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宗教

佛教的问题

谁告诉我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到底说了些什么?

全部回答

2006-04-08

0 0
  大家己经说了很多了,我在说两句,简单的来说是由于有了问题。才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问题或现象消失了也就用不上这个法了,自然也就消失了。所以讲法是因缘生,又是因缘灭的。佛讲了49年的法,也是因人而宜的。
  
  对症下药的。什么样根基的人用什么样的修行方法。如果我们心都清净了,都如如不动,佛也就无法可说了。也就用不上佛所说的法了。正所谓:佛所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讲的道理应该更明白一些吧!成佛自然也就不用渡河之筏了呀!。

2006-04-07

99 0
    金刚经云:凡说我说法者,皆是谤佛。 佛明明说法49年,后来弟子们集结了 三藏十二部正法,都是记录的"如是 我闻"佛说的法语。但为什么不能说 佛曾说法呢? 我们知道,金刚经是佛说第一义谛的 大乘般若经典。
  我们就要站在这样的 角度来理解此经。什么是第一义谛呢? 应该是讲法界实相,真实本心如来藏。   如来藏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并遍一切时,一切地,一切界,一切处。
   因其有空的体性,是"诸入不会"的,故 它与六尘界不会起任何的分别心。所以 如来藏这个一切有情众生(当然包括佛 菩萨们)皆有的,其本身如何说法?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说法49年 是佛的哪一身在说法呢?佛现在仍在色 究竟天说法呢。
    又是哪一身佛在说法呢? 显然,不是如来藏本心,无形无相的法 身佛。因其空的体性,是"诸入不会"的。 若说法身佛说法,岂不是谤佛吗?! 。

