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国际空间站是哪个国家发射上去的

上面有多少人,那些人长期生活在上面吗?

全部回答

2005-08-11

285 0
     国际空间站既不是美国的工程,也不是俄罗斯的工程,它是一个国际太空工程,因为有16个国家参与。   南方网讯 冷战时期,载人航天是美国和苏联两国开展空间竞赛的主要竞技场。
  1982年,前苏联已成功地发射了7个“礼炮”号系列载人空间站,并拟发射“和平”号长期载人空间站。  美国在空间站的运行管理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为摆脱这种局面,1984年1月,美国前总统里根向全世界宣布,美国将在10年内投资80亿美元,建成规模庞大的永久载人空间站,并邀请盟国参加,拟压倒前苏联即将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
  欧空局、日本、加拿大等国迅速作出了积极响应,于1988年正式加盟该计划,并把这一空间站命名为“自由”号空间站。  但由于“自由”号空间站的目标定得太高,它在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都受到了制约,迫使“自由”号空间站经受了一次次脱胎换骨似的重新设计,规模一次次缩小、技术难度不断下降,而研制进度却一次次延后,研制经费不断上涨,反对“自由”号空间站的呼声日益高涨,甚至险些被取消。
     冷战的结束为美俄间的航天合作提供了政治条件。  美国出于政治考虑和垂涎于俄罗斯丰富的载人航天飞行、管理经验,而俄罗斯急剧衰退的经济环境,无力单独建造原计划发展的“和平”2号空间站,迫切需要从美国那儿获得美元来支撑其庞大的航天计划。
  两国各取所需,一拍即合,以美国为首的“自由”号空间站合作伙伴于1993年12月正式邀请俄罗斯加盟,在原“自由”号空间站和“和平”2号空间站的基础上,联合建造“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现称“国际空间站”)。
    就这样,以美国和俄罗斯牵头,联合欧空局11个成员国(即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丹麦、挪威、瑞典和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1997年加入)等16个国家共同建造和运行的国际空间站诞生了。
  国际空间站成为迄今最大的航天合作计划。 国际空间站的结构     南方网讯 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它各种服务实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
    其总体布局如图所示。大体上看,国际空间站可视为由两大部分立体交叉组合而成:一部分是以俄罗斯的多功能舱为基础,通过对接舱段及节点舱,与俄罗斯服务舱、实验舱、生命保障舱、美国实验舱、日本实验舱、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等对接,形成空间站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在美国的桁架结构上,装有加拿大的遥操作机械臂服务系统和空间站舱外设备,在桁架的两端安装四对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
    这两大部分垂直交叉构成“龙骨架”,不仅加强了空间站的刚度,而且有利于各分系统和科学实验设备、仪器工作性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宇航员出舱装配与维修等。   国际空间站的各种部件是由合作各国家分别研制,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提供的部件最多,其次是欧空局、日本、加拿大和意大利。
    这些部件中核心的部件包括多功能舱、服务舱、实验舱和遥操作机械臂等。俄罗斯研制的多功能舱(FGB)具有推进、导航、通信、发电、防热、居住、贮存燃料和对接等多种功能,在国际空间站的初期装配过程中提供电力、轨道高度控制及计算机指令;在国际空间站运行期间,可提供轨道机动能力和贮存推进剂。
    俄罗斯服务舱作为国际空间站组装期间的控制中心,用于整个国际空间站的姿态控制和再推进;它带有卫生间、睡袋、冰箱等生保设施,可容纳3名宇航员居住;它还带有一对太阳能电池板,可向俄罗斯部件提供电源。
  实验舱是国际空间站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包括美国的实验舱和离心机舱、俄罗斯的研究舱、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和日本实验舱。  舱内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大部分都是放在国际标准机柜内,以便于维护和更换。
  加拿大研制的遥操作机械臂长17。6米,能搬动重量为20吨左右、尺寸为18。3米×4。6米的有效载荷,可用于空间站的装配与维修、轨道器的对接与分离、有效载荷操作以及协助出舱活动等,在国际空间站的装配和维护中将发挥关键作用。
     你要详细了解国际空间站的资料就到: 南方网 > 科技 > 专题集锦 > 国际空间站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工程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