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请谈谈你对农民工现象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请谈谈你对农民工现象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全部回答

2006-02-28

0 0
    (1)农民工大都缺乏相关职业技能,行为习惯也相对散漫,达不到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我国农民工普遍缺乏相关技能,打工时也主要从事脏、重、累、苦、险以及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
  但应该说,某些岗位多少还是有一些技能要求的。这在沿海地区更加明显。试图得到这部分岗位的农民工中,有些人就不希望签订劳动合同,因为在应聘时他们往往夸大了自己的技能水平。  同时,由于没有经过必要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培训,部分农民工的行为举止常常有悖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他们也不希望受到劳动合同的严格约束。
  总之,达不到要求的农民工担心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进行考核,因此本身就对劳动合同敬而远之。 (2)一部分农民打工具有季节性、短期性特征,无法签订时间稍长的劳动合同。  这些农民工主要是在附近城市打工的那部分人。
  由于农忙、家属生病等因素的存在,他们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返回家乡,并且耽搁不短的时间。客观地说,即便签订了长期劳动合同,这些农民工也没有切实履行的条件。如果是短期合同,农民工又觉得得到的是试用期待遇,自己很吃亏。
  因此,他们基本不愿意签订合同。   (3)一部分农民工抱有明显的“跳槽”意愿,不希望受到劳动合同的制约。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通过“跳槽”进行就业岗位更换的现象十分普遍。
  农民工中也存在抱有这种愿望的人。他们或是为了一时立足,或是为了积累经验,目前暂时就业于本单位,但总认为不长时期将另谋出路,因此也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   另外,农民工法制观念薄弱也的确造成了某些劳动合同的缺失。
  比如在亲友开办的企业打工的农民就常常认为,要求签订合同是对对方严重不信任的表现。但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不能作为分析农民工劳动合同缺失的基本思路。 。

2006-02-26

420 0
充分了利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给社会提供了大量劳动力资源,增加农民获得更多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的机会,利于各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加速城市化进程,还会增加给城市新的发展空间。 太少了城市得不到太多廉价劳动力,经济会发展减缓,停泄不前,建筑,电子装配,纺织业等都会受严重影响;太多了城市人口治安管理难度增大,有限的社会保障能力会达极限,交通运营工作加大,

2006-02-25

387 0
一群追梦而不被理解的人

2006-02-25

415 0
     社会主义阳光照耀城市的边缘 农民工,一群从遥远的农村出来寻梦的人,一群从城市中获得劳动报酬学点见识想改变家乡的人,一群男人,一群女人。
  他们只不过是农村人,只不过是穷,但他们并没有丢失爱。他们爱着他们的家人,爱着他们的农民工兄弟,爱着他们建起的每一座高楼,爱着他们修好的每一条公路,爱着那高高的钢筋架,爱着那消退他们青春色彩的那些时光。
     城市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是文明的凝集,是强者。我们光给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一点报酬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真诚的把它们迎进城市,真正的接纳他们,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劳动环境生活条件。
  让他们真正的溶于城市,改变精神面貌,从而改变他们的家乡。 农民工,浩荡大军,不容忽视。   期望,全社会,每个人都关注农民工。 期望,农民工领到了回家过年的钱。
   祝愿,农民工兄弟,一路走好,一生平安。 这两天看了几集苏州二台的电视剧《生存之民工》,陶泽如等人演的,看得我眼睛总是酸涩。 有一个场景:傍晚时分,工地民工临时宿舍门口的地面上,或蹲或坐着收了工正在吃饭的民工们,与其说那是吃饭,不如说是果腹更恰当些。
    那伙食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差的,我想,炒菜的油多半是那种被称为阴沟油的;菜呢,是菜贩卖剩或处理不掉的下脚菜,而且品种不会超过三种;米饭也多半是陈化粮煮出来的。
   但,即便是这样的伙食,他们每天还要早出晚归,付出N倍于坐在电脑面前的我们的体力,只为挣得一点微薄的糊口钱… 民工身后是简陋的板房,电视里的算好的,红砖砌的,实际上,工地上很多是那种稍微用力一戳就易戳个窟窿的简易板材搭建的,这样的板房“冬冻夏热”-----冬天盖三层被子也不保暖,严冬的早上起来一定可以看到近似白霜的露水结晶落在上面;夏天更是难熬,里面跟蒸笼差不了多少,再加上恶劣的卫生条件,野外如小飞机般大的大花蚊子如轰炸机般轮番进攻,时刻准备着狠狠咬上一口;遇到大雨雷暴的日子就惨了,说不定一阵大风就将脆弱的石棉瓦屋顶板轻松卷走,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只是个小事而已… 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感受?他们的诉求呢?之前基本听不到,只因为卑微… 而这只是许多亿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工生活的一个小小缩影。
     中国很久以来是倾向于奉行精英政策的,人们普遍觉得如此卑微的底层人们的生活根本不值得去置以一词。倾向于培养精英的政策在这几十年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邻国印度就是奉行这样的策略而取得了IT软件等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超越,印度在这上面比中国领先很多。
  但也同样是这样的印度,跟中国现在一样,遇到了同样的难题----占国家70%以上人口的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的急需提高,矛盾已经显现了。   令人庆幸的是新一界政府非常务实,非常关注,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放在了政府工作的首位。
  《生存之民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播出是很自然的,也给了很多人了解当前民工生存状态的一个小窗口,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相信,占人口70%以上的人民的生活状况得以切实改善的话,中国的富强也就不远了。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是当农民的,但愿社会主义阳光照耀城市的边缘。 。

