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战斗机上的激波锥为何物?

详细点!!

全部回答

2018-04-07

0 0
    1951年,NACA(NASA的前身)物理学家亨利·艾伦在机密的内部研究中发现,高速再入大气层的航天器前端对空气产生强烈压缩,在前方大气中形成一个伞状的激波锥,激波前沿的空气密度急剧升高,在航天器前面像一堵移动的墙一样,航天器则在激波锥的尾流中前行。
  由于和前方静态空气直接接触的是激波锥而不是航天器本身,气动加热主要由激波前沿和前方的静态空气之间的压缩和摩擦产生。  如果航天器表面和激波前沿保持一定的距离,气动加热所产生的热量将主要在空气密度较高的激波内传导和耗散,航天器在周围宽厚的边界层保护下,本身承受的热负荷就要小很多。
  于是,降低航天器热负荷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使激波锥前移,尽量远离航天器本体。根据这一发现,亨利·艾伦提出航天器的头部应该是钝形,而不是尖锐的。  钝形头部可以有效地在减速过程中,在艏部推出一个宽大和强烈的激波,并使波前锋远离艏部和周围,就像平头的驳船船首推开的波浪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洲际导弹的头部都采用钝头锥体的原因。

2018-04-07

31 0
激波锥是进气道唇口内的一个锥形物体,强调超音速能力的飞机采用激波锥和斜板就是为了产生斜激波来减弱正激波,从而降低损耗增加推力. 图为歼-7所用的激波锥,在歼7上激波锥内还可以放置雷达.

2018-04-07

20 0
同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