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是主观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丁 宗 台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初看起来,这两个名字好像有些怪怪的,既不好听,读起来也不上口,有点别扭。其实,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对立面,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一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 从一定意义上说,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比较起来,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更为重要,意义也更加伟大。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客观真理,属于认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全部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
丁 宗 台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初看起来,这两个名字好像有些怪怪的,既不好听,读起来也不上口,有点别扭。其实,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对立面,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一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
从一定意义上说,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比较起来,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更为重要,意义也更加伟大。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客观真理,属于认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则是主观真理,属于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
由于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所以,改造世界的理论即主观真理必然更为重要,意义更加伟大。但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的哲学思想不解放,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只搞“单干户”,不仅不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存在,而且还把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混为一谈,甚至等同起来,并且还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误认为是同一个东西,因而就造成了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被人们所遗忘甚至被抛弃,结果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社会的冷落,实在令人痛心。
笔者认为,要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对立统一学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地把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挖掘出来,早日与人们见面,并展开广泛的宣传、学习和推广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为此,笔者试就这一问题作一理论探讨,供哲学爱好者们参考。
一,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产生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
确切地说,它是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辩证法同时产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产生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产生的过程,这是同一个过程所产生的两个双胞胎。那么这两个双胞胎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并非一开始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从唯物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辩证转化过程。
早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经是黑格尔的学生,接受的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也可以说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信徒。后来由于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他们才决意抛弃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而接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通过费尔巴哈这个中间环节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即对立统一学说。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篇著作中就曾这样清楚地指出:“我越来越觉得把我们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即我们怎样从这一哲学出发并且怎样同它脱离,做一个简要而有系统的说明是很必要的了。
同样地,我认为我们还欠着一笔信誉债,就是要完全承认,在我们那个狂风暴雨时期,费尔巴哈给我们的影响比黑格尔以后任何其他哲学家都大。”“至于费尔巴哈,虽然他在某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之间的中间环节,我们却从来没有回顾过他。
”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出版后,炸开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像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
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种新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强烈地影响了他(尽管还有批判性的保留意见),这可以从《神圣家族》中看出来。”(单行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13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并不是象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完全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只汲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合理成分(即唯物主义),并将这二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恰恰相反,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抛弃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而是在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的同时,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也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实现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四大要素在自己哲学中的最佳结合,创立了科学的对立统一学说。
作为哲学大师,马克思和恩格斯清楚地知道,根据对立统一规律,想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完全抛弃,宣布它的死刑,开除它们的球籍,只搞‘单干户’,这是不可能的,绝对办不到,这也不是科学的态度。事实上,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也并不是什么纯粹的坏东西,一点好处也没有,而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
否则,它们就会丧失其存在的理由,死有余辜,没有脸再钻进人们的头脑,令人厌恶。正是由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既不能被人们任意的消灭,也不能被人们随意的抛弃,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们,要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它们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
这正如恩格斯所公正地指出的:“黑格尔学派虽然解体了,但是黑格尔哲学并没有被批判地克服。施特劳斯和鲍威尔各自抓住黑格尔哲学的一个方面,在论战中互相攻击。费尔巴哈突破了黑格尔的体系,并且干脆把它抛在一旁。
但是仅仅宣布一种哲学是错误的,还制服不了这种哲学。象对民族的精神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黑格尔哲学这样的伟大创作,是不能用干脆置之不理的办法加以消除的。必须从它的本来意义上‘扬弃’它,就是说,要批判地消灭它的形式,但是要救出通过这个形式获得的新内容。
”对于“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黑格尔称之为‘形而上学’的方法,主要是把事物当做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它的残余还牢牢地盘踞在人们的头脑中,这种方法在当时是有重大的历史根据的。必须先研究事物,而后才能研究过程。
必须先知道一个事物是什么,而后才能觉察这个事物中所发生的变化。自然科学中的情形正是这样。认为事物是既成的东西的旧形而上学,是从那种把非生物和生物当做既成事物来研究的自然科学中产生的。而当这种研究已经进展到可以向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即可以过渡到系统地研究这些事物在自然界本身中所发生的变化的时候,在哲学领域内也就响起了旧形而上学的丧钟。
”(同上引书,第14、35页)既然旧的形而上学(即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那么我们就应该用新的形而上学(即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去代替它,而不是完全抛弃它。否则,我们将无所遵循,无所作为,一事无成。
其实,社会科学中的情形正是这样,就是运用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这是因为,无论是研究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必须首先弄清事物的性质,只有弄清了事物的性质,才能做到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对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显然,我们是离不开形而上学的,这种首先弄清事物性质的定性研究问题的方法仍然是形而上学的,并且属于标准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实践表明,这种新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是盛行的,尤其是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就更为盛行,表现得也最明显、最突出。
对于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并不认为都是纯粹的好东西,一点缺点都没有,而是认为也是有其弊端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曾明确地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至于辩证法,虽然它具有强烈的革命性质,但同时它也具有不可克服的保守性的一面。
