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对立体几何的学习体会

寒假作业,不知怎样写,有例文给我参考参考吗?

全部回答

2006-02-02

0 0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于总结,我认为: 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有两个方面: 1、图形方面:不但要学会看图,而且要学会画图,通过看图和画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语言方面:很多同学能把问题想清楚,但是一落在纸面上,不成话。需要记的一句话: 几何语言最讲究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也就是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 不符合定理的话不要说。
   至于怎样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可从下面两个角度去研究: 1、把几何中所有的定理分类:按定理的已知条件分类是性质定理,按定理的结论分类是判定定理。 如: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也可以把它看 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又如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且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它既是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又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样分类之后,就可以做到需要什么就可以找到什么,比如:我们要证明直线 和平面垂直,可以用下面的定理: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两条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3)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 2、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证明之前就要设计好路线,明确自己的每一步的目的,学会大胆假设,仔细推理。
     。

2006-02-02

49 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模块2学习体会 模块2包含的内容为: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为了更好地领会精神,把握这些内容,我通过类比过去的《大纲》进行了研究学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已的心得体会。
  本模块定性为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课时变化:立体几何由原来的36课时变为18课时,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由原来的22课时变为18课时,因此,总体要求有所降低,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习要求降低部分: 主要是借助实物模型认识空间图形,借助长方体模型,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说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不要求对有关的概念、性质进行较多的推理证明,而是更多地注意从整体到局部、从直观具体到抽象地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以上四个公理和定理用来作为推理的依据。 对于以下判定定理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得到: 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4: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得到并须加以证明: 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直线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平行。
     3:垂直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4: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学习要求提升部分: 简单空间图形的视图; 特别要求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并能通过三视图来识别所表示的空间图形,这就要求教师能更好地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由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结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会通过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视图与直观图。 明确提出: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2、通过表示特殊的长方体的顶点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其中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要求基本没变。 三、内容整合部分: 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并如“不等式”领域;将圆锥曲线与方程放在系列2中与常用逻辑用语和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共同构成。
   四、能力培养 本模块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中,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直观感知,计算机和计算器的运用,以及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而繁杂的计算与深奥的推理等得以淡化或削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追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和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育目标,以及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学生年龄特征想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和发展数学的改革基本思路。
    。

2006-01-30

53 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模块2学习体会 模块2包含的内容为: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为了更好地领会精神,把握这些内容,我通过类比过去的《大纲》进行了研究学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已的心得体会。
  本模块定性为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课时变化:立体几何由原来的36课时变为18课时,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由原来的22课时变为18课时,因此,总体要求有所降低,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习要求降低部分: 主要是借助实物模型认识空间图形,借助长方体模型,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说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不要求对有关的概念、性质进行较多的推理证明,而是更多地注意从整体到局部、从直观具体到抽象地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以上四个公理和定理用来作为推理的依据。 对于以下判定定理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得到: 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4: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得到并须加以证明: 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直线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平行。
     3:垂直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4: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学习要求提升部分: 简单空间图形的视图; 特别要求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并能通过三视图来识别所表示的空间图形,这就要求教师能更好地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由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结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会通过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视图与直观图。 明确提出: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2、通过表示特殊的长方体的顶点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其中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要求基本没变。 三、内容整合部分: 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并如“不等式”领域;将圆锥曲线与方程放在系列2中与常用逻辑用语和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共同构成。
   四、能力培养 本模块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中,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直观感知,计算机和计算器的运用,以及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而繁杂的计算与深奥的推理等得以淡化或削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追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和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育目标,以及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学生年龄特征想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和发展数学的改革基本思路。
     。

2006-01-28

51 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模块2学习体会 模块2包含的内容为: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为了更好地领会精神,把握这些内容,我通过类比过去的《大纲》进行了研究学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已的心得体会。
  本模块定性为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课时变化:立体几何由原来的36课时变为18课时,平面解析几何中的直线与圆由原来的22课时变为18课时,因此,总体要求有所降低,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习要求降低部分: 主要是借助实物模型认识空间图形,借助长方体模型,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关系的基本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说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不要求对有关的概念、性质进行较多的推理证明,而是更多地注意从整体到局部、从直观具体到抽象地认识空间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的两条直线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以上四个公理和定理用来作为推理的依据。 对于以下判定定理可以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得到: 1: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2: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4: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两个平面垂直。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得到并须加以证明: 1: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直线平行。 2:两个平面平行,则任意一个平面与这两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交线平行。
     3:垂直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4: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能运用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二、学习要求提升部分: 简单空间图形的视图; 特别要求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并能通过三视图来识别所表示的空间图形,这就要求教师能更好地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的空间图形认识由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结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会通过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视图与直观图。 明确提出:了解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 1、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必要性,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
   2、通过表示特殊的长方体的顶点坐标,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   其中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要求基本没变。 三、内容整合部分: 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区域”、“简单的线性规划”并如“不等式”领域;将圆锥曲线与方程放在系列2中与常用逻辑用语和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共同构成。
   四、能力培养 本模块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帮助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中,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直观感知,计算机和计算器的运用,以及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而繁杂的计算与深奥的推理等得以淡化或削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追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和不同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教育目标,以及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须的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以与学生年龄特征想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和发展数学的改革基本思路。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