2006-02-24

416 0
1.农民工是农民。 2.农民工是工人。 3.农民工不是纯粹的农民。 4.农民工也不是纯粹的工人。 5.农民工的地位比农民好。 6.农民工的地位不如“工人”。 7.农民工比纯粹的农民收入高。 8.农民工的待遇不如“工人”。 9.农民工始终是农民。 10. 农民工不可能全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人”。 工人是“工人”,农民是农民。 万事皆然。

2006-02-24

418 0
    现在很多人说,总有一部分人歧视另一部分人,我也是歧视者和被歧视者中的一员.为什么会有歧视现象呢? 我个人认为,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喜好就各有不同了.人门倾向于喜欢自己认同的东西. 这个也可以用来解释流行.首先一些服装大师根据自己的喜好,创造新的款式,根据他知名度的大小,会有一定数量的人跟随,之后,跟随者后面又有跟随者,于是,新款服装开始流行.可以说设计大师门,不是在创造流行,而是在号召流行,也可以说是在传播自己的喜好. 为什么人们习惯歧视自己不喜好的东西呢? 我想可能是本能在驱使人们的行动.本能来自远古的祖先,刚开始可能只是一个群落的猿人习惯跟随有经验的长者一起生活,选择长者喜欢的食物,选择长者喜欢的栖息地,因为长者有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年轻猿人不会遇到危险.但是随着人猿的进化,这种本能逐渐进化为生活习性和种族认同.例如世界各地的民族服饰\饮食\住宅等,虽然由于全球化的原因,很多民族的东西开始淡化,但这只是人类在建立更统一认同的一个过程.未来社会可能要进化成全人类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思想,虽然这样磨灭了很多个种族的特殊性,但由于人们会选择被更多人认同的方法来生活,所以这种统一将再所难免.我希望中国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较好的保存. 回到歧视问题,人们开始歧视不同喜好,可能只是原始人对非自己家族人类的敌视.一个氏族有自己的图腾\服饰,一个强的氏族视其他氏族的东西为下等,产生歧视现象. 现在网上流传关于歧视民工的帖子,有的是支持,有的是反对,我个人认为,作为中国发展的基层力量,农民工应该得到尊敬,但是,因为农民工在穿着\生活习惯上与本地人的不同,作为本地人会出于本能排斥他们.其实谁也没有错,只是大家需要时间来相互适应,终有一天,人们会欢坐一堂,没有歧视. 。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器乐/声乐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