这正如恩格斯所说:“正如资产阶级依靠大工业、竞争和世界市场在实践中推翻了一切稳固的、历来受人尊崇的制度一样,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对自己的时间和条件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看法的保守性质是相对的,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同上引书,第50、8页)显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并不是十全十美的。
正是因为哲学中这四大要素即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和存在的合理性,又都是人类所共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不是某一个阶级的专利品,也没有什么阶级性,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取长补短,趋利避害,通过优化组合,科学地把哲学中的这四大要素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也就是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将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科学的对立统一学说。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属于客观真理,它为工人阶级政党所提供的是科学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工人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则是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属于主观真理,它为工人阶级政党所提供的是科学的政治路线(即《共产党宣言》中所阐明的工人阶级革命的行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策略等),是工人阶级政党指导行动的理论基础。
二,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内涵
以上我们已经指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是改造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属于主观真理。那么,什么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有什么区别?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是不是一样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认为,弄清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对立统一学说。
所谓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简单地说,也就是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换言之,就是工人阶级政党根据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和现实利害,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来限制、改造和利用唯心主义。
所谓用形而上学的方法限制、改造和利用唯心主义,就是说将唯心主义画地为牢。只允许它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范围内合法地存在,不允许也决不能让它突破所划定的条条框框,以便使它在特定的条条框框内充分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限制其消极的作用,趋利避害。
例如,我们党的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就属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我们知道,在我国,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信仰宗教,并且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还互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对于广大的宗教信徒和信教群众,我们既不能对他们实行专政,也不能强迫他们放弃唯心主义世界观转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这是因为,这些宗教信徒也是我国的公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他们是爱国的,是拥护党和政府的,也是愿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的。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去生存。所以,我们党的宗教政策就只能是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引导他们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教育他们依法从事正当的宗教活动。
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再如,我们党对广大党员和干部所提出的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不要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个人利益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必要时还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包括生命)等要求,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的广大党员和干部,在一定条件下必须坚持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说过:“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6页)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是搞了唯心主义的。我们应该承认,不要回避。这才算是真正的实事求是。
我们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坚持这样的唯心主义(即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人民、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并没有什么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唯心主义并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在有些人(如成克杰、胡长清之类的腐败分子)那里几乎一点也没有。
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必须在广大党员和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中加强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党风搞好,把社会风气带好,避免腐败,嬴得民心,实现社会的和谐。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所以我们说,我们党所制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既是形而上学的,又是唯心主义的。
这恰好是主观真理即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
通过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含义可以使我们看出,从表面看来,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它们都是唯心主义,都坚持主观真理,坚持精神决定物质或精神变物质。
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却有着原则的区别。首先,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是工人阶级的实践哲学,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和现实利害在哲学上的表现和反映,是为实现和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则是剥削阶级的实践哲学,是同剥削阶级的利益需要相符合的。
其次,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是由辩证唯物主义转化而来的,是以科学理论为理论依据的,它同辩证唯物主义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则不同,前者是凭拍脑袋而来的,后者则是以歪理邪说为依据的,这二者都没有任何的科学根据,都是同辩证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
同样,从表面看来,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形而上学虽然也没有什么区别,因为这二者都是形而上学,有着共同的特点。如:都盼望事物保持原来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习惯于因循守旧、照老章程办事、不愿脑筋筋;处理问题就事论事,希望尽量地做到简单化,甚至愈简单愈好,最好是割断事物之间的任何联系,实现“一刀切”,不费大力气,以免引火烧身,等等。
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二者的区别却是十分明显的。我们知道,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以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的,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并以是否符合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办事原则的,赤裸裸地把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同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是根本对立的,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坚决反对的。例如,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官僚主义者和那些腐败分子的行为正是如此,他们的所作所为向来都受到党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和坚决抵制,并不断地得到纠正;相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则是同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相符的,是符合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的,当然也是能够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并受到他们的赞成和支持的。
因为这种极端的方法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无奈的、被迫的、唯心(或违心)地使用的。例如,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时,对于犯了严重错误或触犯了国家法律的人,不管他的职务有多高,过去的功劳有多大,我们都要依据情节的轻重加以治罪甚至处死,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
因为不这样做,就不足于平民愤,也无法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和稳定,实现社会的和谐。不得已而为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党和国家所制定的任何一项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法令、原则和纪律等,事实上都是一些框框即形而上学。
对于这些框框,没有哪一个人敢于违背或抵制,甚至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也没有人敢于随意改变。否则,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个道理广大人民群众是懂得的。邓小平同志就曾说过:“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
