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电脑/网络

求教:唐朝刘禹锡《望洞庭》诗的准确内容

  在朝华出版社2006年5月第四次印刷出版的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共同指定篇目《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80》一书第112页中,唐朝刘禹锡《望洞庭》一诗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而在科学普及出版社2010年1月第四次印刷的与北京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同步教材编写者主编的“新编家长辅导丛书”《帮你学语文——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第122页在介绍《望洞庭》诗的每一句意思时,第一、二、四句都一样,但第三句为“遥望洞庭山水色”,最后一字有所不同。
  我想诗人所写原诗不应该存在两个版本,给孩子的知识也应该是准确的才对。但哪个才是更正确的呢?。

全部回答

2010-02-20

0 0
  应该是“遥望洞庭山水翠”,我学得就是这个版本。 另:诗人所写原诗确实存在多个版本,这是事实情况。同一首诗歌,尤其是古诗有多个版本,这在流传过程中是很正常的。 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其实是清人的再创作。 李白的原诗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所以,“山水翠”或者“山水色”,都对,没什么好奇怪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电脑/网络
电脑/网络
硬件
电脑装机
程序设计
互联网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笔记本电脑
反病毒
百度
软件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