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
六日战争
1967年6月5日清晨8点钟,尼罗河上空的浓雾已经散尽,看来今天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正值上班高峰期,开罗的大街上已经是熙熙攘攘,上班的车流和人流把埃及的主要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车队的行进速度非常之慢,简直就像是乌龟爬行。 一些焦急的车主不断地鸣着喇叭,催促前面的车队加快速度,无奈,天不遂人愿,车队还是不紧不慢地向前爬着。好在这种情景今天也不是第一次碰到,离上班还有一段时间,大部分车主倒是宁愿这样等下去。
此时,在埃及的各个机场,飞行员已经洗漱完毕,纷纷向停在机库的米格战斗机走去。 这两天风声很紧,中东战争似乎一触即发。埃及共和国总统纳赛尔几天前已经发出警告,“根据事件发展的迹...全部
六日战争
1967年6月5日清晨8点钟,尼罗河上空的浓雾已经散尽,看来今天又是一个晴朗的早晨。
正值上班高峰期,开罗的大街上已经是熙熙攘攘,上班的车流和人流把埃及的主要街道挤得水泄不通,车队的行进速度非常之慢,简直就像是乌龟爬行。
一些焦急的车主不断地鸣着喇叭,催促前面的车队加快速度,无奈,天不遂人愿,车队还是不紧不慢地向前爬着。好在这种情景今天也不是第一次碰到,离上班还有一段时间,大部分车主倒是宁愿这样等下去。
此时,在埃及的各个机场,飞行员已经洗漱完毕,纷纷向停在机库的米格战斗机走去。
这两天风声很紧,中东战争似乎一触即发。埃及共和国总统纳赛尔几天前已经发出警告,“根据事件发展的迹象,我们必须料到敌人将在48小时至72小时内发动攻击…… 首先攻击的对象是我们的空军。”以色列对突然袭击特别拿手,他们惯常是利用休息日发动进攻,而且选择的时间都是天刚蒙蒙亮的时候。
这个时候人的警惕性最低,空袭最容易得手。正因为如此,这一段时间以来,他们对这个时段特别担心,每天拂晓时分总有几架战斗机在空中待命,只要以色列飞机出现,他们就会及时告警,并把他们消灭在空中。现在好了,今天是星期一,令人心惊肉跳的周末已经结束,拂晓时分已经过去,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看来,总统也是担心过度了。
警报声响了,戒备状态解除了。机场上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雷达兵也关上雷达,揉揉那因为过于关注而早就疲劳的双眼,换班的人就要来了,他们该去吃早饭了。
可是,他们不知道,就在他们戒备森严的时刻,以色列的空军已经出动。
8点整,以色列新任国防部长达标和他的一帮将领,已经齐集在空军作战室。空军司令霍德对着麦克风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话,以色列的40架飞机就已经起飞了,几分钟后,第二批又是40架飞机也起飞了,随后就是第三批。
这一次,以色列共出动了186架飞机,占整个以色列空军的一半以上。为了隐蔽企图,他们没有直奔埃及,而是利用萨马里山和朱第安山的阻挡,超低空进入地中海,飞过尼罗河后,他们在地中海上拐了一个弯,直插埃及腹部的各个机场。
8点45分,以色列空军出现在埃及各个机场上空。果然是一片热闹的景象,但这种景象让以色列飞行员十分兴奋:机场上空没有战斗机巡航,机库里的飞机还没有拖出来,而陈列在机场上的飞机,除了少数几架外,大部分是假的,是用来迷惑以色列飞行员的。
但是狐狸又怎能斗得过好猎手,更何况埃及人不是什么狐狸。事先,以色列已经把这些情况摸得一清二楚,没有一个以色列人对机场上的假目标感兴趣,炸弹准确地落在目标位置。顿时,埃及的各个机场上,燃起了隆隆大火。
警报再次响起。不过,这已经太迟了。以色列的飞机在埃及空军机场上准确地投下了重达500磅、1000磅的炸弹,对停放在机库里的飞机,以色列小伙子还无暇顾及。他们首先用炸弹摧毁机场跑道,让埃及飞行员无法起飞,眼睁睁地看着以色列飞机肆虐在他们头上无可奈何。
至于说那些飞机,就留给后来的以色列空军来对付吧!
