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流鼻血…有秘方的朋友请进来帮忙我的鼻
转贴:
鼻出血偏方-鼻衄汤
药物组成 白茅根30g 大蓟15g 小蓟15g 藕节l0g 蒲黄炭10g 血余炭15g 川牛膝l0g 白及l0g 仙鹤草15g 丹皮l0g 甘草3g
制剂用法 每日1剂,煎2次服用。
适应病证 鼻出血。
病案举隅 宋某,男,22岁,流鼻血2天,出血量多,势如泉涌,色鲜红。碰触鼻部及附近的颜面部或无明显诱因即出血,经塞鼻压迫方能止血,伴有鼻干,口渴欲饮,便秘。 检查:鼻粘膜干燥,糜烂,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此为胃火炽盛,以上方加石膏20g,鼻出血时用棉球蘸大黄粉塞鼻,用药2剂后,鼻腔出血停止,再服3剂后症状全部消失。1月后随访无复...全部
转贴:
鼻出血偏方-鼻衄汤
药物组成 白茅根30g 大蓟15g 小蓟15g 藕节l0g 蒲黄炭10g 血余炭15g 川牛膝l0g 白及l0g 仙鹤草15g 丹皮l0g 甘草3g
制剂用法 每日1剂,煎2次服用。
适应病证 鼻出血。
病案举隅 宋某,男,22岁,流鼻血2天,出血量多,势如泉涌,色鲜红。碰触鼻部及附近的颜面部或无明显诱因即出血,经塞鼻压迫方能止血,伴有鼻干,口渴欲饮,便秘。
检查:鼻粘膜干燥,糜烂,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此为胃火炽盛,以上方加石膏20g,鼻出血时用棉球蘸大黄粉塞鼻,用药2剂后,鼻腔出血停止,再服3剂后症状全部消失。1月后随访无复发。
资料来源 皱百仓.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3):29
评 按 鼻衄多为肺热、胃热、肝火引起鼻部血络损伤的结果。
本方中大蓟、小蓟凉血止血;白茅根凉血止血兼能滋阴,仙鹤草收敛止血,二药合用善治上部出血;蒲黄炭、血余炭收敛止血,配以藕节化瘀;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使上炎之火下降;白及止血兼能生肌,使鼻部损伤之血络粘膜愈合。
诸药合用融凉血、止血、降逆、生肌于一方,标本兼顾,故能收到满意效果。
鼻出血偏方-加味玉女煎
药物组成 生石膏40g 生地20g 怀牛膝l0g 知母6g 黄芩5g 麦冬15g 旱莲草15g 小蓟15g
制剂用法 煎服,每日1剂,3日为1疗程。
3日后用旱莲草汁冲服白及粉,连服半月以巩固疗效。
适应病证 鼻出血。
病案举隅 陈某,男,31岁。因右鼻腔出血12小时,入院,行右鼻腔前、后鼻孔填塞术,并给予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而血止。
2日后取出填塞物,第三日晚右鼻腔再次出血,量约60ml,再次行填塞术,仍间断性出血,建议行颈外动脉结扎术,但患者拒绝。查病人面红,大便秘结,舌尖红,苔黄,脉数有力。乃胃火炽盛,热伤血络,拟泻火滋阴止血。
予上方1剂后出血明显减少。连服3剂,出血止。随访5年未再出血。
资料来源 夏贵华,等.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15(4):30
评 按 鼻衄为耳鼻喉科急症之一。
确应采用近代医学之填塞法止血以治其标。但往往有些病人经填塞后仍出血不止。这时用中药标本兼治就显示出了优越性。本方以石膏、知母清胃泻火,地黄、麦冬养阴清热;怀牛膝引血下行,旱莲草、小蓟凉血止血。
诸药合用,对于胃热引起的鼻衄确有良效。
鼻出血偏方-白及膏
药物组成 白及 地卡因
制剂用法 将白及末调成膏状,加入适量粘膜表面麻醉剂地卡因,均匀涂在长l0cm、宽lcm的无菌纱布条上。
临床应用时,以鼻镜将鼻腔窥开,用枪状镊将白及膏条直接填敷于出血处。48小时更换1次,一般3~5次可治愈。
适应病证 鼻出血。
病案举隅 李某,男,52岁,被他人用木棒击伤鼻部6天。
右鼻孔出血不止,在当地医院行鼻骨骨折复位及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但右鼻前孔和后鼻孔仍出血,病人面色咣白,收入院后,将右鼻孔凡士林纱条撤除,见鼻中隔及鼻腔外壁有大片溃疡灶,并有鲜血大量渗出。立即用白及膏条鼻腔填塞,12小时后出血量明显减少,第二天更换白及膏条,鼻腔出血停止,第6天见溃疡灶明显缩小。
