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六的成功发射,安全返航有什么意
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使中国成为继美国 俄罗斯 后第三个航天大国。
中新时评:世界载人航天领域步入三足鼎立新时代
--------------------------------------------------------------------------------
2005年10月17日09:0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七日电 题:世界载人航天迎来三足鼎立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二00三年十月,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乘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之际,中国也正式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一员,但那时,中国还只
是一名初来乍到的新成员...全部
进一步巩固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使中国成为继美国 俄罗斯 后第三个航天大国。
中新时评:世界载人航天领域步入三足鼎立新时代
--------------------------------------------------------------------------------
2005年10月17日09:0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月十七日电 题:世界载人航天迎来三足鼎立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二00三年十月,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乘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圆之际,中国也正式成为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一员,但那时,中国还只
是一名初来乍到的新成员。
两年后的今天,当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经过五天的太空飞行顺利返回地面、两名航天员费俊龙与聂海胜健康出舱时,表明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已日臻成熟,在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中,中国地位更加稳固、作用开始举足轻重。
这也意味着,从此刻起,世界载人航天领域正式步入三足鼎立的新时代。
第一次同时将两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太空飞行实验、航天员第一次打开返回舱和轨道舱舱门并第一次进入轨道舱生活与工作……中国通过“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又创造出多项“第一”,而其中第一次同步直播载人航天飞行实况,则尤为令人侧目。
行事向来谨慎的中国人此次异乎寻常地大张旗鼓,通过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直播神舟六号发射升空、在轨运行、天地通话、着陆返回的实况,既彰显中国信心十足,也无疑是向世界展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过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面对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载人航天事业,中国人不仅信心十足,而且雄心万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比俄、美要晚四十多年,但起步晚、起点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这位资深航天专家表示,中国载人航天发展步调将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确定,根据国情、国力统筹安排,载人航天技术要不断发展、经验也要逐步积累,需要时即可随时扩大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规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的重要开局,它将为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提供必要的科研和技术储备。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神舟”六号,中国仅用四次无人飞行试验,就成功地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时隔短短两年之后,又一次性突破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这一载人航天领域至为关键的基本技术,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用行动和事实证明:他们不仅能将人送上太空,还能让人在太空中长时间地生活和工作;他们是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中的佼佼者,是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后起之秀。
诚然,三足鼎立之势中,中国作为后来的新的一“足”,与美、俄相比还稍显薄弱和稚嫩,但人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充分利用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后来者居上”也许会在未来某一天成为可能。
中国有俗语云:一回生,二回熟。在圆满完成两次递进式的载人航天飞行之后,人们希望中国载人航天熟能生巧,让中国人成为太空常客,在宇宙中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中国成功遨游太空:中国一小步世界一大步
--------------------------------------------------------------------------------
2005年10月17日09:35 中国新闻周刊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当加加林飞上太空时,中国的第一枚火箭试射成功;当美国人登上月球时后9个月,中国成功发射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今天,“神六”使中国在世界航天“第二集团”中坚定地站在前列
1956年2月,刚刚回国仅4个月的钱学森向中共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时,他是新中国未来航空事业中,唯一一个见过火箭的人。
8个月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院——成立时,钱学森给学员们开的第一课,是“什么是火箭和导弹”。
其时,距离前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1号”,也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还有一年。
也就是说,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得并不算晚。
从仿制苏联导弹到送人上太空
当时的中苏关系,还处于蜜月期,中国的航天事业得到苏联方面的技术援助,包括1957年12月送给中国的两发P-1近程地地导弹。
但苏联人在核心技术上也搞了很多保密措施,如空气动力学的资料,中国人搞发动机的都不能看。到1960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全部撤走,中国人就只能被迫自己上马了。
就在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的1960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2导弹。
两个月后的11月5日,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东风一号”也成功发射。
然而,1962年3月21日,中国自行设计的“东风二号”火箭,却在飞起来十几秒后一头掉了下来。
