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真是被雷劈死的吗?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的七月,暑意正浓,嘉庆帝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伍, 从北京出发,一路向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进发。7天之后,车队到达木兰围 场,准备开始这一年的秋称。清朝的秋称制度始于康熙年间,满族人是在马背上得的天 下,皇室春秋打猎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八旗官兵和王室子弟的习武本色。 这一年,嘉庆已经61岁,以这样高龄决定前往木兰围场,似乎说明他对自己的健康 状况很有信心。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他人生中最后一? 欠来到避暑山庄。 七月二十五日,到达热河的第二天,嘉庆帝突然驾崩,令人始料不及。 关于死因,史料上记载得非常模糊。《嘉庆遗诏》记载:“迨抵山庄,觉痰气上壅...全部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的七月,暑意正浓,嘉庆帝带着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伍, 从北京出发,一路向着热河(今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进发。7天之后,车队到达木兰围 场,准备开始这一年的秋称。清朝的秋称制度始于康熙年间,满族人是在马背上得的天 下,皇室春秋打猎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八旗官兵和王室子弟的习武本色。
这一年,嘉庆已经61岁,以这样高龄决定前往木兰围场,似乎说明他对自己的健康 状况很有信心。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居然是他人生中最后一? 欠来到避暑山庄。 七月二十五日,到达热河的第二天,嘉庆帝突然驾崩,令人始料不及。
关于死因,史料上记载得非常模糊。《嘉庆遗诏》记载:“迨抵山庄,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甚,恐克弗瘳。”《清宣宗实录》的记载就更简略了,只有八个字:“遘疾 三日,渐至大渐。”嘉庆帝的死亡非常突然,以至于当时避暑山庄都来不及准备棺木, 后来还是派人返回北京,将皇宫里预备的寿棺连夜运到了承德。
皇帝驾崩这么重大的事件,史书中却只用寥寥几笔将原因代过,难怪民间会议论纷纷,产生了各种版本的死因推测和传闻。这其中,雷劈致死的传闻影响最广,并且被演绎出了不同的版本。版本一:嘉庆帝在木兰围场狩猎时中暑,于是暂停秋称,一边卧床调养一边处理政务。
七月二十五日这天,热河突然迎来雷雨,顷刻之间电闪雷鸣,嘉庆帝的寝宫被雷击 中。寝宫中有数人在场,只有嘉庆帝一人被雷击中身亡。版本二:嘉庆帝到达热河后,率领文武大臣和护卫队伍直奔木兰围场,结果收获甚微,没捕捉到什么猎物。
嘉庆帝扫兴而归,回寝宫的路上突然雷电交加,天降大雨。一 行人马还没来得及避雨,就见一道惊雷劈下,劈中了嘉庆帝乘坐的车舆,嘉庆帝瞬间毙 命。版本三:据说嘉庆帝长期嬖宠一名太监,这次赴热河狩猎也携他同行。
这日,嘉庆正与男宠在烟波致爽殿后的小楼幽会,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一个火球穿窗而人,正 好落在嘉庆帝身上,男宠安然无虞,嘉庆帝却因此身亡。这些版本经过后人不断演绎,增加了很多细节,也被涂上了更多神秘色彩,更有甚者连嘉庆帝被雷击毙之后发生的事情都编排了出来:嘉庆帝被雷电击中,烧得面目全 非,无法装殓入棺。
众大臣商议后想出了一个办法,将一个和嘉庆帝体形容貌相似的太 监秘密处死,再给他穿上皇帝的寿衣,装饰打扮成嘉庆帝的样子。然后将棺木处理成上 下两层,把嘉庆帝的遗体安放在棺材下层,而把太监的尸体放置在上层,以此掩人耳 目,运回了京城。
虽然后人把这些故事讲得绘声绘色,但认真考证,却寻不到任何史料佐证。嘉庆帝驾崩的消息被热河行宫封锁了两天,直到二十七日,京城的王公大臣才惊闻噩耗。等 到八月初二,道光帝即位,这才发布上谕,将嘉庆帝的死讯昭告朝野。
据当时身在中 国的朝鲜国官员称,看到那些身着素服且官帽摘去了花翎的清朝官员时,他们大惑不 解,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嘉庆帝驾崩了。正是因为宫廷上下对嘉庆帝死讯及死因的隐 瞒,才使得各种传闻愈演愈烈。
相较于被雷击毙的无稽之谈,史学家更倾向于认为嘉庆帝的死因是长期操劳导致的心脏衰竭。嘉庆帝在位25年,每天都要处理繁杂的政务,操劳程度堪比素有“勤政”美 誉的雍正帝。尽管他忙得焦头烂额,终日为国事烦扰,棘手的问题仍然处理不完,内乱外患无法止息。
尤其是朝廷官员的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他在整顿吏治上下了很大工 夫,却收效甚微。腐败问题成了嘉庆朝廷的最大隐患,也成了嘉庆帝的一块心病。嘉庆帝为这个国家呕心沥血,却无法阻止康乾盛世的逐步终结。
身体的操劳与心情的抑郁使他的身体状况渐渐恶化,身心俱疲是嘉庆帝最大的病因。嘉庆帝毕竟已经年过 花甲,体力和精力都已不济,盛夏七月,暑热难耐,再加上旅途劳顿,猝发心血管类疾 病也属正常。以上关于嘉庆帝死因的推测同样缺乏确凿的证据,但相较于被雷劈死的传言,似乎更加可信一些。
这位年近不惑才亲政的帝王,虽然没能阻止大清王朝从盛世顶峰逐步没 落的势头,也未能彻底根治朝廷日趋严重的腐败,但他还是凭借“勤于政务”和“励精 图治”赢得了后人的认可。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