空袭来得突然,埃及的防空设施没有作出什么反应。当第一批炸弹落下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跑到掩体里去了,几乎没有人想到让自己的战斗机紧急升空,去迎击以色列飞机,也没有人想到去脱掉防空高射炮的炮衣,用连珠般的炮弹把以色列飞机揍几架下来。
由于今天早上埃及武装部队总司令阿密尔元帅带着一群高级将领到西奈视察去了,所有的埃及武装部队都接到指令,在元帅升空期间,埃及领空实施禁空,禁止高射炮开火。打以色列的飞机埃及人没有多少把握,但说不准会误打误撞,把元帅的座机从天上给揍下来。
因此,尽管阿以形势已经非常紧张,火药味已经极浓,埃及军方还是作出了这个决定。这样实际上把主动权留给了对手。
第一次空袭后,有一些忠于职守的埃及地勤人员出来抢修跑道,以便让自己的战斗机升空迎敌,但几分钟后,第二批空袭者又来了,抢修跑道的地勤人员成了以色列空军的活靶子。
这下子,埃及人彻底绝望了,他们放弃了任何努力,听任以色列飞机在埃及领空横冲直撞。经过第一攻击波后,埃及的飞机已经有197架被毁,其中189架是在停机坪上被击毁的。有6个机场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历个雷达站失去了作用。
9点34分,以色列的第H攻击梯队出发了,164架次的飞机对埃及的空军基地和雷达站狂轰滥炸。这一次,埃及人终于作出了反应。一个中队的米格一对战斗机起飞迎敌,尽管这些飞行员表现都很英勇,但终因大势已去,他们也不是以色列海盗机的对手。
最后,由于机场大部被毁,他们无法找到降落的机场,只好坠毁。到中午时分,几乎所有的埃及飞机都被摧毁,能够在这场空袭中保留下来的飞机只有几架。两次袭击共摧毁了埃及304架飞机,1/3的飞机员丧生。
埃及部署在机场、雷达站附近的防空部队,从萨姆导弹到高射炮,基本上……
但是,埃及人还没有从第一次打击中清醒过来。9点50分,开罗的广播电台向人民播送了第一批战报。但是,人民从广播中听到的不是失败,也不是挫折,而是胜利。
10点半,播音员报道:“亲爱的兄弟们,告诉大家第一批胜利的消息!据来自部队的可靠消息称,以色列23架飞机被我们击毁。”11点10分,电台公布的埃军的战果达到了42架,20分钟后再增至44架,下午1点45分,增至70架。
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们走上街头,庆祝胜利。人们高喊着纳赛尔的名字,要杀向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至于说头顶上的轰鸣声和附近机场的爆炸声,则似乎从来没有人注意到。
纳赛尔这位埃及统帅也同他的人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整个上午他在总统府一步没出,听着部下不断传来的大捷报告,兴奋得发狂。中午时分,他向约旦国王侯赛因发出了“大捷”的电报。他在电报中说:“以色列的进攻被击退后,埃及的空军攻势已经到达以色列领土。”他没及时听到侯赛因国王的答复,当然也无法想象侯赛因听到捷报时的“喜悦”心情。
他哪里想到,不久前刚刚与他握手言和的侯赛因兄弟此刻根本没有工夫分享他的胜利喜悦。在解决了埃及的空军后,以色列空军又出现在约旦的机场上空,伊拉克、叙利亚的军事目标也没有例外。
纳赛尔仍然沉浸在喜悦中,他坐在总统府内,遥想着自己英勇的飞行员向以色列出台的情景。
到下午4时,一个空军高级军官终于闯进了总统府,吞吞吐吐地告诉总统: “我来这里是向你报告,我们没有空军了。”
“没有空军了?”纳赛尔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埃及空军在取得辉煌战果的同时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不对呀,埃及空军总体力量要大于以色列。
据统计,埃及共有580架飞机,其中作战飞机是380架,而以色列只有354架飞机,而作战飞机是196架。如果埃及空军真的取得了胜利,那么,它剩下的飞机数量应该远远超过以色列。
纳赛尔不相信这个结果,追问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空军军官吞吞吐吐地回答说,英国和美国的空军参与了这次袭击。
又是英国人!纳赛尔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那个统治埃及几百年、可恶的殖民者的形象。如果英国和美国参与以色列的海盗式袭击,那么埃及空军肯定不是它们的对手。
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的一幕立即清清楚楚地闪现在他的脑海中。那一次,以色列联合英国人、法国人,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结果,埃及的空军在地面上被摧毁了。难道这一次重演了1956年战争的一幕?
