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报考专业当中有哪些是属于热
“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应如何取舍
许多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喜欢选择“热门”学校、“热门”专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究竟什么才算作“热门”?人们的理解和判断却不尽相同。 有的人认为,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能有一份稳定舒适的工作的专业,就是“热门”,有的认为,毕业后能有可观的工资收入、优厚的福利待遇的专业,就是“热门“;也有的认为,毕业后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多的升迁机会的专业,才算是“热门”。 这些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这些看法还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没有说到关键所在。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个专业是不是“热门”,最主要的应该看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看用人单位对它培养出来的...全部
“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应如何取舍
许多同学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喜欢选择“热门”学校、“热门”专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究竟什么才算作“热门”?人们的理解和判断却不尽相同。
有的人认为,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能有一份稳定舒适的工作的专业,就是“热门”,有的认为,毕业后能有可观的工资收入、优厚的福利待遇的专业,就是“热门“;也有的认为,毕业后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较多的升迁机会的专业,才算是“热门”。
这些看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认为,这些看法还没有抓住问题的要害,没有说到关键所在。衡量一所学校或一个专业是不是“热门”,最主要的应该看社会对它的需要程度,看用人单位对它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是欢迎。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毕业生的就业要通过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约大学生就业“行情”的直接因素不是别的,而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你的需求程度。
一所学校也好,一个专业也好,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社会迫切需要、用人单位十分欢迎,它就会成为考生们追逐的“热门”。相反,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上无人问津,你这个学校或专业就不可能成为“热门”。有些专业,比如金融专业,前几年金融系统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大,而且金融行业职工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比较丰厚,自然就成了众多考生追逐的“热门”。
但现在金融系统许多单位处于饱和、“人员零增长”的状态,研究生想进去都不容易,怎么还能说是“热门”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业的兴衰决定着专业的兴衰,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大家在选报志愿、选择“热门”专业时,应该顺应这一客观规律。那么,社会需求变化、行业的此兴彼衰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是由新的经济增长和新的消费热点决定的。比如:我国60~70年代家庭的消费热点是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三大件”,这些消费热点刺激了这些行业的兴起;80年代的家庭消费热点是冰箱、彩电、洗衣机,随之这类的厂家纷纷“火”了起来。
如今中低档居住房又成了广大老百姓的消费热点,随着“安居工程“的实施,建筑、家电、家具、交通、通信、建材等行业以及房地产业等都被牵动起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一部分走上富裕之路的人们,购买私人轿车逐渐成为新的“时尚”,汽车业的兴旺又将机械、冶金、电子、石油公路建筑等行业带动起来。
又比如,信息业与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成了全球名列前茅的兴旺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势头也相当可观,这些产业的兴起又将使与之相关的众多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握这些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就可以从中分析出哪些与之相关的行业的发展势头更好,进而推断出哪些行业将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哪些专业是我们应追逐的“热门”的正确结论。
此外,我们建议大家在选报“热门”专业时一定要把握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选择“热门”专业要因人而异。同学们希望选报一个社会需求旺盛、行业“行情”更好的学校和专业,这是合情合理、识时务的。
但是,你所选择的学校或专业是否切合实际,这对于你能否迈进这些“热门”学校或专业的门坎,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选报高考志愿的学问和窍门往往正在这里。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志愿选择更加切合实际呢?这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握住这些热门“因人而异”的特点。
所谓“因人而异”,就是说,高考的热门很多,但并不是每个热门都适合于你,你要想获得成功,就应该学会选择那些适合于你的热门。
比如。就“热门”学校而言,面向全国招生、面向全国就业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名气大、牌子亮,办学历史长,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好,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高、质量好,在社会上受欢迎。
如果你是顶呱呱的高材生,自然不应该放弃迈进这种“热门”的机会;但如果你的成绩平平,自然就不宜选报这种“热门”,而应降格以求。就“热门”专业来讲,有些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在社会上很“抢手”,但如果你对它缺乏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或者在高考中不属于你的“长项”,或者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与你的性格气质特征不甚相符等等,也不宜盲目选报这类“热门”。
再比如,有些“热门”学校或专业往往收费标准比较高,如果你的家庭条件难以承受,即使你的专业实力、兴趣爱好与之相适合,恐怕也只好忍痛割爱,或者在师范院校、军事院校中选报同类专业。或者选择那些收费相对较低的学校、特点相近专业。
至于由于你的身体状况(如近视、色盲、肝功能欠佳、身体的某种残疾等)限报某些专业,自然就更不能硬着头皮去吃“闭门羹”了。总之,只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报适合自己特点的学校和专业,才能如愿以偿地获得高考的成功,才能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是选报“热门”专业要因时而异。选报热门学校或热门专业要把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要“因时而异”。所谓“热门”与“冷门”都是相对而言的,从根本上讲,“冷”和“热”是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80年代初期,恢复高考制度后的头几届大学生毕业时,一方面由于“十年动乱”造成的人才断档、青黄不接,使得那时的大学毕业生身价倍增;另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全党把工作重心都转向了经济建设,人才奇缺的状况相当突出。
在那些年代里,凡是大学毕业生都十分抢手,几乎没有哪一个专业的毕业生是分配不出去的“冷门“。而十几年之后的今天,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90年代初,像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经济管理之类的专业是相当“热门”的,许多考生在家长的支持下争相选报这类热门专业,有的宁可选报名气不太大的大学,也要上热门的专业,甚至放弃唾手可得的公费生待遇,自费也要报考这些热门专业。
可是几年之后,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原来热门的专业现在不那么热了,有的甚至变成了就业难的冷门专业。而前些年一些颇受冷落的专业,像师范、农业经济、畜牧、园林等专业,如今却在不少地方变成了抢手的热门专业,真可谓“十年河北、十年河西”。
