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语文课本第3单元综合性学习
走进奥运——带你了解奥运的故事
历任奥委会主席
第一任奥委会主席:维凯拉斯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首任主席,希腊诗人和翻译家。生于希腊。少时随父作谷物生意,后弃商从文。他博学多闻,有不少译品和创作。 他积极支持并参加筹备建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雅典举行现代奥运会。1894年,他代表希腊体育协会(泛希腊体育俱乐部)参加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他由顾拜旦提名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由于他在希腊的游说和努力,首届现代奥运会(见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得以在雅典举行。 他对制定奥林匹克章程也作出重要贡献。 1896年雅典奥运会后,他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专注于文学活动。曾翻译过法国诗人拉辛的剧...全部
走进奥运——带你了解奥运的故事
历任奥委会主席
第一任奥委会主席:维凯拉斯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首任主席,希腊诗人和翻译家。生于希腊。少时随父作谷物生意,后弃商从文。他博学多闻,有不少译品和创作。
他积极支持并参加筹备建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雅典举行现代奥运会。1894年,他代表希腊体育协会(泛希腊体育俱乐部)参加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他由顾拜旦提名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由于他在希腊的游说和努力,首届现代奥运会(见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得以在雅典举行。
他对制定奥林匹克章程也作出重要贡献。 1896年雅典奥运会后,他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专注于文学活动。曾翻译过法国诗人拉辛的剧作和德国诗人歌德的《浮士德》。他的文学创作有《洛基·拉拉斯》和《爱琴海的故事》等多种。
他热心希腊教育,曾创建教育图书普及协会。1908年逝世于雅典
任期:1894-1896
第二任奥委会主席:顾拜旦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国际奥委会第2任主席,法国教育家。1863年1月1日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
幼时被送入军校,但他的志趣不在从军和从政,而志在历史和教育。青年时代喜爱古希腊史,关心法国的教育。早在1883年就提出定期举行世界性体育竞赛,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张。他曾多次去英国考察,对英国推行拉格比学校校长T。
阿诺德的体育教育原则深为赞赏,决心推动法国教育改革,把体育竞赛引入学校教育。他在1887年发表"法国与英国中等教育制度对比"的报告,呼吁改革法国的教育制度。1888年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但他的倡议却受到许多学校守旧派教师的冷淡。
他并不气馁,仍奔走呼号,发表文章,宣扬奥林匹克精神。 1892年,法国体育协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的阶梯剧场召开大会,庆祝该协会成立50周年。顾拜旦在会上发表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演说,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建议。
在他的坚持和说服下,并经他多方筹措,以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目的的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得以1894年6月16日召开,并于6月23日正式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顾拜旦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的秘书长。他亲自起草,制定出国际奥委会的第一部宪章。
这个宪章体现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精神和现代奥林匹克的创新精神,提高体育在教育事业中和在现代文明的崇高地位。顾拜旦还为举办现代奥运会作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工作。 1896年,在雅典举行第1届奥运会之后,顾拜旦继D。
维凯拉斯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他曾直接参与筹备1896-1924年期间举行的历届奥运会。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5届奥运会时,他针对当时体育竞赛中的一些弊端,发表了著名的诗作《体育颂》,获这次奥运会的文艺比赛金质奖章。
他的其他著作还有《运动心理学试论》(1913)、《竞技运动教育学》(1919)等。他于1925年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并被推戴为终身名誉主席。1937年9月2日病逝于日内瓦。根据他本人的愿望,他的遗体葬于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而心脏则葬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奥林匹亚的科罗努斯山下。
