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对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影响的
本研究通过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大二、大三学生的问卷调研,对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网络使用与大学生课堂出勤、学习成绩、学术研究的兴趣的关系以及学生对沉溺网络的认识等方面做出了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校、学生应如何处理网络与学习生活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沉溺;学习;娱乐媒介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住校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寝室有电脑的不在少数,没安装电脑的同学平日也会选择在校内外的网吧上网,因此那里经常人满为患。
走进宿舍楼就会发现,几乎每间寝室都至少拥有一台电脑,有的寝室甚至人...全部
本研究通过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大二、大三学生的问卷调研,对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网络使用与大学生课堂出勤、学习成绩、学术研究的兴趣的关系以及学生对沉溺网络的认识等方面做出了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校、学生应如何处理网络与学习生活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沉溺;学习;娱乐媒介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住校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学生寝室有电脑的不在少数,没安装电脑的同学平日也会选择在校内外的网吧上网,因此那里经常人满为患。
走进宿舍楼就会发现,几乎每间寝室都至少拥有一台电脑,有的寝室甚至人手一台。同学们的电脑大多用于上网游戏和娱乐,并且大学本来就是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自由之地,学生的生活不受太多约束,如果同学的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很容易出现沉溺于网络而荒废学习的情况。
有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华东理工大学的237名退学试读和留级学生中,80%的学生是因迷恋网络而成绩下降;上海交通大学退学试读或转学的205名学生中,也有1/3与无节制上网有关。
因此,研究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要的。
本研究对网络在大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方面进行调查,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校、学生应如何处理网络与学习生活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网络上瘾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的研究方法较为成熟,研究角度也较为全面。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心理学家沙比拉归结出网络沉溺症的五种病征:上网时间总超过计划时间;忽视其他责任;想减少上网时间但总是做不到;由于上网造成其他方面关系恶化;不上网时总感到魂不守舍或焦虑。韩国的Chang-Kook Yang和Byeong-Moo Choe等博士 (2005)采用SCL-90-R和16PF及IAT(Internet Addiction Test)测试,通过对韩国被认为过度使用网络的高中生进行精神状况和个性特点调查发现,过度使用网络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精神问题,并有独特的个性特点。
相对而言,国内在网络对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几乎全部为定性分析。南京大学李一副教授(2002)探讨了网络沉溺的判定标准,分析了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提出了防范和应对网络沉溺的对策建议。
宋屹东(2004)等学者从青年大学生沉溺网络现象的表现入手,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危害,提出了防范和应对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建议性社会对策。
我们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和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等专业数据库中未检索到有关定量研究的文章。
实际上,无论国内外,在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影响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对该问题的实证研究则几为空白。
二、网络沉溺的定义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李一副教授认为,网络沉溺,指的是上网者由于长时间地和习惯性地沉浸在网络时空当中,对电脑、互联网络以及整个网络世界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依赖,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而难以自我摆脱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
网络沉溺的实质,就在于作为网络行为活动主体的人,丧失了行为活动的自主性,而蜕变成为互联网络的“奴仆”。这是我国关于网络沉溺的一个较为权威的定义,国内许多相关论文都引用这一定义。
我们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和我们对网络沉溺现象的调查,将网络沉溺定义为:平均每周上网娱乐时间在20小时以上,对网络世界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感觉生活与网络密不可分的心理及行为状态。
三、样本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
本研究对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大二、大三学生中学号末位为5的同学进行等距抽样,发放问卷91份,回收问卷87份,回收率为95。
6%;有效问卷为84份,有效率为96。6%。在84个有效样本中,男生48人,占57。14%,女生36人,占42。85%。
(二)研究方法
本项目采用等距抽样的调查方法。
为了保证调研的有效性,我们参考了国际公认的网络沉溺测试方法——IAT(Internet Addiction Test)测试法。问卷内容涵盖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网络在学习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被调查者的课堂出勤率,上一学年的学习成绩,课余学习时间及参加相关学术研究活动的兴趣等。
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我们根据同学使用网络娱乐时间与网络沉溺程度的差异,对被调查者在学习成绩和学术探讨等方面的情况作出比较,并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做出同学上网娱乐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四、数据分析