对面临高考志愿选择的同学来说,认识这种“因时而异“的热门变化是重要的,更为关键的则是如何把握这种“因时而异”的特点。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同学们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把握:其一是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来把握。
社会需求的变化,最根本的是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比如下个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之而来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将有飞速的发展。另外,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的有关国计民生的能源、交通、环保、建筑等行业也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与此相关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必将成为下个世纪初的热点。其二,要从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来把握。目前,我国仍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关键时期,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建立也好,金融体制的改革也好,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也好,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也好,这些对整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改革的大趋势,必然会影响到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一系列变化,因此,把握住这方面的变化趋势,对于我们判断哪些专业将成为将来的热门,将是重要的依据之一。其三,要从高等教育的改革现状和自身规律来把握。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这些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调整。有些专业,如文科、财经、政治类的一些专业,国家已经在采取措施进行压缩、调减;有些学历层次,如专科层次,也在采取压缩、调减。
几年之后,目前一些专业供过于求的状况将得以缓解。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改革趋势,依然用今天的供求形势来看待这些专业,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另外,高等教育自身规律或特点之一,是它的“滞后性”,因此,在把握和判断什么是热门、什么是冷门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滞后性“的特点。
要具有预见性,不能仅仅停留在眼前这个专业的供求状况,而且要预测到几年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是选报“热门”专业要因地而异。选报热门专业要把握的再一特点,就是要因地而异。
这一点也很重要。大家知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不同的地区地域环境不同,资源分布差别很大,经济实力、人才的分布也相差悬殊。因此,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农村和贫困山区相比,经济发展状况的差距相当大。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别。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的改革,中央不断把许多权力下放给地方,各地以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比如,北京提出的经济发展重点是,以信息产业为龙头,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而浙江省则提出,“九五”期间将着重发展机械、电子、化工、制药四大产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需要补充的专业人才的侧重点自然也不同。所以,由于以上所述的种种不平衡,必然导致各地在人才需求上的差异,势必会造成,同样的专业在这个地区可能是冷门,而在另外一个地区则可能是供不应求的热门。
比如,畜牧、兽医在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会有很大的需求,而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就很难找到用武之地。
还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是,从目前我国大学毕业就业的实际状况看,地方院校原则上要在各盛自治区的范围内就业,即使是面向全国就业的重点院校毕业生,其多数也是回生源所在盛自治区就业的。
不久前国务院作出决定,实行将81所原9个中央部委直属的高校下放至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因此,把握“因地而异”的特点,了解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分析不同地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形势,是我们正确选报高考志愿的重要依据。
关于各地经济发展的重点有哪些,这里不便一一罗列,建议同学们不妨让家长帮助从报纸上找一找1998年上半年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换届时的工作报告,或通过当地计划部门、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都可以了解到这方面较为详细的情况。
四要考虑选报“冷门”专业不一定就就业难。所谓“冷门”专业,是相对“热门”专业而言的、那些社会需求比较少的专业,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的社会需求不旺,所以毕业生就业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
同学们在选报这些专业时应持慎重的态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同学对这类专业并无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只是觉得这类“冷门”专业报考的人少,竞争力小,只为了能捞个大学文凭而选报“冷门”,抱着这种心态进入大学,将来就业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选报“冷门”专业就一定会求职无门、没有出路。首先,选报“冷门”专业时,一定要选择你非常喜爱、非常感兴趣的专业。这样,你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正如爱默生所说过的:“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冷门”专业就业难不假,但国家既然开设这个专业,就是因为社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只要你能潜心求学、刻苦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就不愁遇不上识才的伯乐,就不愁没有成功的机遇,因为“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其次,还要看到大凡“冷门”专业,往往是考生问津者不多,竞争力不强的专业,抱着前面所讲的侥幸心态“混”进大学的恐怕不在少数,相比之下真正可以一试高低的对手,要比那些高手云集的“热门”专业更容易获得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看,选择“冷门”专业不失为一条使你崭露头角、一展才华的“捷径”。再者,“冷门”和“热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从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职业的“冷热交替”是经济变换的一条规律。比如,国家人事部根据各类全国性专业协会有关资料统计,预测了21世纪初我国急需的14类专业人才。
这14类热门人才中所涉及到的专业,像环境工程、生物化学、心理学等,应该说目前还不能说是“热门”专业。如果同学们能把握住这种职业预测,选择这样的“冷门”,可以说升温指日可待。
从1999的录取情况看。
除了计算机、法学、临床医学等专业继续保持热度外,新热点竞是一些往年的冷门专业和交叉边缘学科。环保、生物工程、化工一直是相对门庭冷落的专业。但99年人气急升,录取分数大幅提高。特别是环保专业,在一些重点院校录取分数已与电子类热门专业持平。
而带有理工交叉性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如应用物理类的光电信息、应用数学类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化学等录取分数均有大幅提升。此外,师范专业中的中文、地理、物理等昔日冷门专业也热了起来。据有关人士分析,专业新热点的出现,与社会需求变化和考生观念变化相关。
环保、光电信息等都是前景无限、日益为社会重视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升温说明了考生对社会需求有了前瞻性的认识,而不像以往那样盲目追求一时的热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