而就在这几年,国外的航天事业却突飞猛进。
1957年,苏联的“人造地球卫星二号”,首次搭载了一只地球生物小狗莱伊卡;1959年,美国的“探险者六号卫星”,向地球传送了第一个电视图像;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宇航员加加林,乘载人飞船“东方一号”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太空飞行。
中国的“东风二号”再次上天,是在1964年6月29日,这次一举成功,以后连续三次发射“东风二号”,都成功了。这标志着中国的远程导弹技术已经成熟。
然而这个时候,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已经开始了3年,从1958年到1968年,前苏联和美国为登月,分别发射了31枚和29枚探测器,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实现了第一次太空行走,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阿波罗8号”飞船进行了人类的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就在1970年4月25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之前的9个月,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实现了人类的第一次登月。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潘厚任回忆说,在美国的“阿波罗”时代,有人提出中国也搞登月,但当时中国的一位领导人根据国情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他说:“我们地球上的事都没做好,怎么搞登月”——其时,整个中国正陷于文革之中。
实现了首次登月以后,美国人先后共往月球上送了12名宇航员,1970年命运不佳的“阿波罗13号”也没有使这个成功黯然失色。
而苏联的成就,是在1971年4月19日发射了世界上的第一座空间战“礼炮1号”——苏联在1986年2月20日发射的“和平号”空间站,直到2001年3月23日才坠落,成为人类历史上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此时的中国,经历着一系列的火箭发射失败与成功的悲喜煎熬。在第一次“长征二号”空中爆炸近一年,1975年11月26日,新的“长征二号”发射成功,并在三天后,将火箭送上去的返回式卫星顺利回收。
这时,美国人已把精力投到了制造航天飞机上。1981年4月12日,集火箭、卫星和飞机技术特点于一身的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从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之后,美国人又制造了4架航天飞机。
苏联人的航天飞机“暴风雪号”直到1988年才第一次飞入太空,并且只飞了这一次。
1992年,当中国人决定要发展自己的载人航天事业时,围绕选择发展飞船还是航天飞机曾经发生一场争论,最终中国选择了前者。
而时至2005年8月,美国的5架航天飞机共飞行114次。其中,“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相继不幸爆炸。航天飞机的技术虽然日渐成熟,但是美国人已经决定不再生产新的航天飞机了。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飞行21小时后成功回收。
之后,是2001年1月10日的“神舟二号”,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2002年3月25日的“神舟三号”,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2002年12月30日的“神舟”四号,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
再之后,就是两年前的“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杨立伟成功地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代表中国人迈出了“一小步”。这时,距前苏联人与美国人飞出地球正好40年。
“第二集团”中的伙伴们
通常意义上,人们把美、俄称为世界航天界的“第一集团”,将中、欧、日、印列为“第二集团”。
曾写过《中国航天项目》的爱尔兰的航空作家布莱恩·哈维布,认为中国现在显然是世界上第三大航天国,因为只有三个国家能自己把宇航员送上天。他对本刊说:中国过去几年在发射卫星数量方面已经超过了欧洲,“如果和俄罗斯有40年历史的设施相比,中国的设施真的很现代。
中国从1992年开始加大的投资,现在慢慢地有了回报。”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太空政策研究所所长约翰·劳格斯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电话采访时,对“第二集团”有自己的分析:“我想,用‘第二集团’这个词必须小心。
欧洲和日本拥有比较综合的航天计划,而中国有着非常强的发射项目。中国能够把人送上天,但是欧洲不能。现在只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有这个能力。”
欧洲:相对美、俄、中重视载人的航天飞行,欧洲人更重视的是向太空发射无人的探测器。
2003年12月,欧航局的“猎兔犬2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虽然最终失去联系,但欧洲的科学家仍对火星探索充满信心。今年4月8日,欧航局宣布,将于2011年重启火星登陆计划,他们希望火星探测器能在2013年6月登陆火星。
欧航局太空科学部国际月球开发工作组负责人伯纳德·福英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表示:在太空领域里有很多可以做的事,美国在这方面比欧洲的预算要多十倍多。因此欧洲有一些项目可能不得不放弃,而在一些复杂的项目方面,他们会和美国等进行合作,和中国也有合作,比如“双星”项目,希望将来在月球项目上也能和中国进行合作。
日本: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公共事务部负责人寺淳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详细介绍了日本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打算。他说,日本的航天计划是从50年前开始的。目前日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载人航天的技术。
日本现在拥有8名宇航员,他们都在美国休斯顿进行训练,其中5名已经上过太空。现在日本最大的问题是,日本没有能搭载人员去太空的运载工具。
寺淳认为:“神舟五号”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日本人必须走自己的路。
如果日本人民要求他们有自己的载人项目,那么无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解决这些问题,满足他们的需要。
寺淳说,近半个世纪以来,中、日、印这些“第二集团”的航天国家跟美国相比,差距在缩小。
在下个十年里,日本JAXA将专注于最基础技术的开发,好好利用参与国际空间站提供的机会,在太空中取得对这些技术的实证;在接下来的十年里,JAXA将进行进一步的太空项目,比如月球探索和载人航天探索。
印度:虽然同处第三世界,近年印度不仅制造出了自己的多种应用卫星,而且在运载火箭的开发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准,1975年,印度研制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阿里亚巴塔”号由苏联用宇宙号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进入轨道。
1980年7月18日,印度用自己研制的SLV-3火箭,成功地将35公斤重的罗西尼试验卫星送入轨道,从而使印度成为第七个进入航天时代的国家。
俄罗斯:10月10日,本刊通过电话采访了俄罗斯科学院太空研究所(IKI)的奥莱格·瓦司博格教授。
他谈到了俄罗斯航天事业的未来:“你们都了解俄罗斯对国际空间站的参与。俄罗斯的下一步可能就是开发更先进的航天飞船,有更大的能力来运载人员。”
今天的俄罗斯,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超级大国的光环,但在航天领域雄风犹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