与欢天喜地的埃及人相反,战争的第一天,以色列人是在焦虑不安中度过的。
9点10分,以色列电台发布了军队发言人的公告:“从早晨开始,我军在南方战线已同向以色列运动的埃及空军和装甲部队展开激烈的战斗。”简短的公告让人犹在云里雾里,摸不清头脑。战争已经爆发了,以色列的战况如何?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没有?这些对老百姓来说至关重要的答案,电台里竟然连一个也没有公布。
更有甚者,第一个消息发布后,以色列的电台就华声了。人们听不到以色列军队的消息,相反,电台倒似乎是阿拉伯人经营的,播送的尽是阿拉伯国家的“辉煌战绩”,这可让以色列人发急了。可是,静下心来细想一下,情况也不尽然。
你说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势如破竹,怎么一天下来也没有看到阿拉伯人的影子?以色列并没有什么战略纵深,如果稍微失利,阿拉伯人就会立即出现在以色列领土上。还有,在犹太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以色列领导人怎么就不出来说一句话呢?为什么不动员以色列人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家园?还有,那几天前刚刚上任的国防部长,被以色列誉为“战争之神”的达扬怎么也不露面?这些疑点让以色列人焦虑不安,可是又拿不难答案到底是什么。
第二天凌晨五点,以色列官方终于打破沉默。国防军总参谋长拉宾宣布:以色列空军在埃及、叙利亚。约旦和伊拉克共歼灭敌机400架,而以色列的损失是19架。在地面上,以色列军队的进展同样顺利。
事态处于良好的掌握之中。以色列人终于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以色列空军开始行动半小时后,陆军也在地面上采取了行动。这一次,打击的目标依然是埃及。以色列空军开始空袭时,西奈前线的埃及指挥官都到机场上去迎接他们的阿密尔元帅,当进攻发起后,埃及军队实际上处于无人指挥的状态。
没有人告诉这些遭到袭击的混乱的士兵该干些什么。失去制空权的埃及陆军顶不住以色列的狂轰滥炸,尽管埃及军队最初也拼命抵抗了一阵子,但以军的炮火太猛烈了,埃及士兵几乎是用血肉之躯在对抗着敌人的弹幕。
到第二天早晨,阿密尔元帅觉得大势已去,匆匆向部队发出撤退的命令。于是,几万埃及军队立即溃不成军,成群结队的士兵抛开自己的武器,管它是冲锋枪,还是装甲车或是坦克、大炮,只要能抛开它逃命,埃及士兵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把它们留给了以色列人,自己匆匆向运河以西撤退,而他们的指挥官则在下达完撤退命令后先行离去了。
真是兵败如山倒。战争开始四天后,以色列军队占领了西奈,直逼苏伊士运河。
这场后来以“六天战争”为名的战争对埃及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在这场战争的第一天,埃及失去了几乎全部空军,再次上演了苏伊土运河战争期间空军在地面被消灭的悲惨的一幕。
在随后展开的陆地战役中,埃及失去了西奈半岛,驻守在西奈的7个师中,有4个师被消灭,3个师溃败,互万多人在战场上阵亡,几乎同样数目的人受伤,5500人当了俘虏,其中包括11名将军。至于说埃及耗费重金从苏联等国引进的先进武器,几乎全部遭到遗弃。
在投入西奈的1000辆坦克中,有一半被击毁,另有100辆近乎完好无损地被以色列军队缴获。至于说其他车辆,丢弃的难计其数。英国《泰晤士报》记者报道,丢弃在西奈的机动车辆至少有1万辆。有的被完全打坏了,有的则是完好无损。
在米特拉山口,各种各样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足足排了两英里长!而纳赛尔为了装备这些车辆耗费了埃及多少宝贵的外汇储备!
