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谁能讲讲福康安这个人?

福康安真是乾隆帝的亲生骨肉吗?

全部回答

2005-12-08

乾隆和傅恒妻子的私生子

2005-12-07

    总之一句话“事出有因,查无实据” 福康安受到的恩宠是异乎寻常的深厚,异乎寻常的周到。 一出生就由乾隆皇帝赐名为“福康安”,几个先他出生的哥哥们跟着“傅”为“福”。福康安出生三日后,立刻被封为三等侍卫。
  在有清一代,与皇家关系近的贵族子弟、元勋子弟、高官子弟被封为侍卫是很平常的事,这也是皇家笼络近臣、巩固统治的一个手段和方式。  但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就被封为侍卫的,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让大家更感觉福康安圣优渥的是,乾隆皇帝把福康安接入皇宫,与诸皇子一同接受教养。乾隆皇帝曾亲言:“福康安垂髫豢养,经朕多年训诲,至於成人。” 正是由于以乾隆为代表的皇家对福康安异乎寻常的恩宠,才使后人对福康安的身世有了种种猜想和演义。
    如《清史演义》说皇后之嫂(实为皇后弟妹)即傅恒夫人,在皇后千秋节时前来祝寿。酒宴间联诗。乾隆起句道:“坤闱设??庆良辰”,皇后续道:“奉命开筵宴众宾”,嫂嫂随续道:“臣妾也叨恩泽逮”,乾隆则接道:“两家并作一家春”。
  宴后,乾隆便与傅恒夫人成鱼水之欢。福康安就是乾隆与傅夫人所生。   清代还有还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诗: 家人燕见重椒房,龙种无端降下方。 丹阐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说的也是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的问题。 最近,又有人从乾隆的诗里摘出一句:“汝子吾儿定教养”。以作为福康安出身的疑点,以说明福康安可能是乾隆私生子。这句诗是在傅恒死后,乾隆皇帝的追悼诗中的一句。
     其实,现在客观的分析起来,福康安不可能是乾隆的儿子。在前一阶段,关于福康安的出生年代没有定论。一些文艺作品把福康安的出生年代定在了乾隆初期,至少在乾隆十三年以前。
  而且基本上都是说乾隆是借傅夫人进宫探望皇后的时候暗渡陈仓的。现在已经有明确的资料表明,福康安出生于1754年,也就是乾隆十九年。  而各种文艺作品里的皇后,也就是福康安的姑姑,孝贤皇后是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去世的。
  后来虽然也有皇后,但这个皇后在乾隆那里并不得宠。也就是说,傅夫人如果进宫进见大姑子,应该在乾隆十三年以前,如果进见第二位皇后,也不过是例行公事,更不用说在皇宫里与乾隆颠鸾倒凤了。 至于乾隆在傅恒的悼诗中的“汝子吾儿定教养”,更不足以成为福康安是龙种的凭据。
    乾隆与傅恒是姐夫与小舅子的关系,而且乾隆一直在政务上对傅恒言听计从,信任有加。再加上福康安一直在宫中教养。乾隆对亡故的亲信大臣说一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类的话,再正常不过了。
   很多人认为福康安是龙种儿,最主要的依据就是乾隆对他超乎寻常的恩宠和放纵。  除了在皇宫教养和快速升官以外,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还表现在终其一生几乎没有“惩戒”上。 在有清一代,皇家对大臣的“惩戒”是很平常的事。
  不管是什么大臣,只要有过错都会被处以“罚俸”、“降级”、“割职留用”等处分。当然,如果大臣们有了让皇帝满意的政绩,也会经常受到皇家给予的“升级”、“加衔”、“赏穿皇马褂”等嘉奖。  有意思的是,清代对大臣的嘉奖是随时可以撤销的,但惩戒基本上是不撤销的,往往是在该大臣去世了,才把开销一切处分作为一项“加恩”。
  也就是说,除非死了,那么一个大臣所受的处分是不会被取消的。更有意思的是,在大臣们给皇家上折子报名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的职位所受的奖励和处分都写全。  所以,在清代经常出现诸如“广西巡抚加尚书衔赏穿皇马褂加一级降两级加两级降一级臣某某某”的自称。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时时提醒着大臣们:你是臣,皇上是你的主子,你犯过的错皇帝都记着呢,只是因为皇恩浩荡才没有杀了你,而且还在重用你。 纵观有清一代,每个大臣都受过处分,而且不止一次。
