因此机动性非常可怜,公路最高时速只有30公里,越野时速通常只有15公里。175升容量的巨型油箱,只能支持虎王坦克跑100公里。
    引擎和传动无法承受70吨的份量,故障率高得出奇。阿登战役中虎王坦克本来应该突前杀开一条血路,事实上德军装甲部队突破以后,绝大多数虎王坦克跟不上行进速度落到后面,而且不断地抛锚退出战斗,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纳粹德国依然将宝贵的资源投入到这个黑洞里面,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489辆虎王坦克。  这些资源足够生产1,000辆豹式坦克,多装备5个装甲师,也许阿登战役的结果就会因此而改变。
  毫不夸张地说,德军不是毁在盟军手里,而是毁在元首手里。然而装甲还不是豹式坦克最突出的优点。火炮名家莱茵金属公司特地为豹式坦克设计了超长身管的75毫米L70加农炮。这门炮虽然口径不如虎式坦克的88毫米炮,但炮口初速高达每秒925米,远距离准确性还强过88毫米L/56火炮。
    这门炮1,000米以外可以击穿121毫米厚的钢板,2,000米以外可以击穿88毫米钢板,威力和88毫米炮相当。如果使用当时罕见的钨心穿甲弹(Tungsten Cored Armor Piercing Round),1,000米以外的穿甲能力可达150毫米。
  库尔斯克战役中,豹式坦克击毁了3公里以外的一辆T-34坦克,威震东线。     豹式坦克战斗全重45吨,已经属于重型坦克的范畴。动力系统是一台梅巴赫12缸汽油发动机,功率700马力,使豹式坦克的推重比达到每吨15。
  6马力,接近谢尔曼坦克的水平。和虎式坦克一样,豹式坦克拥有世界一流的传动和悬挂系统,公路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越野时速也能达到30公里。  油耗比虎式坦克强不少,一箱油能跑180公里,当然还是无法跟T-34相比。
  总而言之,豹式坦克的机动性和整体战力都要强过徒有虚名的虎式坦克。   德军上下都对豹式坦克寄予厚望,希特勒甚至几次推迟了库尔斯克战役的时间,为了能将更多的豹式坦克投入战场。然而豹式坦克的处女作相当糟糕,总共有184辆豹式坦克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开战一天以后只剩下40辆,三天以后只剩下10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机械故障退出战斗的。
    随着内部结构的不断改进,豹式坦克的机械性能渐趋稳定,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利器。到1944年夏天,几乎所有的德军装甲师都有了一个豹式坦克营,数量从50辆到70辆不等。1943年9月13日,党卫军帝国装甲师的7辆豹式坦克遭遇大约70辆苏联T-34/76坦克,在20分钟的战斗中,28辆T-34/76被击毁,豹式坦克无一损失。
    1944年7月在华沙城下,党卫军维京装甲师大战苏军第二坦克集团军,该师一个坦克营在战斗中击毁107辆苏军坦克(包括苏联T-34,美国M4谢尔曼,英国瓦伦丁等型号),自己只损失了4辆豹式坦克和1辆4型坦克。
     豹式坦克最著名的战例当属“巴克曼角落”(Barkmann’s Corner)。  1944年7月27日诺曼底战役中,隶属党卫军帝国装甲师的中士巴克曼和他的豹式坦克正在追赶大部队,途中发现美军15辆M4谢尔曼坦克和一队卡车沿公路逼近。
  巴克曼将坦克停在十字路口,单枪匹马拦住美军去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击毁9辆谢尔曼坦克和数辆卡车。美军不得不呼唤攻击机前来救驾,这才击伤了巴克曼的豹式坦克。  最后巴克曼从容不迫全身而退,事后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
     古德里安为了抵消盟军的空中优势,首创在豹式坦克上面安装红外线夜视仪,透过夜视仪能够在黑暗中观察到600米以内的目标,使德军坦克部队具备夜战能力。1944年底的阿登战役中,党卫军希特勒卫队装甲师的豹式坦克就利用夜视仪击毁了数辆谢尔曼坦克。
    不过红外线夜视仪和其它许多秘密武器一样,数量太少,出现得太晚,所起的作用自然微不足道。   德国虎豹暂时夺回坦克装备的优势,苏联不甘示弱,1944年连续推出T-34/85坦克和JS-2重型坦克,将东线战场的武备竞赛推向高潮。
     3。 苏联T-34/85和JS-2坦克   1943年夏天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首次大量投入虎豹新式坦克。  虽然苏军最后赢得了战略层面的胜利,却付出了惊人的代价。
  参战的3,600辆坦克有将近一半被击毁,损失是德军坦克的3倍。苏军战报有这么一段:“敌军坦克在1,500米的距离上就向我们开火,而我们必须冲到500米以内才有可能击毁虎式和豹式坦克,T-34急需一门威力更大的火炮。