这场军事灾难是如何发生的?埃及人在思考,纳赛尔在思考,以色列也在思考。
对他们来说,这场胜利是必然的,但是,胜利来得如此容易,却让他们大感意外,也让世界所有的军事家感到吃惊!一位苏联高级官员私下里评论道:“‘简直是一场灾难2我们原以为以色列会陷入困境,美国可能被整个穆斯林世界包围。
我们还以为,对美国来说,这场战争会比越南战争更糟糕!但是我们却过低估计了以色列人,过高估计了埃及人。”以色列,这个中东的袖珍国家,从此之后不再是一个小国了!
“由于某种理由,我认为在阿拉伯民族之内,
目前有一个重大的任务,这就是树立一个民族英
雄。
我认为这个重大的任务正向我招手,要我去
行动,给他披上服装,赋予生命。”纳赛尔自命为阿
拉伯民族的领袖,可是,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
却不断向他挑战,替他出难题。
纳赛尔1918年出生于埃及一个小职员家庭,当时他也未料到几十年后会成为阿拉伯世界一个耀眼的政治明星。
说实在的,像他这样的家庭出身,在法鲁克王朝统治下几乎是不可能获得什么晋身之阶的。小小的纳赛尔,童年、少年生活应该说是不幸的,谈不上什么幸福。当他在叔叔的帮助下来到开罗念书后,书本和社会更是给他上了严峻的一课。
他看不出法鲁克王朝时期的埃及与几千年前建造金字塔的古埃及王国有什么不同,如果真要找出什么差别,那就是古埃及王国是一个文明昌盛、武功显赫的大国,一切都显示出强盛的特征,而法鲁克王朝则恰恰相反,它名义上维持独立国家的地位,实际上是一个层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处处流露出一种本世景象。
英国殖民者给埃及人民带来的灾难,英国殖民者对埃及人民的盘剥,法鲁克王朝的腐败,让纳赛尔心痛不已。他认识到,军队是唯—一支能决定埃及命运的力量,因此,毕业后他立志从军,准备用自己的手来改造这个落后的世界。
1937年,他考人埃及皇家军事学院,1942年又进入开罗军事学院执教。1945年,他与纳吉布等人组织了一个“自由军官组织”,这个组织以推翻封建王朝、打碎殖民枷锁为目标。1952年7月23日,“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法鲁克王朝垮台了,纳赛尔和纳吉布上台执政。
在世人眼中,纳赛尔无疑是新生的埃及共和国的灵魂之一,他在新政权担任了副总理,兼任内政部长。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位。两年之后,纳赛尔又取代了纳吉布,成为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出任总理,又过两年,他成为埃及共和国总统。
纳赛尔终于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塑造埃及形象了。
对纳赛尔来说,决定性的转折发生在1956年7月26日,也就是埃及革命四周年纪念日。那一天,纳赛尔在亚历山大港的解放广场向25万群众发表重要演说。
在演说中,纳赛尔谴责以英国和法国殖民主义者为代表的敌视埃及革命的势力,指出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用“灵魂、头颅、鲜血和尸骨筑成的”,但是,运河却掌握在殖民者手中。纳赛尔宣布,埃及决心消除“外国统治的罪恶”,恢复自已被殖民者剥夺了的权利,收复运河,用运河收入来修建阿斯旺水坝。
这是埃及另一项足以与金字塔、苏伊士运河相媲美的工程, 埃及人自己说,修建阿斯旺大坝是比“伟大的金字塔还要大门培”的功绩,它将使埃及扩大灌溉面积6000多万平方公里,每年发电100亿度,使埃及的国民收入增加1/4。
埃及人民的福趾几乎全部寄托于此。但是,美国人不支持这个工程,英国人也表示反对。这倒激起了纳赛尔的勃勃雄心。金字塔是埃及人自己修的,苏伊士运河也是埃及人自己开掘的。为什么阿斯旺水坝就必须仰仗他人的鼻息?!他决定不要西方殖民者的怜悯,用埃及自己的力量修建大坝。
当着25万激动的埃及人民的面,纳赛尔签署了运河国有化的法令。顿时,整个埃及沸腾了。后来接替纳赛尔出任埃及共和国总统的安瓦尔·萨达特写道:“埃及这样一个小国,终于放声向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提出了挑战。