    福康安却只受过一次处分,而且是最轻的“罚俸”。因为和坤的弟弟和琳向乾隆上书,说一个叫李天培的官员私运楠木,其中有800根是福康安的。这个罪过如果放在别人身上,最轻也是割职,没准脑袋还保不住呢。
  可是乾隆只给了福康安一个“罚总督俸三年”、“罚公俸十年”的处分,而且还很快取消了“罚公俸十年”的处分。  除此以外,福康安没有再受过什么处罚。 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非常是不用怀疑的,但以此来推定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却是不可信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福康安受宠的原因。 一是皇后的原因,就是福康安的姑姑富察氏的原因。乾隆一生有三位皇后,四十几位嫔妃。在这些皇后、嫔妃当中,最受乾隆宠爱、敬重的,便是第一位皇后富察氏。
    本来在她去世后,乾隆决意不立皇后的,只是因为政治需要才又另立了一个皇后那拉氏,但对那拉氏的宠爱根本不能和对富察氏相比。从皇后的角度看,对富察氏的嫡侄宠爱放纵一些是很正常的。
  而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两个皇子,都在皇后去世之前夭折了。而对这两个皇子,乾隆一直有意立为皇储的,比如在富察氏的第一个儿子的死后,追谥为“端慧皇太子”。  这两个儿子死后,乾隆追思爱妻娇子,把富察氏的嫡侄接入宫中教养,以求安慰,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二是傅恒的原因。傅恒是乾隆年间任期最长的首辅大学士,也就是宰相。自乾隆十四年至乾隆三十五年这二十余年间,傅恒一直是首辅大学士、军机处领班。傅恒能够在乾隆手下当二十年宰相,不是靠他的姐姐是皇后,也不是靠乾隆对富察氏的敬重和思念,而是靠他自己出色的办事能力和政治智慧。
    在辅政期间,傅恒在各种重大决策上都与乾隆皇帝保持了一致,而且傅恒还在首定金川(与今四川省大、小金川流域位置大致相当。金川,就是大渡河)、平定准噶尔、征缅甸等重大战役中,傅恒或与乾隆谋划全局,或亲临前线指挥,保证了乾隆战略意图的实现。
  乾隆三十五年,傅恒在征缅前线病重,回北京后于当年七月去世,终年不到五十岁。  对这样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首辅大学士的嫡子---福康安,乾隆给予出格的恩宠,没有什么难理解的。
   三是福康安自己的原因。福康安正式登上政坛,是在乾隆三十八年二次平定金川的时期。此时乾隆盛世已经过了顶峰,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下滑趋势。官场上文恬武戏,贪污成风,政令不畅,办事效率低下。  在民间,地主与佃户的矛盾继续深化,地主对贫民的盘剥和掠夺日益加重, 各种民间反抗组织活动频繁,不断暴发出规模不同的农民起义。
  在这种形势下,乾隆急需一批忠诚、能干的官吏来维持自己的统治。福康安在登上政坛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的表现,完全符合乾隆维持统治的需要。忠诚,作为一个深受皇恩的皇家外戚,他没有理由不对皇家忠诚;能干,在参加过的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战斗中,福康安从来没有失过手,都以胜利而告终;还有一条,是“廉”,虽然福康安对下属将士重赏重罚,一场战役下来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白银,但并没有证据表明福康安把国家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面对这样一个中心耿耿、百战百胜的将军,乾隆完全没有必要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和福康安较真儿----只要你对我忠诚、能帮我打仗,我就格外恩宠你、放纵你! 由此可见,福康安受到乾隆的格外恩宠和放纵,与他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无关。
   。

2005-12-07

已经很详细了

2005-12-07

是的,

2005-12-07

只有福康安的妈知道是谁的孩子。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