十三大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战略布局。我们十年前就是这样提出的,十三大用这个语言把它概括起来。这个战略布局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改变。什么威胁也吓不倒我们。”他还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5,370-371页)可以说,邓小平同志的这两段话,已经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揭示的淋漓尽致,也可以说是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经典性诠释。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人阶级政党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工人阶级的利益需要和现实利害所制定的行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所提出的政治任务和为实现这种任务所制定的规划、规章、制度、原则、法律、法规、法令、战略和策略等。
怎样理解工人阶级政党所制定的行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规划、原则和法律等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呢?我们知道,工人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等,虽然是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工人阶级的利益需要和现实利害所制定的,但它毕竟不是并且也不能等同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真理,而是地地道道的主观真理。
一般说来,凡是主观真理,都带有或者说都是先验的,确切地说都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因为,主观真理是先于实践而产生的,它必须并且也只有走在实践的前面,才能用于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目的。
否则,作为主观真理的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等,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没有任何价值。例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等,就是我们党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人民的利益需要和现实利害所制定的,是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而产生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既可以说它是由客观真理转化而来的,相对于今后的实践,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先验的。但不管怎样说,它毕竟属于主观真理,是唯心主义的,这是确定无疑的。难道说我们承认主观真理的存在,不正是承认唯心主义的存在吗?难道说主观真理不属于唯心主义而属于唯物主义吗?显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着唯心主义,或者说唯心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无法否认的。
实践表明,作为主观真理,工人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等,不仅是唯心主义的,而且还是形而上学的。这是因为,工人阶级政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是同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当时的利益需要和现实利害相符合的,是不能改变和动摇的。
否则,就会损害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导致实践的失败。例如,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以及各项方针和政策等,至少在一百年内都是不可改变和动摇的。
如果说要变,那也是越变越好,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否则,若是非要从根本上动摇或改变这条路线,那么人民群众是决不会答应的,只能会引起天下大乱。
三,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是由辩证唯物主义转化而来的,它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和辩证唯物主义一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
这是确定无疑的,不可辩驳,无法否认。
既然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同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较,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更为重要,意义也更加伟大。
这是因为:
第一,从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一个在实践的基础上由实践到认识、然后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由实践到认识,这只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也可以说是由物质变精神。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这里暂且将认识的反复性和复杂性舍去,这样会更直观一些。)通过这一次飞跃所获得的正确认识,人们通常都把它称作客观真理。因为这种认识是来源于实践的,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然而,认识过程并没有到此完结,认识还需要继续发展,即还需要回到实践中去,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我们知道,由认识再到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也可以说是由精神变物质。在实现这一次飞跃(即从事再实践进行改造世界)之前,必须先制定出计划(即工人阶级政党所制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等)。
常言说得好,“先有图纸后施工,先有计划后行动”嘛。应该说,这种认识也是真理,同样不依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试想想看,没有行动计划,能有自觉的行动吗?回答只能是否定的。不过需要特别加以指出的是,这个行动计划已经不再属于客观真理,而是被马克思主义称做主观真理了。
至于这个行动计划(即主观真理)究竟是否正确,谁也不敢下结论,只能在指导再实践的过程中由实践的结果来回答。显然,从这里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出,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质上是说实践是检验主观真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而不是检验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主要是因为,客观真理产生于实践之后,先有实践而后有认识,产生于实践之后的客观真理是无法并且也用不着让产生它的实践来检验的。由于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和第一次飞跃相比较,更为重要,意义更加伟大,所以,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比辩证唯物主义更为重要一些,这是不说自明的。
第二,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需要和现实利害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这是因为,物质利益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没有一定数量的物质生活资料做基础,人类就无法存活。
显然,利益(或叫利害)关系便成了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关系,而利益(或叫利害)矛盾当然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矛盾。
实践表明,利害矛盾正是产生一切社会矛盾的总根源。利害矛盾不仅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且还是引起利害冲突的导火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关注民生,实质上就是关注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需要和他们的现实利害。所谓正确地认识世界,实质上就是正确地认识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需要,以及对于人民生存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的和不利(即有害)的现实因素,也就是正确地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利害矛盾。
所谓正确地改造世界,实质上也就是科学地化解各种利害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造福于人民。显然,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需要和他们的现实利害,才是工人阶级政党及其他的全体党员获得正确认识的最根本的来源;不断变化着的人民生存与发展的利益需要和他们的现实利害,才是推动工人阶级政党的认识不断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并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扬,才是检验工人阶级政党的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科学化解各种利害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造福于人民。
这既是工人阶级政党认识世界的目的,同时也是改造世界的目的。可见,在正确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工人阶级政党所制定的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等,必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或者说具有决定的意义。
由于工人阶级政党所制定的行动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等是主观真理,即改造世界的理论,它是由辩证唯物主义转化而来的,属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处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因此,作为主观真理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当然是更为重要的。
这种重要性突出地表现为列宁所说过的一句话:即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发生革命的运动。事实也正是这样,如果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就不会发生后来的轰轰烈烈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不会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产生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可以说,作为主观真理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它在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学说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他任何学说都无法比拟的,也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法否认。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