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心理学

短文:孝心无价

关于孝心无价的练习题(有答案)

全部回答

2018-03-10

0 0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而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
    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还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
     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
  “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颗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摘自《特区青年报》)   [导读]   这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
     文章首先否定两种人,一是求学的苦孩,一是离家的游子。前者不顾家庭的困难,还要坚持读研究生,以致母亲不得不去卖血;后者在父母重病、行将就木的时候,斩断父母最后的期冀,断然离家。  由此引发出行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
  作者相信天下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但作者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时间的流逝,将会带走行孝的机会。因为人生是短暂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也许父母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已经离开了人世。
    于是,我们将永远无以言孝。文章最后强烈呼吁,赶快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在作者看来,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的。
  全文感情真挚,语言朴实。形象化的议论和哲理性的议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看完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是否有所触动?回想每天起床后的清晨,面对新的一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多是自我的利益。
  但是,从现在开始,是否可以改变一下而这样想:新的一天,我们还有两万多个这样的日子,而父母最多也只有几千天了。这一天,他们有些什么需要呢?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练习]   1、作者为什么说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的苦孩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2、文章三、四两段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的现实?   3、“但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4、下面对全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B、对父母讲孝心是至高无上的行为,对父母的挚爱是人世间最珍贵最美好的情感。   C、第三段的感慨针对性强,是专门对求学的苦孩和断然离开重病在床的父母的游子所发。
     D、倒数第三段,用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方法,将“孝心无价”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E、全文感情真挚,典型事例能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形象化议论又与富有哲理的议论相得益彰,颇有特色。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对文中抽象语句的理解能力。因为他太重学业而让父母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能尽一份孝心。   2、本题考查对语段文意的归纳阐述能力。  时间的流逝,将带走行孝的机会。
     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该句,要注意联系上段文字。为父母尽一份孝心,不论是什么方式的行孝,也不论什么内容的行孝,只要真心真意,都将是珍贵和美好的。   4、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BE(A项的前一句重在讲“自私”,后一句重在讲“小事不肯为”。  C项应是以两种人为例,不仅是对这两种人,也是对每一个人所发的感慨。D项中的“借代”应该改为“对比”。)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心理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心理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心理学
心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