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唐朝的爱国诗人有哪些

要举出事例

全部回答

2019-01-05

0 0
    杜甫  爱国思想是杜甫诗歌创作中的主旋律。  公元七四六年,三十五岁的杜甫来到了当时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这是他生命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纯”志向的他在科举场上一再落第,整整在长安困守了十年。
  考场中的黑暗使杜甫在长安的生活陷于困顿之中,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屈辱生活。正是自身的痛苦使他也真切的了解到了广大人民的痛苦,写下了他的第一批不朽的诗篇,如《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表达了他报国的热情和对现实政治状况、民生状况的关注。
    公元七五六年,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爆发,深陷判军中的他偷生于被攻陷的长安城中,写下了震撼千古的名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骚更短,混欲不胜簪。
    在安史之乱的第二年,报国心切的杜甫冒险逃出长安,来到肃宗行在。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著名的《洗兵马》、《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爱国精神的诗篇。  杜甫生命中最后的一个阶段是在战乱相对平静的西南度过的。
  但已是满头白发,百病缠身的他依然忧国忧民。他从自己被八月狂风摧毁的茅屋的遭遇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言”的慨叹;他因官军收复河北之地而喜极欲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他在目睹村落的荒芜后而心急如焚,“罢人不在村,野圃泉自注,柴扉虽芜没,农器尚牢固”,“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然而,诗人在有生之年最终未能看到他期待的局面出现,公元七七零年冬,杜甫死在由长沙到岳阳途中的一条小舟上。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