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酸男辣女的说法可信吗?

如果这种说法可信的话,四川人应该女的比例要大大大于男的。事实这样吗?

全部回答

2006-04-14

0 0

  确实是这样的。不过,这是指怀孕后的表现。即:如果怀的是男孩,孕妇会表现出爱吃酸的,如果是女孩则爱吃辣的东西。并不是吃酸的就会生男孩吃辣的生女孩。就是说怀孕三个月后,从孕妇爱吃酸或辣能判断出肚子里的胎儿是男是女,而不是多吃某种口味就能决定胎儿性别。
  其实,怀孕到了一定月份,孕妇想吃某味的东西自己是控制不了的,连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想吃某味的东西。 那是不是怀孕前多吃某味就可以决定胎儿的性别呢?那是不可能的。如果那样,湖广川都是女的了,山西都是男的了。
   。

2006-04-13

257 0

我妈妈从小就喜欢吃酸的,很少吃辣。生了个我还是女的!

2006-04-12

259 0

实践出真知,见得多了,可能就成了真理!

2006-04-10

291 0

不可信。 男女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瞬间就决定的,卵子染色体是xx,精子是xy,精子和卵子结合时: 卵子 精子 x x 女 x y 男

2006-04-10

290 0

    谁都知道从怀孕那一刻起胎儿已经定了,所以算男辣女指的是妇女怀孕前的饮食习惯。 真的是酸男辣女吗? 酸儿辣女之说可谓源远流长。一些生怕绝后的家庭,如果妻子、媳妇孕后喜酸,便十分欣喜;若喜辣,则对孕妇另眼看待,甚至强迫其做人流,以盼下次怀孕喜酸生儿。
   其实,孕妇出现食欲下降、对气味敏感、嗜酸或嗜辣,甚至想吃些平时并不喜吃的食物,均属于正常的妊娠生理反映,原因是孕后内分泌活动改变,胎盘分泌绒毛促性腺激素。  这种激素会抑制胃酸分泌,使胃酸分泌量减少,从而降低了消化酶的活性,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与胎儿性别无关。
   此外,孕妇口味还与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饮食习惯有关。例如南甜北咸、西酸川辣,但各地新生儿的性别比例并无显著差异。胎儿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仅以孕妇口味的变化来判断胎儿的性别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很多人认为怀孕期间,喜欢吃酸的就预示着生男孩,想吃辣的就可能怀的是女孩。其实是毫无道理的。 专家研究证实,孕妇喜欢酸性食物是符合生理和营养需求的。妇女怀孕后,母体和胎儿的胎盘会分泌一种叫作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物质,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使胃酸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使孕妇产生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妊娠反应。
    由于味觉能刺激胃分泌胃液,且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所以,多数孕妇都爱吃酸食。 一般情况下,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怀孕后一个月左右开始增多,两个月时达到高峰,这也就是孕妇为什么在怀孕初期偏爱酸食的道理所在。
  而有些孕妇偏爱吃辣,则是个体对刺激性食物的偏好。   无论是生男还是生女,都是由人类自身的染色体决定的。男性的二条性染色体,一条是X,另一条是Y,酸对成XY。女性的二条性染色体都是X,组成XX,所以,母亲的卵细胞都携带X性染色体,而父亲的精子所携带的性染色体则有两种,一种是携带X染色体,另一种携带Y染色体,分别称为X型精子和Y染色体,分别称为X型精子和Y型精子。
    受精时,当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即X型)与卵子结合后,宝宝的性染色体就为XX,孕育成女孩;若Y染色体(即Y型)与卵细胞结合后,宝宝的性染色体就为XY,孕育成男孩。所以决定宝宝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的关键,不是决定于口味的偏向是酸味还是辣味,而是决定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携带的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
    同时也说明,生男生女完全是随机的,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目前都无法决定下一代“性别”的命运,只能“听天由命”。 那么妇女怀孕后为什么想吃酸东西呢?这是由于妇女怀孕后胃酸不足造成的。
  在约有2/3的妇女在怀孕的前6个月,特别是前3个月会出现胃酸不足的现象,因此,胃的活动和消化能力很差,胃内食物的排空时间也比正常人延长1-2个小时,孕妇为了补偿体内胃酸的不足,也就自然想吃酸味的食物了。
    这就好比出汗过多的人想喝水一样,都是一种补偿性的自然反应,对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来说,这都是有益的。但是,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都会不利,如米醋、酸酒、腌制酸菜以及酸性较大的刺激性食物等不宜多吃。
   女性怀孕后最好吃一些枣、梨、杨梅和成熟的橘子、猕猴桃、西红柿等,这些水果或蔬菜都含有充足的水分,酸汁和粗纤维,不但可以增加孕妇的食欲,帮助消化,而且可以避免由于便秘对子宫和胎儿造成的压力。
    同时,水果中还含有大量铁质,可以防止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另外,妊娠期间新陈代谢旺盛,最需要维生素C来维护各系统组织器官的活动机能,增强身体抵抗力,而上述水果中的维生素C可满足孕妇的需要。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