在那里,人们为他树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纪念碑
任期:1896-1925
第三任奥委会主席:巴耶-拉图尔
国际奥委会第3任主席,比利时体育活动家。1876年3月1日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
毕业于比利时卢万公教大学。20年代初任比利时驻荷兰外交官,后受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委派,负责指导比利时的体育活动。1903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04年组建比利时国家奥委会,并筹备1905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第3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
1908年和1912年两次率比利时体育代表团参加在伦敦和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4、5届奥运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担任比利时卫生部所属最高体育委员会委员,积极争取在安特卫普举行第7届奥运会,并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了筹备工作。
由于他热心奥林匹克运动和非凡的组织才能,自1925年继顾拜旦之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他在任期间主张奥林匹克运动商业化和超脱政治,这对后来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还担任过比利时国家体育委员会主席,把比利时的各种体育组织联合起来
任期:1925-1942
第四任奥委会主席:埃德斯特隆
国际奥委会第4任主席,瑞典体育活动家。
1870年11月21日生于瑞典的哥德堡。先后就学于哥德堡的查尔默工科大学和瑞士苏黎世综合工艺学院。毕业后曾任瑞典电力公司经理,1934年成为该公司董事长。他在大学时就以16秒4创150米短跑的瑞典纪录。
1901-1903年任瑞典业余田径协会主席。1903年建立瑞典全国体操和体育协会并任主席,直至1940年。他曾多次率瑞典田径代表队参加1906-1936年间的国际比赛。他是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和1932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的组织者。
1912年第5届奥运会时,经他倡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一直到1946年。192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1年当选为执委,曾担任1921年在洛桑和1925年在布拉格举行的两次奥林匹克代表大会的主席。
1931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42年在巴耶-拉图尔逝世后任临时主席,1946年当选为正式主席。1952年离任后成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任期:1942-1952
第五任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
国际奥委会第5任主席,美国田径全能运动员。
1887年9月28日生于美国的底特律。190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工程系。1915年开设布伦戴奇建筑公司,承建芝加哥的多座摩天楼和其他大型建筑,并因此致富。他早年即热衷田径运动。在大学时(1908)就已是大学校际全能冠军。
1912年参加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获五项全能第5名。1914、1915和1918年3次夺得美国全能冠军。他曾7次连任美国业余田径联盟主席,担任美国奥委会主席25年(1929-1953)。
他还曾担任泛美运动组织主席12年。 1936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37-1972年为执委,1946-1952年任副主席。195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72年离任。他在主持国际奥委会期间,坚持奥运会的业余性质,主张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分离。
布伦戴奇还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收藏了大量亚洲艺术品,后捐赠给旧金山市,在那里专门修建了一座艺术馆加以收藏。布伦戴奇于1972年离任后享有名誉主席的荣誉,并于1975年获第一枚奥林匹克金质勋章(见奥林匹克勋章)。
同年,病逝于德国的加米施-帕滕基兴
任期:1952-1972
第六任奥委会主席:基拉宁
国际奥委会第6任主席,爱尔兰剧作家和电影导演。1914年7月30日生于伦敦贵族家庭。
先后在伊顿公学、剑桥马格莱纳学院(获文学士学位)和巴黎索邦学院学习。1975年国立爱尔兰大学还授他以法学博士荣誉学位。他大学毕业后入伦敦《每日快报》和《每日邮报》任记者。1937-1938年以战地记者身份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采访抗日战争。
1938年志愿加入英国皇家陆军,曾任第30装甲旅副旅长。因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有功,获英帝国勋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拉宁以主要精力从事电影艺术,同时积极参加体育界活动。1952年他与好莱坞名导演J。