(一)样本分析
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参与调研的大二、大三学生中,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为47人,占总样本的55。95%;在1-3小时之间的有25人,占总样本的29。
76%;3小时以上的为12人,占总样本的14。29%。
表1
每天上网娱乐时间 1小时以内 1-3小时 3小时以上
样本单位数(人) 47 25 12
占总样本比例(%) 55。
95 29。76 14。29
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四道题目以判定同学对网络依恋的程度:一周上网用于娱乐的时间(总上网时间减去用于学习的时间)(见附录Q6)、实际上网时间超过预定时间的情况(见附录Q8)、下线后会想着网络世界的程度(见附录Q9)、如果生活中没有电脑与网络的心理感受(见附录Q17)。
在分析问卷时,我们根据其重要程度和同学回答问题的主观程度对上述四项分配了权重,依次为3。5,1。5,3,2。之后,根据被调查者的选择答案计算沉溺系数,我们对被调查者的平均上网娱乐时间和沉溺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
987,成高度正相关。这说明,上网时间完全可以作为判断网络沉溺程度的依据。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以被调查者的平均上网时间为一个主要分析维度。
(二)网络与生活
我们发现上网时间超过三小时的同学中,多数寝室有电脑(见图1)。
(图1略)
1.网络的用途
同学们使用电脑最多是(约有3/4同学)用来查资料、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约有一半同学用来了解新闻,因此娱乐仍是电脑最重要的用途。
过半数的同学上网是因为网络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见图2),联系我们对上网用途的调查,同学们需要使用电脑与他人聊天沟通,出于学习需要经常查资料等;约1/4的同学因为网上有新知识而上网;基本无人因别人上网而上网;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三小时的同学的上网原因只有两项:网络已与生活不可分割、社团活动太枯燥无聊,这与国际公认的网络沉溺表现症状相符。
(图2略)
2.网络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90%的同学认为网络是娱乐的媒介(上网超过三小时的同学更是全部这样认为(见图3),这与对电脑用途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半数的同学同意网络是沟通的媒介、了解窗外事的媒介;上网未超过三小时的同学中约50%同意网络是学习的媒介,但超过三小时的同学只有约1/4这么认为。
联系我们对上网原因的调查及多数同学认为网络是娱乐媒介的结果联系,网络的确是大学生重要的娱乐媒介。
(图3略)
(三)网络使用与课堂出勤
从图4可以看出,平均上网娱乐时间在0-2小时区间段时,每周旷课次数有着显著高速增长。
平均上网娱乐时间在2-5小时的区间段时,每周旷课次数的增长就变得相对平缓甚至有些下降。随着上网娱乐时间的增加,旷课次数也在增加。平均上网娱乐时间在5小时以上的区间段时,每周旷课次数再次出现明显的高速增长。
我们认为形成上述三阶段图形的原因在于:首先,平均上网娱乐时间在0-2小时区间段的急剧上升,是由于同学们上网娱乐时间的增多,牺牲了宝贵的上课听讲时间。其次,在2-5小时的较平缓甚至有些下降的区间段中,平均上网娱乐时间与旷课数量相关性不大。
然而,虽然随着上网娱乐时间的增加,旷课次数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小幅度的下降,从表面来看上网娱乐时间的增加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但根据图4来看,在上网娱乐2-5小时区间,平均成绩随着平均上网娱乐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下降,结合两者可以看出,虽然在2-5小时区域的同学没有因上网时间的增加耽误自己的上课,但上课效率并不高。
另外,5小时以上区间段的同学明显因沉溺于网络而忽略自己身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荒废学业的倾向。
(图4略)
我们根据调研出的数据所做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平均上网娱乐时间与平均旷课次数的相关性系数为0。
716,这同时直观的反映出平均上网娱乐时间与平均旷课次数的内在联系。
(四)网络使用与学习成绩
一般认为,上网娱乐会对学习成绩产生消极影响,这种观点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呢?调查表明,上网娱乐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如图5所示:
(图5略)
随着平均上网娱乐时间的增加,学习成绩呈下降趋势。
进一步分析,在平均上网时间0-2小时这段,曲线变化相对平稳,可以近似的看作一条水平线,说明学习成绩与平均上网时间的相关性不大,因此,简单地说,上网娱乐对学习成绩产生负面影响是片面的;在2小时以后,曲线斜率明显变大,学习成绩与平均上网时间之间表现为负相关。
经相关性分析发现,上网娱乐时间与平均成绩的相关系数为 ¬-0。963,呈高度负相关,这说明当上网娱乐超过一定时间,或者说沉溺于网络时才会对学习成绩产生消极影响。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我们的观点,我们分析了平均上网时间与平均不及格科目数之间的关系。
如图6所示:
(图6略)
图像明显分成两段,在0-2小时区间段,平均上网娱乐时间与平均不及格科目数之间相关性不大,上网娱乐对学习没有明显的消极影响,当代大学生有较重的学习压力和社会压力,在压力存在的情况下,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松情绪;在2小时以后的时段,平均不及格科目数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这印证了沉溺网络对学习有极大的消极影响的观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必须重新认真审视上网娱乐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上网娱乐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只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负面作用,适度的上网娱乐是值得也是应该提倡的,而怎样把上网娱乐的时间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里是一个关键问题。
(五)网络使用与学术探讨
根据调研结果,在“你觉得上网对你有什么负面影响”这一问题的回答中,选“减少了休息时间”的同学占了很大比例,同样上网娱乐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课余学习时间。
(图7略)
课余学习时间通过加权平均得出,上网娱乐时间取组中值,从图7可以看出上网娱乐时间与课余学习时间是负相关的,随着上网娱乐时间的增加,课余学习时间呈下降趋势,这表明上网娱乐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课余学习的时间。
课余学习时间多了,学生是不是更愿意参加类似于USRP等学术性活动呢?我们进一步分析上网娱乐与参加学术活动之间的关系。
(图8略)
从图8可以看出平均上网时间在1-3小时之间的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比例最大达60%,最少的是3小时以上,只占33。
3%,这说明上网时间过多会影响学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0-1时间段参加学术活动的比例也较低,只有46。8%,这说明上网时间过多或过少的学生参与学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都相对较低。