这不但是我们革命历史、而且也是整个埃及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一决定在埃及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顿时,纳赛尔成了埃及人民传奇般的英雄。岂止是整个埃及,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沸腾了。自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征服整个西亚、北非和南欧,建立庞……
中国伟人毛泽东的话说,阿拉伯人也是在这个世界上“各领风骚数百年”,当基督教文明向东扩张以后,阿拉伯文明就逐渐湮没了。
尤其是进入近代后,西方文明进一步入侵,整个阿拉伯世界都面临着生存危机。那个创造了辉煌的阿拉伯文明的强大民族似乎不存在了,整个中东,整个阿拉伯世界,成了西方殖民者肆意宰割的对象。只有在纳赛尔上台共收复苏伊士运河以后,阿拉伯人才觉得,整个民族的希望之星出现了。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敢于向西方强权挑战的代表人物。在他们心目中,纳赛尔成了阿拉伯民族的救星。 安东尼·纳丁在《纳赛尔》一书中道:“他的英名在每一个阿拉伯民族主义者的心坎中都激起了奇妙的回响,他的画像悬挂在从大西洋一直到印度洋这一带的市场、饭店、出租汽车和店铺里。
”纳赛尔自己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早就对西方殖民者深恶痛绝,早就立志要解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其著作《革命哲学》中,他写道: “由于某种理由,我认为在阿拉伯民族之内,目前有一个重大的任务,这就是树立一个民族英雄。
我认为这个重大的任务正向我招手,要我去行动,给他披上服装,赋予生命。”他越来越以阿拉伯民族的真正代表自居,也习惯于对阿拉伯民族共同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必要时,也会对某些不驯服的阿拉伯国家进行干涉。
实际上,这里隐藏着后来悲剧的根源。一些阿拉伯国家对纳赛尔心存疑惧,故意与纳赛尔唱反调,并不断给他出难题。因此,纳赛尔时代的埃及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是不和睦的,作为阿拉伯领袖的纳赛尔,实际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是对立的,这正是他的悲剧所在。
纳赛尔时代阿拉伯世界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阿以冲突问题。在人们的心目中,中东是阿拉伯人的中东,犹太人没理由在这里插上一脚,更不用说在巴勒斯坦地区强占阿拉伯人的家园了。从犹太复国主义者决定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以来,阿犹矛盾就十分突出,最后终于在1948年5月演变成第一次中东战争,也就是所谓巴勒斯坦战争。
当时,犹太人根据联合国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重建已经灭亡上千年的犹太国,也就是如今的以色列。阿拉伯军队从四面八方冲进了巴勒斯坦,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战争以阿拉伯人的败北而告终,以色列在中东、在巴勒斯坦站住了脚跟,而且,又侵占了部分本属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制造了巴勒斯坦的难民问题。
阿拉伯民族是吃软不吃硬的。他们在战争中打败了,但是输得不明不白,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阿拉伯人怎么会败给了小小的以色列。他们总想找机会把比分扳平,把犹太人扔进大海。战争虽然停止了,但和平没有实现。
