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易经的卦象是什么意思?

  《易经》第五十卦 鼎 火风鼎 离上巽下   鼎:元吉,亨。彖曰:鼎,象也。 以木巽火,亨饪也。 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 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 利出否,以从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 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全部回答

2009-07-04

202 0
     以下是“日月易网”关于鼎卦是解释,说得比较详细,供您参考。   鼎卦第五十 鼎〔1〕,元吉,亨。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2〕。得妾以其子〔3〕,无咎。
   九二,鼎有实〔4〕。我仇有疾〔5〕,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6〕,其行塞,雉膏〔7〕不食。  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8〕,凶。
   六五,鼎黄耳,金铉〔9〕,利贞。 上九,鼎玉铉〔10〕,大吉,无不利。 【注】 〔1〕鼎 《说文》:“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
  ”鼎有两义:一是烹饪器;二是古代统治者权力的象征。   〔2〕鼎颠趾,利出否 “否(bì)”秽物。此句是说:鼎足颠倒,有利于倒出秽物。 〔3〕得妾以其子 犹言妾得以成为主妇,是因为她生了一个孩子。
   〔4〕实 实物。 〔5〕我仇有疾 “仇”为匹配,指妻子,即我的妻子得了病。 〔6〕革 变革,这里指损坏、脱落。   〔7〕雉膏 “雉”野鸡。
  “膏”肥肉。 〔8〕覆公餗其形渥 “餗(sù)”食物,指粥。“渥(wò)”沾湿。“公”众也。此句意为:将鼎中给大家准备食用的粥打翻了,食物沾满了鼎。 〔9〕金铉 用黄铜制成的鼎的吊环。
   〔10〕玉铉 装饰在吊环上的玉器。   【释】 鼎,六十四卦第五十卦,借用鼎来阐明吐故纳新、革故鼎新的道理。 鼎卦下巽上离,是革的综卦。“初六”之阴爻似鼎足,“六五”之阴爻似鼎铉,中间三阳似鼎中之物,鼎象。
  又离为火为明,巽为风为木,木在下燃烧有风之助,火向上燃,亦是鼎烹饪食物之象。  鼎是古代烹饪食物的器具,又是古代帝王权力的象征。传说大禹收九洲之铜铸成九鼎,后被商得,又转到周。
  武王“迁九鼎于洛”(《竹书纪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左传·宣公三年》)。谁得到此鼎谁就是天下“霸主”。故得此卦则“元吉,亨。”在六十四卦中,大有卦是“元亨”,此卦是“元吉亨”(有人说“亨”是衍字),都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可见《易经》作者对此卦的重视。
     “初六”以阴柔处卦之下,似鼎足。阳为实、阴为虚,虚主鼎中无实物,但有残留污秽之物,需要重新冲洗。“鼎颠趾,利出否”这是一个卦象。“颠趾”就是把鼎倒过来,趾朝上,铉朝下,则成革卦;革者,就是用变革的方法革故鼎新,这是国事。
  “得妾以其子”这又是一个卦象,指的是家事。  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主妇主鼎,妻妾从之。主妇因有疾而不能生子,妾因生子而被立为正室,这既是“吐故”又是“纳新”。虽说这样做对原正室来说有些不公道,但为了传宗接代、继承鼎业,故又“无咎”。
   “九二”以阳刚居鼎之中,鼎中装进食物之象,为“纳新”,故“鼎有实”。  “九二”与“六五”正应,但“六五”处离卦之中,被上下两阳所钳,不能来就,故说“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仇”匹配也,即指“六五”这个正室。她因有疾而不能与我团聚,也不能生子,但为什么“吉”呢?因“九二”已经“鼎有实”,如与“六五”相应,五为鼎耳,食物至鼎耳则溢,溢则凶;五有疾而不能应与,鼎有实而不溢则吉。
    这说明五对二“得妾以其子”没有持反对态度,家和万事兴。 “九三”处下卦之上,犹居鼎耳之位。三以阳居刚,上无所援,有“鼎耳革”之象。鼎耳是移动鼎的把手,耳坏则鼎不能移动,“其行塞”;鼎中的食物不能让人食用,“雉膏不食”,则养生之道废矣!解决的办法是“方雨亏悔”,是说下一场雨将鼎重新清洗一番,阳刚过盛以阴调之,可减少其悔恨,故“终吉”。
    上二爻说的是国和家,这里说的是“民”。 “九四”切近尊位属大臣。鼎有三足,犹朝中“三公”,是佐政之重臣。可四以阳刚居阴位,不中不正,又上承“六五”下应“初六”两阴,有物至此已满、不堪负重之象,“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鼎足断了,里面的粥洒了一地,将鼎也沾染了污物,这当然是“凶”。
    作为一个王公大臣是个不堪重用的平庸之辈,不利于国事。 “六五”以阴居尊位,处上离之中,为一卦之主。下应“九二”,上承“上九”之阳刚,似两个鼎耳。五以柔纳刚,将损坏了的鼎耳修复了,并放出金黄的光彩,故“鼎黄耳,金铉,利贞。
  ” “上九”处鼎卦之终,似可以供吊用的鼎铉。  以柔居刚如玉质刚中有柔,能居能起,鼎道成矣,故“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鼎卦实际讲的是经国之大事。《尚书·商书·盘庚》:“器非求旧,惟新。
  ”《诗经·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社会要想发展必须不断革命,革故鼎新,就像“汤武革命”那样。商汤灭桀,收九鼎于商;武王革纣,迁九鼎于周,鼎之易表现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一个取得了政权的国家要想达到兴旺、鼎盛,也必须不断改革。
  改革是会有震痛的,“颠趾”、“耳革”、“折足”,但只有不断地“出否”,才能不断地“有实”;只有不断“吐故”,才能不断“纳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鼎黄耳”、“鼎玉铉”的兴盛时期。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