    ” 事实上苏联军工部门早在42年初就开始研制T-43坦克,针对T-34的诸多问题进行改进,但是并没有打算更换火炮,库尔斯克战役给他们敲了警钟。   1943年4月底,苏联军工部门将一辆缴获的虎式坦克拉到库宾卡基地进行测试,发现T-34装备的76毫米L/42火炮必须逼近到200米的距离才能击穿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
    测试结果表明,穿甲能力最强的现役火炮是85毫米高射炮,能够在1,000米外击穿100毫米厚的装甲。苏联军工部门立刻着手将85毫米高炮改造为坦克炮,借鉴了虎式坦克88毫米主炮的许多优点,定型的85毫米D-5T型L/52坦克炮具有重量轻、后坐力小的优点,但尺寸较大,T-34的现有炮塔装不下,于是不得不重新设计炮塔。
    T-34/85坦克最后拖到1944年1月才开始批量生产。   T-34/85坦克车身装甲和以前一样,30度斜角,45毫米厚。炮塔正面装甲增加到90毫米,接近德国虎豹的水平。
  重新设计的炮塔可容三人,车长不用再兼职炮手,加上无线电成为标准装备,战斗效能大增。T-34/85的战斗全重32吨,只比改进前增加了不到2吨,机动性能一点没受影响。  装备的85毫米L52主炮能够在500米距离上击穿111毫米钢板,1,000米以外击穿102毫米钢板,基本具备了同德国虎豹抗衡的能力。
  1944年3月初,苏军第2、6、10、11近卫坦克军最先接收了一批T-34/85坦克。苏联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23,214辆T-34/85坦克。     苏联军工部门研制T-34/85的同时,还在设计一款新式重型坦克,用来替代过时的KV-1,这就是著名的约瑟夫 • 斯大林2型坦克(简称JS-2)。
  苏联军工部门决定,新式重型坦克必须装备一门大口径火炮,以取得对虎式坦克的压倒优势。当时可供选择的有正在研制的D-10T型100毫米加农炮和A-19型122毫米加农炮。  前者穿甲能力更强,但刚刚定型还不能马上装备部队;后者是苏军现役野战炮,无论配件还是弹药都储备丰富。
  苏联军工部门展现其一贯的实用主义作风,选择了122毫米加农炮。这里有个小花絮,苏军测试122毫米坦克炮时,炮口制退器当场迸裂,几乎要了旁边视察的弗罗西洛夫元帅的性命。  结果苏联军工部门不得不模仿德国虎式坦克重新设计了炮口制退器。
  D-10T型100毫米加农炮后来成为著名的SU-100歼击坦克的主炮,本文稍后会详细介绍。   不过德国除了丧心病狂的元首,还有古德里安这样理智务实的职业军人,而他的努力使豹式坦克成为二战最优秀的坦克之一。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古德里安很快意识到T-34坦克的优越性,在他的敦促下,41年11月德军军械署派出一个专家组来到前线仔细检验T-34坦克,总结其优点。军械署根据他们的报告,向奔驰公司和奥格斯堡重型机械公司(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简称MAN)发出新式中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MAN的设计中标。
    这就是著名的豹式坦克(Pz V Panther)。   跟虎式坦克的仓促上马不同,豹式坦克定型于42年5月,直到12月才开始批量生产。德国工程师精雕细琢,保证了新型坦克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古德里安在42年底应希特勒的请求出任德军装甲部队总监,同军火部长施佩尔紧密配合,大幅度提高了德国的坦克产量。  古德里安对豹式坦克寄予厚望,在上面花了许多时间,亲昵地称其为“我们的问题儿童”。
  他计划在当年为德军装甲师全面换装,换装以后的装甲师将拥有豹式坦克、4G型坦克、和StuG 3型突进炮各一个营,总共220辆装甲战车。古德里安给豹式坦克定下了每月600辆的产量指标,但是虎式坦克系列一直在和豹式坦克争夺资源,使后者的月产量最高时也只有330辆。
    德国到战争结束一共生产了5,976辆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在外型上同T-34坦克非常相似,车身和炮塔都是斜面设计。正面装甲80毫米厚,但35度的斜角使防护效果相当于150毫米装甲;侧面是60度斜角的50毫米装甲,防护效果相当于58毫米;炮塔正面的弹盾厚110毫米,侧面65度斜角的装甲厚45毫米。
    斜面装甲使豹式坦克的防护能力甚至优于虎式坦克,实战证明很难被击毁。诺曼底战役中,美军将一辆缴获的豹式坦克拉进靶场,用陆军装备的所有火炮轮番轰击,想看看到底什么武器可以制服它。
  测试结果着实让人心寒。M4谢尔曼坦克的75毫米L/37。5加农炮无论多近都基本没戏;M10歼击坦克装备的76毫米L/50加农炮抵近至200米开火才能击穿其正面装甲;M36歼击坦克装备的90毫米L/50加农炮是美军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火炮,理论上讲500米以外就可以轻松贯穿其正面装甲,但实际测试中必须逼近到300米,而且发射10发炮弹只有5发能够穿透。
     。