1956年,战争再次爆发。借助于英国和法国的力量,以色列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就是苏伊士运河战争。战争结果,埃及在军事上失败了,但道义上赢得了胜利。和平仍然没有实现。
1967年,中东的形势又趋于紧张。
不仅阿以关系持续紧张,就是在阿拉伯国家内部,也是吵得不可开交。在对待以色列问题上,阿拉伯国家已经不能用一个声音说话。
以叙利亚、约旦为代表的阿拉伯强硬派势力,强烈要求通过军事手段,消除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存在。
尤其是叙利亚,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上台执政后,对以色列的政策是越来越严厉了。叙利亚人要求不断对以色列进行出击,打击以色列,叙利亚与以色列的关系相当紧张。凭藉地形上的优势,叙利亚不断从戈兰高地对以色列进行炮击,而以色列竟然很少还手。
叙利亚越发张狂了。
纳赛尔则是另外一种想法。从心底里纳赛尔对犹太人的处境也是同情的。他曾说: “我本人从来不是一个反犹主义者,一个有头脑的埃及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我们毕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摩西(犹太教的先知)本人也是一个埃及人。
后来我敌视以色列的情绪和行动完全是由于以色列作为一个国家的所作所为而激发起来的。”立国之初的以色列具有强烈的扩……
其他民族的生存权利,这不能不让纳赛尔失望。作为阿拉伯民族的领袖,在阿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之前,要纳赛尔与以色列和平共处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他也不赞成叙利亚的做法,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激化阿以矛盾,挑起阿以战争,那样对阿拉伯人并没有好处。他设想,只有在阿拉伯人真正获得解放,并且制定了一项共同的对以政策后才可能对付以色列人。第一次中东战争的教训犹在眼前。
当时,力量远远超过以色列的阿拉伯联军在战争中一败涂地,其真正原因是参加战争的阿拉伯小朝廷并不能真正为巴勒斯坦人着想。他们真正的目标与犹太人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他们打着的旗号冠冕堂皇,不像犹太人那样赤裸裸而已。
鉴于当时阿拉伯世界并没有真正统一起来,纳赛尔认为,对以色列开战的时机并不成熟,对阿拉伯人要求与以色列战斗的想法,他也竭力加以控制。1959年,阿以之间就约旦河水的改道问题发生冲突,叙利亚要求阿拉伯国家采取军事行动,阻止以色列的河水改道计划…… 拒绝了。
他说:“除非我能打一场对抗我们的敌人和它所能得到的一切援助的战争并确保胜利,否则我将不同意发动战争。”此后,针对阿拉伯激进势力要求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的主张,埃及也一再拒绝。如1963年12月17日,纳赛尔公开声称,约旦、叙利亚等国正企图把埃及推入一场埃以战争,而它们则袖手旁观。
他表示,除非所有阿拉伯国家联合起来,否则埃及不会同以色列单独作战。他呼吁阿拉伯国家团结起来,制定一项共同的对以政策。他说,由于阿拉伯国家内部分裂,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无法通过另一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拉伯联合指挥部无法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阿拉伯国家连防御都有困难, 怎么可能主动向以色列发动进攻呢?他问:“如果以色列对叙利亚发动了侵略,我应该进攻以色列吗?再者,以色列注定要和我打仗的,它这样做正好给了我一个采取行动的理由。
但是,我们这样做是否明智?”
