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柳永 凤栖梧词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8-08-30

0 0
    这是一首名作。“衣带渐宽终不悔”,被王国维当作人生的第二种境界以后,已经成了一种流行语了。这首《凤栖梧》呢,则着重描写起伏跌宕的心理过程,说他的离恨相思有什么变化。《凤栖梧》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家想想,是男性还是女性?判断不出来?确实比较模糊。
  就说喝酒吧,“拟把疏狂图一醉”,好像是男生的举动,但古代的女生也喝酒的。  李清照就差不多每首词都有酒。“当年拚却醉颜红”,也是写女歌手喝酒。“拟把疏狂图一醉”,男女都有可能。
  这种性别的模糊,更有艺术的张力,你可以把主人公想象成是一个男性,也可以想象成是一个女性,因为这是一种共性的情感。“伫倚危楼风细细”,首先是登高望远。这里的抒情主人公,我们不妨把他想象成一位戴着面具的人,不知道是男的还是女的。
    他站在高楼上,微风吹拂。婉约词读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同样站在高楼上,豪放词却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里“风细细”就是典型的婉约词味道。他一个人“望极春愁”,望着远方。
  王维诗有“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这里是“望极春愁”,春草无边,无边的春色就像人的愁苦一样,绵绵不断。  下面是“伫倚危楼”时的所见所感。“草色烟光残照里”,是什么时候?傍晚时分。
  夕阳残照、淡烟笼罩之下,青草泛着绿光,忽闪忽闪的。然而春天的勃勃生机引发出的不是喜悦,而是“无言谁会凭阑意”。这时候他一个人郁郁寡欢,谁能理解自己此时此刻倚栏远望的心情呢?  由这个“凭栏意”,我想起了辛稼轩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凭阑意”与“登临意”意思相近,但英雄豪杰的“登临意”就大不相同。登高,在古代是一种习惯,也是诗词中的一大主题。宋末元初的方回,编选过一本大型唐宋律诗选《瀛奎律髓》,分类编排,第一类就是登高。
  要更远地追溯诗歌中的登高主题,《诗经》里就有了。《诗经》中的《陟岵》篇说:“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袒旃哉,犹来!无止!”然后是说“陟彼屺兮,瞻望母兮”,“陟彼冈兮,瞻望兄兮”,表达的也是思亲主题。
  孔子也曾登高呢,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汉末王粲的《登楼赋》,也表达了一种浓浓的乡情:“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赋写湖北当阳城楼,作者说:这个地方的景色真是优美,但可惜不是我的故乡,所以很难在这里淹留,长期在这里待下去。
    柳永词里的“凭栏意”呢?乡情、相思往往是因为离别,离开故乡而引发的,所以这里的“凭栏”,也可能包含了这层意思。当然,是不是这样,词人没有明说,留待我们去思考和揣摩。  “拟把疏狂图一醉”,我真想放纵轻狂一把,虽然我是个深闺中的女子——如果把主人公想象成女子的话——喝个痛快,喝得烂醉如泥也不妨,反正也没有人看见。
  这是写他或者她的心理活动。可是独自勉强作乐,毕竟不是滋味,还是快乐不起来。李白早就说过“举杯消愁愁更愁”。这种离别的痛苦、离别的相思真是难以忍受。  心情至此,一起一伏.一高一低,刚想疏狂瑞洒一把,又觉得无味。
  下面情绪再度变得激昂:“衣带渐宽终不悔”,虽然我们不能见面,但是有人值得我爱,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哦,所以即使我消瘦了一大圈,衣带渐宽,我的腰带又往前移了几个眼,我也不后悔。请问“衣带渐宽”一句是从哪里变化来的?《古诗十九首》里头,就是《行行重行行哪一首:“衣带日以缓”,诗人不直白地说我消瘦了,而是说衣带慢慢地变宽了。
    人变瘦了,腰带自然就会觉得宽松。李清照的“市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李清照说得更高雅。要是直接地说“老公啊,我想你都想瘦了,瘦了好几圈了”,那就没有诗的味道了,不含蓄。
  她不说我想你,而是说“人比黄花瘦”,写得生动形象、含蓄有味,让她老公赵明诚想去。  这里虽然比较直白,但是很执著——虽然我消瘦,但是不后悔!他/她值得我爱,值得我去追求!值得人憔悴!“消得”是值得的意思。
  王国维把它作为人生的第二种境界,视为对事业不悔追求的决心,确实也可以作这样的一种联想。  这首词,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把它读作一首爱情词,也可以把它解读成一种对人生事业或者理想目标的追求,为了这种理想,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巨大的努力也在所不惜。
    这也就是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词有“兴发感动”的功能、作用。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