福特合作拍摄《沉默的人》一片,获最佳导演奖。后又导演《月上东山》、《基甸日》、《阿尔弗烈德大帝》等多部影片。他同时还是英国多家企业公司的董事或经理,是爱尔兰赛马俱乐部成员。 1950年当选为爱尔兰奥委会主席,1952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同年还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1967年起为国际奥委会执委,1968年当选为副主席,1972-1980年继布伦戴奇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在任期间,他力排万难,竭力使奥运会摆脱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他对业余体育运动的解释,较之布伦戴奇更为温和,因而受到国际体育界更为广泛的拥戴。
他于1980年退休后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终身名誉主席,同时是国际公平裁判委员会名誉主席。 基拉宁在文学、电影和奥林匹克运动方面写过不少作品。主要的著作有:记述慕尼黑危机的《四天》(1938)、描述18世纪初著名肖像画家的《内勒男爵》。
他与J。罗达合编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76年出版。80年代出版的著作有:《奥运会:莫斯科-普莱西德湖》、《1984年奥运会》、《1972-1980年基拉宁演讲集》(1985)。基拉宁曾获英、意、日、法、德、芬等许多国家勋章和多种荣誉奖和荣誉称号
任期:1972-1980
第七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
国际奥委会第7任主席,西班牙社会活动家。
1920年7月17日生于巴塞罗那。毕业于巴塞罗那高等商学院。曾任巴塞罗那市议员、州议长。1977年出任西班牙驻苏联大使,还曾任西班牙驻蒙大使。他喜爱运动,早期曾是西班牙冰球队长。1955-1970年先后担任西班牙奥委会副主席、主席。
1955年筹备并主持在巴塞罗那举行的第2届地中海运动会。1966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74-1978年任副主席。 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奥运会期间(1980)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83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接替退休的基拉宁。
当时国际奥委会正面临许多困难。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悲剧的遗憾未消,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带来严重的财政亏空,1980年一些西方国家抵制莫斯科奥运会,这一切构成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严峻局面。 萨马兰奇上任后立即从巴塞罗那迁居洛桑,成为顾拜旦之后第二位长驻国际奥委会总部的主席。
他以稳健而灵活的态度,审时度势,使奥林匹克运动顺应国际形势,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运用自己经营管理的经验,开辟新财源,解决了国际奥委会的财政困难。萨马兰奇十分关心体育教育,热心关注国际奥林匹克学院的建设,为各大洲培养不少尖端体育人才。
他还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改组加强总部机构,在他的倡议下新设立运动员委员会和大众体育委员会。广泛联系各国运动员,直接了解运动员的要求,使奥林匹克竞赛活动与群众性体育运动紧密结合,使奥林匹克运动有更广泛的基础。
萨马兰奇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作出重要努力。他5次访问中国,热情支持并出席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授予萨马兰奇名誉教授称号
任期:1980-2001
第八任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
2001年7月16日,于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选举全部结束,国际奥委会执委、比利时人雅克·罗格当选为第八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雅克·罗格,生于1942年5月2日,体育健将、矫形外科医生,也是一个语言大师。他精通英语、法语,还会说荷兰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年轻时的罗格是个竞技体育高手,曾获奥运会帆板比赛冠军1次、亚军2次,比利时全国帆板比赛冠军16次。
他加盟的比利时滑铁卢橄榄球队曾得过全国冠军。作为前比利时帆船运动员,罗格参加过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 1991年,罗格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名成员。
他工作努力,凭着他“矫形外科医生”的背景,狠狠地整治奥林匹克运动中最可恨却又屡禁不止的兴奋剂问题,为自己赢得了“治疗奥林匹克运动中疑难病症能手”的美誉。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罗格凭着一股子实干精神,迅速跻身国际奥委会领导层。
1998年,罗格入选奥委会执行委员会,此后他更坚定了往上走的信念。后来,萨马兰奇任命罗格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合作委员会主席,这一职位使罗格从此频频出现在媒体聚光灯之下。在悉尼,罗格和媒体始终保持着良好关系,他善于冷静而巧妙地处理各种矛盾。