上述现象的出现与我国教育评价系统的单一化有关,学习成绩仍然是当今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主要标准。
在学习成绩的直接驱使下,上网时间在0-1时段的大学生更多地把参加学术活动当成是一项边际成本极大,边际收益很低的体力活动;在3小时以上的时段,调查者因学习成绩差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时倾向于在虚拟世界里寻求满足与自豪感。
(六)网络对生活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在寝室有电脑的情况下,40%的同学不会出去上网,但60%仍会出去,寝室电脑数量不够、晚上熄灯都是主要原因。实际上,网络已成为同学生活的一部分:60%同学认为没有网络虽无聊但可以忍受,30%同学认为没有网络很无聊,只有10%认为网络有没有无所谓(见图9),这说明同学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大,上网要求未得到满足便会去寻找其他路径解决。
(图9略)
上网对同学们参加课余活动的影响也较大:上网时间在三小时以下的同学中,62。5%有兴趣参加社团社会工作;超过三小时的同学中,58%无兴趣。这说明沉溺于网络的同学更愿意捧着电脑,享受自由的乐趣。
(图10略)
上网时间三小时以下的同学基本不认为自己沉溺网络,超过三小时的同学有58。3%的同学认识到了自己沉溺于网络,但多数不要摆脱(见图10)。同学们已经注意到了网络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上网时间很多的也意识到了自己对网络的沉迷:如半数以上同学认为网络主要影响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及视力,其次是易着迷、影响了学习,而上网超过三小时的同学较多地认为网络影响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见图11)。
但若没有网络,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很不舒服,即使有不利影响也不太情愿主动摆脱网络。
(图11略)
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上网时间过多的确对学生的课堂出勤和学习成绩有影响;多数同学对网络已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如果生活中没有网络会不习惯,其中上网娱乐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对课外活动不感兴趣,由此可见当今很多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较为单一,获得乐趣与收获的其他途径很少,或是他们未认知到;上网娱乐时间超过3小时的学生虽然有一部分认识到了自己对网络的依赖以及网络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但仍不想纠正。
根据调查结果,只有20%的同学认为学校曾有过关于避免网络沉溺的宣传,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学生会应针对避免网络沉溺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宣传栏、报纸、广播台等各种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宣传教育,具体如下 :
1.号召大家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001年,团中央、教育部等单位联合向社会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公约中明确提出了“五要五不”,其中包括: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大学生应自觉遵守公约,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坚决抵制网络的各种不良诱惑和影响。
2.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减少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夜不归宿的现象,由此减少学生沉溺于校外网吧的机会。
3.通过思想教育使大学生认清电脑和互联网络只是人类创造和使用的一种“工具”,大学生应做网络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仆”。
要让大学生形成自我约束,自己控制上网时间:如在上课和学习的时间决不去上网,不超过自己事先规定的时间上网。
4.加强健康保健意识,使大学生远离网络沉溺。学校或社会有关团体应组织一些专家讲座,使他们了解沉溺网络对身体的危害,从而保持上网行为活动的科学性和警惕性,做到有节制地使用网络资源。
六、研究局限和未来努力方向
1.抽样范围只是局限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大二,大三的学生群体,其是否具有充分代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得出的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也需要进一步验证。
2.由于国内对大学生网络沉溺的实证研究较少,相关理论也较少,本次研究只是一次试探性研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
3.本次研究对表面现象的描述较多,对引起这些现象的深层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一。网络沉溺的生成机制及社会对策。广东社会科学。pp。144~148。200205
[2] 薛小荣。 大学生对网络负面使用的原因及对策探析。社会科学。Vo1.21。
No.4。pp。71-76。2003
[3]宋屹东,常万军。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沉溺现象及社会对策。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1.12 No.1。pp。16-17。Jan.2004
[4]刘杰,薛峰。
论网络应用的负面影响。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6 No。S1。pp767-769。2003
[5]Chang-Kook Yang, Byeong-Moo Choe, Matthew Baity ,Jeong-Hyeong Lee, Jin-Seok Cho, “SCL-90-R and 16PF Profile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Excessive Internet Use”, Can J Psychiatry, Vol 50, No 7, June 2005
[6]CHIN-CHUNG TSAI, Ed。
D。, and SUNNYS。J。 LIN, Ph。D。 “Internet Addiction of Adolescents in Taiwan: An Interview Study”, 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 Volume 6, Number 6, 2003 (C) Mary Ann Liebert, Inc。
[7]Jin-Sook Lim, Young-Kwon Bae, Seong-Sik Kim , 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Korea “A Learning System for Internet Addiction Prevention ”,2004
[8]Prasanna Chebbi, Kai S。
Koong, Lai C。 Liu ,“Some Observations On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esearch”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