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肉眼观察流星雨

可以不用设备就看见么?

全部回答

2005-08-06

0 0
观察大的流星和流星雨用肉眼就可以,但应选择背景光较弱的郊区或农村效果会更好一些.

2005-08-07

48 0
流星雨大就可以。

2005-08-07

43 0
有时可以看见。

2005-08-06

45 0
火流星

2005-08-06

72 0
    一、目视观测流星雨(新手 观测流星雨要不要用望远镜?其实,目视观测流星雨是不用望远镜的,只要用肉眼就可以了。因此,目视观测流星雨是一种很好的天文普及项目,因为基本不用什么器材。
   夜里观测流星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需要面对辐射点。笔者在很多文章中看到说“许多流星都从辐射点射出”,感到有点疑问。  因为流星是随意分布的,如果在A地流星从所谓“辐射点”射出,那么B地看到的同一流星将是从另一个方向经过。
  因此笔者觉得这种说法没有道理。但是,由于流星与辐射点的远与近,和流星轨迹的短与长是很有关系的,因此面对辐射点可以“捉”到更多的流星,面对辐射点便可以看到更多的流星。   2、选择好时间。
  经常看到有些新手,明明是凌晨才可以看的流星雨,刚刚天黑就在那里伸长脖子守候了。在这里我想提醒这些新手,你不是超人,你是人,你需要睡觉,请你在看不到流星的时候就不要看吧。一般辐射点升起以后能辨认流星是否群内,所以当你决定要看流星雨的时候,最好查一下辐射点的升起时间,然后睡到那时候再来看吧。
    学到这一点要会举一反三,因为辐射点落下以后也是看不到流星的。 3、要尽量让自己舒服。看流星雨不是看星系、星云之类的东西,早一分钟晚一分钟都在那里等着你。流星是很可恶的东西,出现瞬间就会消失了,因此你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观测时间。
  最好的做法就是让自己感到舒服,例如躺着、坐着观测。  站着观测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4、要学会区分群内、群外。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有些流星连老手也不一定能立即区分是否群内、群外。
  第一,流星的反向延长线必须穿过辐射点或者是附近(一般是1度左右),这是很容易学会的;第二,如果有一颗流星反向延长线穿过辐射点或者附近呢?那么就要学会一些方法。  第一,判别速度;第二,判别轨迹长度。
  如果速度和群内流星相差很大(这需要找感觉),那么就是群外流星;如果在辐射点附近连续划出很长的轨迹,也不是了。 5、如何估计流星亮度。这也是需要找“感觉”,脑里面要储存许多星星的“亮度”,然后当流星出过以后,用流星的最大亮度与脑里面的“记录”比较,一般准确到个位数就可以了。
     6、测定极限星等。不能以肉眼看到几等星为标准,国际流星组织规定,必须观察特定天区内的星数,然后查表求出极限星等。关于这一方面请见本站相关内容。 二、如何成功观测一次流星雨(精华篇) 许多事情都是说出来简单,做起来难。
  观测流星雨也一样,特别是对那些需要下半夜观测或者通宵观测的流星雨,如果需要过几分钟或者以上才能出现一颗流星,那么对观测者就是一个考验。  如何成功地“熬”过这个夜晚,笔者有不少经验,希望可以和大家分享。
   1、要有信心、有耐心。抬头望天的时候,心里要想着“我是幸运的,我看的这一个天区马上就会出现一颗流星”,我发现有这种感觉,到了真正支持不住的时候,就会发现时间过得比预计的要长。而且,如果真的出现了一颗流星,心头也会有极大的振奋。
     2、要区分流星与幻觉。相信大家都有一些感觉,如果是独自观测,有时候很难判定是否出现了幻觉。笔者和大家交流一下经验。第一,幻觉的“流星”轨迹一般很短;第二,幻觉的“流星”有时候速度很快,分辨不清到底哪里是开头,哪里是结尾;第三,幻觉的感觉好像是“飘”在眼睛上的,而真正的流星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而且感觉好像是和夜空融为一体的。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感觉,希望能够和大家多多流。 3、相信自己的观测结果。有时候观测发现,自己的观测数竟然比预报ZHR稍大,这时候不要慌,也不要马上开始想自己哪里记错了。
  如果你看到了确实的流星,那么就不要不相信自己的观测结果。 4、除了观测时的努力之外,准备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到了观测地点才发现忘记带了什么,这点新手必须要注意。  至于身体问题,则是新手、老手都要注意的问题。
  如果是下半夜,那么就要注意闹钟问题,不要到了第二天才懊悔不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