2006-04-07

97 0
    佛说 经藏者,即如来所说一大藏,大小乘诸经也。经,法也、常也,十界同遵,谓之法。三世不易,谓之常。又云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修罗界、饿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具体来说是各此结集传下来的经藏: 【结集(samgiti)】   佛教名词。  意为合诵或会诵。即由佛教徒集会,对佛陀学说进行会诵。
  经过讨论、甄别、审核,最后用文字确定下来,成为经典。这种会议称为结集。关于佛教史上的几次结集,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文献的记载并不一致,但综合两传文献,可以认为,佛教史上先后共有四次结集。   第一次结集 传说佛陀涅??后不久,以其著名弟子大迦叶为首的五百人,在王舍城外毗婆罗山的七叶窟进行结集。
    这次结集的主要内容是由号称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和号称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出毗奈耶(戒律)和法(经),然后经会议确定,编纂成书。因这次结集在王舍城附近,故又称为王舍城结集或五百人结集。
     第二次结集 王舍城结集后一百年左右,以耶舍为首的七百僧众,在毗舍离进行结集。  此次结集的原因是毗舍离的僧侣违犯了原定的戒律,其中特别是出现了向人乞钱的事,于是又重新就戒律进行结集,确定了“十非法事”:①盐姜合共宿(盐姜允许储下供日后使用);②两指抄食(比丘原定正午前进食,但如果中午太阳的影子过二个指头时进食还可算正午食);③复座食(吃完了,还可再坐就食);④趣聚落食(食后,还可到附近村落再吃);⑤酥油蜜石蜜和酪(不到时候,也能吃酥油、蜜、糖和奶酪);⑥饮阇楼伽酒(比丘在有病时,可吃一些经发酵的酒);⑦作座具随意大小(比丘坐具可随意大小);⑧习先所习(出家前所习的东西在出家以后仍可学习);⑨求听(僧团有事需大家商量,但有些场合,可先作,事后再求承诺);⑩受蓄金银钱(可以受蓄金银财物)。
       此次结集称为毗舍离结集或七百人结集,又由于参加此次结集的多为佛教长老,故又称为上座部结集。   对于上座部的决定,毗舍离的僧侣不服,于是另召集约有万人参加的会议,并决定上述十事为合法。
  由于参加这一结集的人数很多,因而被称为大众部结集。这是佛教内部部派分裂的开始,此后,派别日益增多,从而佛教教义、学说和戒律也因部派之不同而有许多歧异和变化。     以上是南传佛教关于第二次结集的说法,但据北传佛教著作《异部宗轮论》所载,上座、大众两部分裂原因则是由大天提倡异说而引起的,即所谓“大天五事”。
  五事即:①余所诱(虽为阿罗汉,只要有生理欲望的存在,还有梦遗等事);②无知(还为无明所覆盖);③犹豫(还有对教理和戒律、三宝的存疑);④他令入(还需要佛和其他先辈的指示);⑤道因声故起(虽为阿罗汉,有时如不发出“苦”的声音,仍有世无常、苦等痛切的感觉)。
       第三次结集 根据南传佛教的传说,在阿育王时期,每天在鸡园寺中供养上万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许多外道,因而经常引起争端。于是以目犍连子帝须为首的一千僧众,在华氏城(即波多厘子城)进行了第三次结集,重新整理佛教经典,并编辑了一部《论事》。
  论事,就是争论的问题,把不同派别的论点整理出来,正反面各五百条,合计一千条。  现仅存一百十六条,都是目犍连子帝须所反对的论点。从《论事》中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内部又有了进一步的分裂,部派林立,争论十分激烈。
  其中就涉及到补特伽罗的有无问题,犊子部公然主张有补特伽罗,而代表化地部的目犍连子帝须则坚决反对此说。   关于这次结集,北传佛教文献中并无任何记载,因之也不为北传佛教所承认。     第四次结集 据说在上述三次结集之外,在贵霜王朝的迦腻色迦王时期,还进行过一次结集。
  这次结集是在以胁尊者为首的五百人在迦湿弥罗(今克什米尔)进行的,并对经、律、论都作了注释。现在,前两种注释已经失传,只有后一种注释保存下来,称为《大毗婆沙论》。这是北传佛教的说法。  南传佛教则把19世纪在斯里兰卡举行的五百僧人结集,作为第四次结集。
  这次结集首次把巴利语三藏辑录成册。 这是历史上的南传佛教(小乘)都公认的。 另外还有就是在铁围山结集流传下来的大乘经典。 宣说金刚乘(密乘)的经典,则不言时间何地点。 总结:佛陀在世时,只是口头宣说的“说法”。
    经典则是后人整理出来,就是 所谓“八万四千法”。说到底都是想我们觉悟。 补充: 佛: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是已经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圣人的意思。
   觉有三种:自觉、觉他、觉满。 自觉:是使自己觉悟, 觉他是:帮助他人也觉悟, 觉满是自觉和觉他的程度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   又自觉是修慧,觉他是修福,而佛正是这样一个三觉圆、福慧足的大圣人。
   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圆满,名为佛。 。
    。

2006-04-06

80 0
佛说了四十九年的法,说到底只是为了让人们明白众人的本性,不得不说一些话。不同的人适合开悟的方法也不同,所以说法无定法.执着是无法开悟的,因为他不明白空.

2006-04-06

96 0
  你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佛当然是说了法。不过,一般修行人不会这么问,因为,金刚经云:凡说我说法者,皆是谤佛。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就是因为,佛说法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不是当下,所以,佛说法49年,只字未说。
  就是这个道理。 佛讲了那么半天,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放下执着,而很多修行人还是在说佛如何如何讲法,其实,他们正是在执着了过去。当下就是当下,要活在当下。过去的,哪怕是前一秒钟发生的事,都已成为过去,不要执着。
   只有这样才可解脱。阿弥陀佛~:) 。

2006-04-06

100 0
  所谓讲经说法,实在无可说,因一切众生佛性本然,不因说而增,也不因说而减。但因众生迷,不得已勉强以语言文字讲说,任何言辞只是形容,都不是真谛。说了又担心众生执着,太难、太难!这就是“言语道断”。
   四十九年说法,无非宇宙、人生真相,以及适合各类众生及其各种根基的,修正错误、迷惑行为的“方法”。“方法”是什么: “我所说法,如筏喻者;法上应舍,何况非法。”过河用筏,过河前和过河后都不用,不要背着筏走。
   可是很多人都在背着筏赶旱路,这是佛最担心的问题。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宗教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