悉尼奥运会结束后,萨翁称赞他“是历届合作委员会主席中最优秀的一位”。此外,罗格还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药物委员会副主席和欧洲奥委会主席。在宣布参加国际奥委会主席竞选时,罗格表示,如果他当选为新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他将放弃矫形外科医生这门职业,专心致志地为奥林匹克运动工作,为奥运精神的传播做贡献。
他说:“在我做矫形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中,每天都要做出生死攸关的决定,这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而国际奥委会的领导工作也是如此,每天都要做出关系奥运精神能否传播的关键性决定。这需要我全身心地投入,将世界人民紧紧团结起来,将奥运精神发扬光大。
”
奥运趣闻
奥运史上第一位女观众
古代奥运会曾规定,体育运动会不允许妇女临场观看比赛,更不允许妇女参赛。在公元前396年举行的第九十九届古代奥运会上,有一个叫费列尼卡的妇女居然穿上男人的衣服,假扮教练混入了体育场。
当她看到儿子把一个个对手击倒在地,最后获得冠军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竞望记自己是女扮男装,欣喜若狂地跑上前去,热烈地拥抱亲吻自己的儿子。这位可敬的母亲当场被捕。由于她的父亲,兄弟和儿子都获得过奥运会冠军,她才没受到惩罚。
从此,古代奥运会又产生了一个新规定:教练员也必须象运动员一样裸体进入比赛场。
第一个奥运冠军被开除学籍
摘取现代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的运动员是美国的詹姆斯·康诺利。他在1986年4月6日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个决赛项目三级跳远中,以13。
71米的成绩获胜。他是哈佛大学学生,校方不同意他去,他偷着去。返回美国后,校方以“破坏校规”为由开除他,直到1949年康诺利成为81岁的老翁时,校方才“认错”,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
第一位马拉松冠军
第一届奥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项目马拉松1896年4月10日举行。
这一天希腊人格外激动,因为在此前结束的11个项目中,希腊运动员没获得一块金牌,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马拉松赛跑上。赛前许多希腊人表示,要给获胜的希腊运动员以种种优待。例如:裁缝为他免费做新衣服,饭店要请他免费用餐,理发师原终生免费为他理发。
这次参赛的25名选手中,仅有一名希腊选手。他是一名叫斯皮里东·路易斯的士兵,25岁的他在比赛中沉着而自信,途中还偶尔呷一口酒,在32公里处,他跑在最前面了,胜利在握。这时有人快马加鞭跑回运动场到国王的包厢前高声宣布“ 路易斯领先了。
”这时全场七万希腊观众一片欢腾。后来,路易斯第一个出现在雅典运动场内,王储康斯坦丁和王子乔治陪着他跑完最后一百米,路易斯终于以2小时58分50秒夺冠。
希腊是首届奥运会的东道国,路易斯为希腊赢得了唯一一块金牌,为国争了光。
国王从包厢里跳出来,亲自向路易斯喝采,王子当场赠送给路易斯一块金表。
1940年路易斯逝世。希腊政府为永远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用大理石为他建造了陵墓,并刻象征奥林匹克运动的五环。
42。
195公里的来历
1908伦敦奥运会以前,马拉松赛的距离是40公里。在这届奥运会上,英国女王亚历山德拉为使王子公主们能看到这次马拉松比赛,故提出将比赛的起点设在温莎宫的东侧平台前,而终点设在伦敦运动场的皇家包厢前。
这样,马拉松的全程距离就从25英里延长为26英里385码,即42。195公里。自1924年至今,一直采用42。195公里作为马拉松赛跑的标准距离。
“垄断”冠军70年
美国在奥运会比赛中,曾连续70年保持撑杆跳高这个项目的金牌在本国运动员手中,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纪录。
因此,人称美国为“垄断”冠军。
多算了3秒
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极富比赛经验的芬兰长跑好手拉拖维云在10000米比赛途中跌倒。拉拖维云镇定自若,仅用了3秒就完成了爬起来继续跑的动作。
这时,其他选手已经把他落下了15米远。他非常自信地追赶着,在最后600米处,他突然发力,在56秒内超过所有对手,摘取了桂冠,并以27分38秒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人们不能忘记他跌得那一跤,都说这个新纪录还多算了3秒钟呢。
努尔米奥运会
1924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八届奥运会期间,“努尔米”这个名字有口皆碑,人们惊呼这位芬兰长跑运动员所创造的奇迹。整个比赛期间,努尔米七次出现在比赛跑道上(包括预赛),七次都先声夺人,共获得5枚金牌,这在奥运史上是破天荒的。
一时间,“努尔米”成了速度的同义词。人们把这次巴黎奥运会称为“努尔米奥运会。”
赤脚马拉松冠军
1960年罗马奥运会马拉松赛跑的起点,设在潘特昂运动场。运动员出发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贝贝·比基拉赤脚参赛。
这本来是违反比赛规则的,因为运动员在比赛时应当穿鞋。但因东道主意大利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埃塞俄比亚打过仗,深知当地非洲人的习惯,同时也没料到阿贝贝赤脚参赛会取得好成绩,所以就没有认真追究。
