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咸潮是什么?时候时候多发生?

全部回答

2022-04-27

0 0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於冬季或乾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
  咸潮是沿海河口附近的一种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  大家都知道,海水有涨潮、落潮现象,我们把它叫做潮汐。在涨潮时,海水会沿河道自河口向上游上溯,致使海水倒灌入河,江河水变咸,这就是咸潮。
  咸潮的强度主要受河流流量和潮水上涨幅度的影响。在“初一、十五涨大潮”时,潮水上涨幅度大,海水上溯距离远,河水中含盐度也较高。咸潮多发于河流的枯水期,这时河流水位较低,海水比较容易倒灌入河。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旱季时,河流处于枯水期,咸潮影响明显增强。若遇到大旱年份,咸潮危害更大。风对咸潮影响也比较大。若风向与海潮方向一致,可以加快咸潮推进的速度,扩大它的影响范围。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长期的累积效应也非常明显,使得咸潮影响到更广的地区。
    咸潮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但是近几年来,广东沿海咸潮频繁发生,是有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这些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坡度减小,导致咸潮上溯的范围扩大、次数增多。
  咸潮来临时,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以至农业灌溉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自来水会变得咸苦,难以饮用;长时期饮用氯化物含量多的水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  工业生产使用含盐分多的水会损害机器设备;农业生产上,使用咸水灌溉农田,会导致农作物萎蔫甚至死亡。
  因此,应及时做好应对准备工作,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广大群众也应注意节约用水。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
      咸度(亦称盐度)测量单位为度,一度为一升河水中大且微克氯化物(包括氯化钠),据中国《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氯化物含量均应小于250mg/L(即250度)。
  当河道水体含盐度超过250度就不达供水水质标准。如钢铁工业生产要求总咸度不能超过200度,电厂锅炉用水要求咸度300度以下;水稻育秧期则要求咸度低於600度。

2019-05-05

0 0
就是河流的枯水期海水倒灌或者由天文大潮引起的海水上涨 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 我国是季风气候 所以这样的状况多发生在冬季。

2019-05-04

0 0
就是河流的枯水期海水倒灌或者由天文大潮引起的海水上涨 内河含盐量超过一定标准 我国是季风气候 所以这样的状况多发生在冬季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