但是,纳赛尔的克制态度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不受欢迎。约旦、沙特和叙利亚等国不断嘲笑埃及躲在联合国紧急部队背后,听任以色列船只通过亚喀巴湾。至于说纳赛尔所关心的阿拉伯团结,叙利亚新闻媒介明确指出:“革命的阿拉伯人将在战场上,而不是在最高级会议上团结起来。
”如果纳赛尔再不对以色列采取措施,他作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地位将发发可危。在新一轮危机到来后,他不得不采取措施,改善他的处境。
纳赛尔不想对以色列动武.但是,他却不得不在阿拉伯人的推动下一步步向危机进发。
从1966年开始,阿以关系进入了新一轮的紧张时期。以色列国内政局动荡不宁,经济问题成堆。强硬派认为政府对阿拉伯国家软弱无力,鼓吹“以色列的安全问题仍像以往一样严重”,要求采取“更为大刀阔斧的行动”。
而阿拉伯国家内部也不能用一个声音说话。失去家园的巴勒斯坦人仇恨侵略者,他们采取种种行动与侵略者对抗,一个名叫亚西尔·阿拉法特的青年率先拿起了武器,组织了一个名叫“法塔赫”的武装组织。他们从约旦等地,不断向以色列出击,给以色列造成很大的压力,以色列境内流血事件屡有发生。
而叙利亚1966年2月上台的萨拉哈·贾迪德政权,则以强硬的民族主义姿态支持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武力对抗。这样,叙以边境事件层出不穷。对此,以色列军方颇为恼火。一些强硬派人士强烈要求打击叙利亚,理由是,在前两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都没有受到什么损失,现在有必要采取措施消弱叙利亚。
可是,以色列要对叙利亚发动进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叙利亚虽然与以色列接壤,但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挡住了以色列军队的前进。叙利亚军队依托戈兰高地,可以俯瞰整个以色列,并对它进行炮击,而以色列军队如果要进攻戈兰高地,势必要付出重大代价。
每当以色列军方要对叙利亚采取行动时,它总是不能不想到那可畏的戈兰高地。大规模的进攻时机还不成熟,而且,在以色列眼中,真正的敌人还是埃及。对纳赛尔在阿拉伯世界赢得的巨大声望,以色列更是恨之入骨,以色列军方发誓,一定要消灭纳赛尔,“至少使他蒙受屈辱,以致毫无希望恢复他作为一个阿拉伯领抽的威望”。
如果要对叙利亚施行“外科手术”,那起码也要把埃及拉进去,而且,主要的打击目标将是埃及。从19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以色列军方就在准备着这一天。
1966年11月12日,以色列巡逻队在约以停战线旁巡逻,一辆指挥车触发地雷,造成三人死亡,六人受伤。
这一事件在以色列国内引起轩然大波。很明显,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以色列既然没有与阿拉伯国家缔结和平协议,也没有退出它所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发生这类流血事件何足怪哉!可是,以色列这次却不愿息事宁人,而宁愿把事态搞大。
它首先指责约旦,说这是约旦的预谋人侵。实际上,它很清楚,事件虽然发生在约以边界,但究竟是不是约旦人干的,则很难断定。而更大的可能性是,这次又是叙利亚支持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干的。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要对叙利亚下手,以色列力有不逮,于是,它干脆来个杀鸡给猴看,拿约旦作为出气的对象。
1 9 6 7年5月26日,苏联和美国进行接触。柯西金建议两大国同时采取行动,以缓和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次日凌晨3时,苏联驻开罗大使紧急约见纳赛尔,转达柯西金致纳赛尔的照会。柯西金说,挑衅行动会对全世界产生不幸后果。
苏联大使说,苏联已从美国得到保证,以色列木会发动进攻,如果以色列进攻,苏联决不会坐视不管。纳赛尔相信了,有两大国的联合保证,谅以色列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尽管形势已经十分严峻,军方先发制人的要求十分强烈,纳赛尔总觉得高枕无忧,以至于坐失良机。
在美埃关系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纳赛尔还对美国认识不清,将控制以色列的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实在是太幼稚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