第10天检查鼻腔溃疡面愈合,治愈出院。
资料来源 康健,等.中医杂志,1997,38(5):263
评 按 白及,自古为止血之良药。(本草汇言)说“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要药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该药能促使血细胞凝集,可缩短凝血时间,形成人工血栓,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在用上方治疗鼻出血的同时,要注意引起鼻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因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则需服用降压药物。
鼻出血偏方-清肺泻肝汤
药物组成 海蛤壳20g 黄芩l0g 栀子8g 牡丹皮8g 玄参8g 生地黄12g 白茅根12g 茜草12g 生大黄l0g
制剂用法 水煎日服1剂,5日为1疗程。
适应病证 鼻出血。
病案举隅 刘某,女,47岁。因与人为琐事争吵后突发鼻出血,经鼻腔填塞后仍有渗血,遂求治于中医。刻诊:颜面潮红,呼吸气粗,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此乃肝气化火,木火刑金,灼伤肺络而致出血。当清肺泻肝,予上方5剂,1剂后,即无渗血,2剂后,取出填塞物未再出血,5剂服尽,随访半年未复发。
资料来源 张式年,等.吉林中医药,1997,(6):l0
评 按 鼻衄者多为肺热肝火灼伤阻络所致。
清代唐容川认为其治疗方法应以“调治肝肺为主”。方中海蛤壳咸寒,黄芩苦寒,两者合用以清肺热;生大黄、山栀直折肝火;生地、玄参、丹皮凉血滋阴;茜草、白茅根功专凉血、止血,导热下行。诸药合用清肺泻肝,寓止血于凉血之中,对各种原因引起的鼻出血都有效果,尤宜用于伴高血压者。
鼻出血偏方-疏风凉血汤
药物组成 桑叶 菊花 黄芩 栀子 白茅根 丹皮 旱莲草 杏仁 薄荷(后下) 各6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
适应病证 儿童鼻出血。中医辨证为肺经风热型者,症见口干咽痛,鼻腔干燥,咳嗽少痰,舌红苔薄,脉浮数。
病案举隅 居某,男,12岁,反复鼻衄4年,每年6~10次,每次按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仍反复发作。
3天前因感冒又发鼻衄3次,并头痛咽痛,鼻塞流涕,低热,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望之精神尚好,面色潮红,舌红苔淡黄,脉浮数。检查:鼻腔粘膜充血,水肿,鼻甲稍肥大,鼻中隔Little’S区血管扩张,溃疡,糜烂,可见活跃出血。
血常规:WBC7。8×10的9次方/L,N 0。58,L0。42,HBl00g/L;PL 80×10的9次方/L。此为肺经风热型鼻衄,除西医常规处理外,加用上方以疏风清热、凉血止血。服中药7剂后出血已止,口干口苦明显减轻,原方加生地6g\知母6g,继服7剂。
局部检查:Little’S区血管扩张,糜烂消失,粘膜光滑。随访1年,未曾发作,HB 130g/L,PL140×10的9次方/L。
资料来源 宣晓宁,等.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3(4):244
评 按 小儿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中医辨证属热者居多,而又以肺经风热最为常见,故方中以桑叶、菊花、薄荷疏散肺热,栀子、黄芩、连翘清肺热而解毒泻火,丹皮、白茅根凉血止血。
药量少而以轻清取效。临床上使用中药前,一定要采取局部压迫止血的措施,并使儿童安静。对于出血量大而致休克者要及时抗休克治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