可是比赛结果却使人们大吃一惊,“赤脚大仙”阿贝贝以2小时15分16秒2的成绩第一个到达终点,获得冠军。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阿贝贝又以2小时12分11秒的成绩再次夺冠,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获得两枚马拉松金牌的运动员。
1969年,阿贝贝因车祸造成截瘫,但这位深受世界体育爱好者崇拜的大明星仍坐在轮椅上积极参加国际伤残运动会。1973年10月25日,阿贝贝·比基拉不幸与世长辞,有7万人参加了他的追悼会。
200名苏联老寿星汉城助威
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期间,苏联有200名百岁寿星赴汉城助威,为苏联运动员加油打气。派出如此众多的老寿星充当拉拉队,这在奥运史上实属罕见。这200名老寿星在汉城受到热烈欢迎。
因为亚洲的风俗习惯上对老年人十分敬重。人们以极大的兴趣看这些太爷爷,太奶奶们给他们曾孙子辈的运动员们鼓劲。
最低射箭纪录
在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男子射箭项目中,所罗门群岛选手德利在为期两天的比赛中与其他选手一样,共射出120支箭。
当其他选手到箭靶前认定分数时,德利却跑到箭靶后方,忙着找回射飞了的落箭。一时会场上的观众大笑不已。德利只有69支箭中靶,其余51支箭不知去向。
据说,德利是在3个月前才开始射箭运动的,这次比赛他既没有教练也没有队友,孑然一身。
他的最后成绩是355分,不要说与第一名的1304分相比,就是与除他之外的最末一名的720分相比还差了一半有余。德利创下了奥运史上的最低记录(射箭)。
奥运时尚趣字榜
不伦不类
第一届奥运会“游泳池”里流淌的是齐亚湾的冰冷海水,因为海水冰冷,很多选手临时放弃了比赛。
更令人费解的是,冰冷海水上漂浮着数以百计的南瓜,原来那些南瓜是用来隔离泳到的。
不修边幅
第三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古巴的选手费利克斯·卡哈尔身穿长袖衫,长裤子和皮靴出现在起跑线上 ,因为他从未受过任何正式的训练,并不知道这许多的规矩。
临跑前他急中生智,将衫袖裤管一一剪短,顺便又借来一双轻便的鞋子,改换装扮的他最后得了第四名。
不可告人
第三届奥运会的马拉松比赛中,美国选手希克尔中途体力不支,正要退出比赛,路边的教练给他一个小瓶子,他喝后,健步如飞,有如神助,夺得金牌。
事后别人检举他服用兴奋剂,不过当时并没有此限制,谁也没办法。
不成体统
第三届奥运会,撑杆跳高的过杆动作五花八门,最不成体统的是轮到日本选手富达依试跳时的动作,只见他从容不迫地走到横杆前,将撑杆一端深深插入沙滩,然后爬上顶端一跃而过,弄得裁判不知所措,观众目瞪口呆。
最后虽然他成绩最好,还是被取消了成绩,以至于后来组委会做出规定:撑杆跳中,运动员不得交替用双手抓握撑杆。因为“撑杆不是爬杆。”从此,这项规则沿用至今。
不白之冤
第五届奥运会,美国伟大的天才运动员吉姆·索普夺得五项全能和十项全能桂冠,想不到竟因被控告为职业运动员而取消成绩,当组委会要将吉姆·索普的金牌补发给亚军韦斯兰德时,这位正直的亚军拒绝接受,他说:“真正的冠军是索普,不是我,也不是其他任何人。
”
不翼而飞
第十八届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举行,忽然发现圣火不见了,后来查明是东京奥运会火炬守卫员竹内巧妙地用金属手提灯提取了火种,带回家中,供在前庭,在自家里燃起了非法圣火。
不谋而合
第二十届奥运会铅球决赛的头一天,波兰选手科马尔惴惴不安,深夜跑出来散步,到了河边发现两个黑影子,原来是美国的伍兹和民主德国的迪斯,他们二人是科马尔的主要竞争对手,原来他们也都很紧张,这下子科马尔心里有底了,第二天自信心大增的他得到了金牌。
不二法门
50年代日本称雄男子体操届,其他国家都对此觉得不可理解。在经过仔细观察与反复论证之后欧洲有些专家得出了一个结论:日本人在食用一种对体操运动特别有益的食物——大米饭。1956年奥运会期间大米饭成了最流行的食品。
大失所望
第二届奥运会,由于没有统一队服之类的规定,各队穿着乱七八糟,美国选手朗身着的哥伦比亚大学校 服酷似巴黎赛马俱乐部旗子颜色标志,当他第一个冲过终点时,法国观众如痴如狂地欢呼叫好,事后才知道鼓错掌。
大声疾呼
第八届奥运会拳击赛场上,比赛正在激烈进行,对阵的是法国选手与英国选手。两人贴身相斗之际,英国选手忽然觉得耳朵巨痛,定睛一看,原来法国选手正张大嘴巴向他咬来,吓得他大喊救命。
后来得知原来是这位法国选手精神高度紧张,情不自禁张口就咬。
大快人心
第十一届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最黑暗的一届,奥运会成了希特勒宣扬先进人种论的场所。但令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大快人心的是美国黑人选手欧文斯以10秒2的新世界纪录给希特勒的人种论当头棒喝,以至于有人把这届奥运会称做“ 欧文斯奥运会。
”
大喜过望
第十四届奥运会,荷兰“女飞人”科恩在100米决赛中和对手同时达到终点。正当科恩为结果而紧张的 时候,却听到上空响起了英国国歌,科恩顿感无力,几欲晕倒。也就在这时,对手跑来祝贺方知道虚惊一场,原来刚才的乐曲是为欢迎英国女王的到来而演奏的。
大器晚成
第二十三届奥运会,27岁的日本老将具志坚司终于夺得男子体操全能金牌。而在此前他却毫无建树,一直担当陪练角色。奋斗了16年,终于在最没有希望夺取奥运金牌的时候,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奥运冠军。
老奸巨滑
第五届奥运会,为雪上届比赛中所有金牌尽失之耻,美国100米短跑运动员雷格用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战术:他一共抢跑八次,当别人都被他搞得晕头转向时,他却最先奔到了终点。
老马识途
1965年,有一位76岁高龄的日本老人金粟志藏在瑞典马拉松跑道上孤独地跑着,他是在弥补第五届奥运会上的遗憾。
当年正在赛道上领先的他,发现路边有个人正手拿桔子汁痛饮,口渴的他也上前喝了几口, 然后就一睡不醒,醒来已是第二天。他跑完全程共用了54年8个月6天再加上8小时32分20。3 秒。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