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生物学

斑马鱼的习性和分布?

全部回答

2018-04-18

0 0
    斑马鱼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Brachydanio rerio),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 1、特征 体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背部橄榄色,体侧从鳃盖后直伸到尾未有数条银蓝色纵纹,臀鳍部也有与体色相似的纵纹,尾鳍长而呈叉形。
    雄鱼柠檬色纵纹;雌鱼的蓝色纵纹加银灰色纵纹。 2、饲养观赏 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饲养,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
  日常饲养时,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使水质清澈。   3、科学利用 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因此它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
  因为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此外,雌性斑马鱼可产卵200枚,胚胎在24小时内就可发育成形,这使得生物学家可以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
     4、繁殖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
  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 繁殖用水要求pH6。  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喜在水族箱底部产卵,斑马鱼最喜欢自食其卵,一般可选6月龄的亲鱼,在25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方形缸底铺一层尼龙网板,或铺些鹅卵石,繁殖时产出后即落入网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
   选取2~3对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中,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将亲鱼捞出。  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受精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
  繁殖水温24℃时,受精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受精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 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水温25℃时,7~8天的仔鱼开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
     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其繁殖力很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 。

2018-04-18

61 0
    斑马鱼的基本资料   别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 学名:Brachydanio rerio   科种:鲤科 产地:印度、孟加拉国 水温:25~26℃℃ Ph值:中性 食物:肉食性,红线虫、红虫等 性情:活泼玲珑,性情温和,几乎终日在水中不停地游动。
        属鲤形目 斑马鱼的形态特征  身体细长、尾部稍侧扁从微尖,臀鳍较长,尾鳍呈叉形。体侧有像斑马一样的纵向条纹,其背部橄榄色,条纹为银蓝色,在体侧从鳃盖后直伸到尾未勺在臀鳍上也有与体侧相似的条纹。
  体长为4~6厘米。雌雄鉴别较容易,雄鱼的蓝色条纹偏黄,间以柠檬色条纹;雌鱼的蓝色条绞偏蓝而鲜艳,间以银灰色条纹,身体比雄鱼丰满粗壮,各鳍均比雄鱼短小。   斑马鱼的饲养方法  饲养容易,对水质要求不严,水质为中性,水温以22~26℃为宜。
  其耐热性和耐寒性都很强,可在10℃以上的水中很好地生长,属低温低氧鱼。可与其他小型鱼混养,对食物不挑剔,各种动物性饲料,干饲料均可。此鱼很少患病,极易饲养,是初饲者最理想的鱼种。   斑马鱼的繁殖  繁殖比较容易,繁殖水温以24℃为宜。
  繁殖箱底应铺一层小卵石,作为鱼卵的疵护所。亲鱼按两雌一雄的比例入箱,经追逐一天左右产卵。卵为无粘性的沉性卵,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产卵结束时,要立即取出亲鱼,以免食卵。每尾雌鱼每次产卵约300余粒,体型较大者有时可产上千粒。
    受精卵约经36小时孵化,两天后仔鱼卵黄囊消失,可游动摄食。为防止鱼卵孵化时被细菌感酗,可在箱中加两滴5%的亚甲基蓝。幼鱼约2个月后可辨雌雄,五个月可达性成熟,每年可繁殖6~8次。
   斑马鱼的习性  活泼玲珑,性情温和,几乎终日在水中不停地游动。  爱在水的上层活动,具集群性。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生物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