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如何鉴赏刘一止的“喜迁莺”这首词?

如何鉴赏刘一止的“喜迁莺”这首词?

全部回答

2016-09-01

46 0
    这首题名“晓行”的词,是作者在晨路上因思念妻子而写的。“带霜”“冲寒”“残月尚穿林薄”, 可见已是冬季,这也是作者“晓行”之日的开始之时。 词的起句说角声催来天晓。一开头就点明时间,也由于角声将旅人唤醒踏上征程,引起以下画 面的展开。
  “宿鸟”二句更进一步明确时间:树上巢中的鸟不到天明是不会聒噪的,虽有响亮的号角 声飘来,却未惊醒它们,可见天色还未大亮。  公鸡在破晓前总要啼鸣的,“鸡先觉”,又说明天快亮 了。
  起句和以上两句是写在驿舍室内的所听所感。接着三句写景,一眼望去是连绵而曲折的村落, 一个“烟”字,说明晨雾未消,行人已起,马在嘶叫;一弯残月,在林中隐约可见。这都是离开住地出 门后的所见所闻。
  以下“泪痕”两句,说明作者在驿舍中伤心流泪,并且曾饮酒御寒。  这两句以自己 的感受写天之寒冷。一个“霜”字点明是清晨的行动,紧扣词题。以上七句,用白描手法,写出晓行 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真实动人。
  前结三句,“倦客”表明他曾久客外地,已厌倦了旅行生活;“悄不 禁重染,风尘京洛”,此处是化用前人诗句。作者是浙江湖州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却无官 职,直到高宗绍兴初年召试,才得授秘书省校书郎。
    此次夜宿晓行,再去京都,意在赴京做官,但又 深觉京都可厌,实不愿重履浊地。不想却又不能不离乡背井,奔波不已,其情绪之恶劣可知。这一 点从上面“泪痕”二字也可以看出。 词的下阕转人怀人,也对作者流泪的原因作了解答。
  换头三句,道出他和妻子分别后的复杂心 情,可是孤鸿难觅,思念无处可诉。  作者写到这里,思潮起伏,眼前又出现家里的景况:“翠幌娇深, 曲屏香暖。”与“岁寒飘泊”成反比。“争念”即“怎念”,此处表现得怨气颇深,便引出下句“怨月恨花 烦恼”。
  花好月圆则无恨,拋家傍路自生怨。因久别而怨及月与花,看似无理,却有其因。但是词意 远不止于此。因为在作者看来,这烦恼“不是不曾经著”。  作者想如此之类的羁旅情怀,习惯后,经 过时间的推移,也可望渐渐消减。
  岂知结句突道“新来还恶”,“恶”字连上“情味”言,可见其心情之 差。末四字是尽包上文许多事与情而生的一种感应,这样一个总结当然也不是离家别妻这一点。 整个下阕因思念而显得不平静,的确是作者“心事万重”的具体刻画。
    此处写心理活动细致人 微,很有层次,情感真诚。 此词上阕写晓行景色,下阕写因初春分散而生的怀人之情。但细读全篇,可知下阕的怀人是由 上阕晓行引起的,没有晓行的感触,就不会思念故人。
  所以上阕是因,下阕是果,两者结合得非常 紧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