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散文

急!~~~散文赏析300字两篇

三毛等作家的散文赏析,不要原文,300字左右就行 好的追加分数

全部回答

2018-01-14

65 0
    三毛文章中最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是她的真诚和爱心,此外还可以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三毛对身为一个海外中国人的自豪和对祖国的热爱。在她的笔下,对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外国人的批评讽刺随处可见,就连对她的岳父岳母也不例外,例如,她在文章中说,荷西刚刚去世,公公婆婆就通过女婿在饭桌上开口与三毛理论怎样分割继承荷西与三毛的住房。
    当然,在三毛的后期作品中,她这方面的转变比较大,“所有民族一律平等的地球人概念”表达得比较强烈。三毛作品中比较消极的东西是对教育制度的全盘否定和对前世今生之类灵异神秘世界的过分渲染。
   在她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她除了三年讲学之外,主要的时间用于巡回演讲,回答读者来信,可以说是在用她的生命反馈报答社会,像一个布道者一样。  在此期间,她在忍受着精神上的孤独之外,还要忍受肌体上病痛的折磨。
  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她看到的,感受到的大多是人们的抱怨,痛苦和求助,所以她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别人,在公开发言中呼吁人们要向逆境抗争,要热爱生活,要爱人。她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可以说几乎不是为她自己活的,是为家人和读者活的,她在尽她的一份力。
    当她觉得她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她有权选择休息,或许这个决定,在她去世的十年前就已经计划好了。 理解了这些,对三毛的自杀就不会觉得奇怪,也不会觉得三毛的自杀与她生前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不向困难低头等的文章有什么矛盾。
  我甚至觉得,三毛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类似于安乐死。   2席慕容滴 把向你借来的笔还给你吧。”,我正在看席慕容的短诗,《独白》。“我的彻悟如果是缘自一种迷乱,那么,我的种种迷乱不也就只是因为一种彻悟?”。
   笔,是借来的,所以不是我的。当我突然间明白这个道理时,才发现曾经种种迷惘和伤心都只是为着一个原因。  我曾用笔书写过些许篇章,按照他们的思维,写着他们喜欢的故事。正如我“一生的种种努力,不过只为了要使周遭的人对我满意而已。
  我战战兢兢地将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我逐渐隐藏自己,进而淡忘自己,可又在内心深处保留着属于自己的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子,但这时的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目,和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 “他们说,在这世间,一切都必须有一个结束。
  ”。正如人的生命不是永恒的,所以很多人觉得任何事情一定会有个终点,无论是感情、文化、事态都会沿着一个轨迹发展然后最终结束。“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义,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太多的人喜欢把一切都分成段落,每一个段落都要斩钉截铁地宣告落幕。
    ”但我不希望这些结束。我有太多“无法落幕的盼望”,希望我的感情、文化、事态都不仅仅存在于这个有五官感知的空间,而是长留于一种精神在心的最深处。“只有极少数的人才会察觉,那生命里最深处的泉源水远不会停歇。
  ”心里总会汩出热流,充满着爱,而这感觉不会随着分离与衰老而落幕,它源源不断的让人有所感知。  “涌泉仍在,岁月却飞驰而去。” “那夜的山林都曾含泪聆听,聆听我简单而又美丽的心灵,却无法向我警告,那就在前面窥伺着的种种曲折变幻的命运。
  目送着我逐渐远去,所有的冷杉都在风里试着向我挥手,知道在路的尽头,必将有怆然回顾的时候。怆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满山郁绿苍蓝的树丛。  一切都结束在回首的刹那。”。 直接将最后一段摘抄了下来,不想再继续评了。
  席慕容到最后其实还是无奈的,只有山林才能懂得她,那我又何苦也将“一切都结束在回首的刹那”呢?就评到这里吧。我好像只能用她的语气,以她的文章中“我”为第一人称才写得出来。可能我也与这首诗有共通的地方吧。
     我认真选择,希望对你有用 认可采纳。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散文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散文
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散文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