2006-05-23

61 0
初期和极初期的部分坦克装650马力发动机 初期和极初期的坦克88毫米炮备掸92发,后期型为108发 相比之下斯大林2型只有28发,T34-85为55发左右

2006-05-19

77 0
虎1坦克长8.45米 宽3.73米 高3.73米 战斗全重57吨 装有一门88毫米炮和两挺7.62毫米机枪 装有一台514千瓦水冷汽油机 最大速度每小时40公里 最大行程195千米 最大装甲厚度为110毫米 在二战时期共生产1355辆

2006-05-15

78 0
    光光摆几个数据是外行的常见错误。每一种武器必然是按某种战术意图设计的,能够满足这种意图并且是最佳选择,就是最佳的坦克。 T-34实际上前期是一种步兵冲锋车,设计中就设想需要大数量大损失,但是维护性差,它不是一种为集团装甲穿插的战车,所以可以选用可靠性较差(较新的)柴油发动机。
    即使是到后期它的可靠性增加了,并装上了美国提供的电台,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战役坦克(1944年)。同理,KV-JS都是重型冲锋车,学名突击坦克。 虎豹坦克设计上是一种防御优势坦克,预计不会进行长距离机动并且背靠后勤基地,所以可以牺牲机动性和维护性来加强装甲和火力。
    即使是这样,要使用超出当时平均水平的大动力发动机,虎不得不进一步牺牲维护性来使用电传动。所以虎式坦克也就只能装备到营、团,如果使用虎来装备1941年的德国装甲师(战役突击单位),这个装甲师行程不到200公里就会失去战斗力。
  所以同样的技术水平,四型坦克并不见得比虎式差,它们根本就是两种战术目的的产品。   作为战役编组进攻(穿插)坦克,二战中最好的坦克前期是德国的三型和四型坦克,可靠性高;中后期是美国的谢尔曼。
  尽管德国人嘲笑它是“火把”,但谢尔曼几乎不用维护的优点,在装甲师长距离推进中是非常重要的优点。同时它的火力可以对对方的重型坦克形成威胁,装甲可以抵御对方一般坦克的反击,机动性也不差。  所以,进攻型的装甲师选用M4而不是M6(更胜于KV)是有道理的。
   这如同比远距离精度狙击步枪和杀伤力当然比突击步枪要好,但是装备步兵的主要是突击步枪,而不是前者。傻瓜才会因为狙击步枪几乎一发一命,就让步兵个个背着三十磅的。5步枪打冲锋。 坦克也是同样的道理。
     。

2006-05-12

75 0
  乘员为5人,重量57吨,属于重型坦克(一般40吨以上的称为重型坦克)。发动机功率700马力,最大速度45公里/小时。8个前档4个倒档,虎式的72。5厘米的宽履带,使它能跨越垂直的障碍0。79米,2。
  29米的战壕。其最厚的装甲部位达到了110MM,后期的虎式坦克炮塔表面还有防磁性炸药的特殊涂层。装备一门88mm KwK 36L/56火炮和两挺7。92MMM口径的G34机枪,坦克炮在2000米距离能射穿110MM厚的装甲。
  使用FuG5型号的通讯设备。

2006-05-11

78 0
不完全支持楼上的观点。 相对于德国那点可怜的兵源,如果不是武器和训练上卖点力气,根本没赢得希望。就算把虎都折算成四型坦克又能如何。德国的思路是正确的,因为德国军队承受不起大的伤亡。所以需要像虎这样的精良武器。但老虎的设计确实太复杂了,应该简化。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