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与南方差异想问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中学 郭 斌
【教学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 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
【能力目标】
本节主要通过地理图像知识加以体现,通过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难点:应该让学生懂得我国南、北方区域之间存在着...全部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中学 郭 斌
【教学目标】
1。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2。
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
3。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的对比,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
【能力目标】
本节主要通过地理图像知识加以体现,通过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南方和北方的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难点:应该让学生懂得我国南、北方区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但区域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景观差异。
如:北方区域内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而东北林海雪原中也有白雪覆盖的亚寒带针叶林;南方区域内以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海南岛也有热带风光。
【教材分析】
本节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内容涉及教材“总论”中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中国地形的分布和特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中国主要的河流等知识。
本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对于区域内的自然地理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用比较的方法,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进行了阐述。
【课程标准要求】
本节教材对应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以下要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训练学生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注重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写和画以及动脑记。
【课前准备】
1。
相关课件;
2。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
3。几枝水彩笔;
4。教师自己的南行照片5张(已扫描到课件内);
5。让班内有南方亲戚的学生在课前用打电话的形式相互交流各自所在地方的自然景观,了解南、北方存在的差异,并在课上讲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Flash制作课件《沁园春·雪》和《村居》,课上给学生展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为我们描绘了哪个地区的壮丽景观?而下面这首诗中所呈现的又是哪个地区的迷人春色?“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
”不用说,大家都能立即判断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是北方和南方地区。本节课让我带领同学们去神游我们伟大祖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二、新授
想一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差异?咱们首先看看它们在地形方面存在的差异。
(一)地形差异
1。看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录像(提醒学生认真观看,看完后让学生上台来用彩笔在《中国地形图》上画出南、北方的区域范围,重点突出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在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让学生看《中国地形图》,教师提问:
①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位于哪几个阶梯?答:第二、第三阶梯。
②南、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地形区?让学生上台来在表格内填写。
北方地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学生逐一填写表格)
(二)气候差异
1。教师讲述亲身的南行经历。(教师拿出自己的照片讲述,课件此处已与扫描的照片做了链接。
)
时间:2003年3月2日~5日。
起点:高青县(北方地区);终点:苏州、杭州(南方地区)。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自然差异呢?
2。学生很容易地就能够回答:“这是由于南北方的气候不同造成的。
”
接着,教师展示《我国季风和非季风区图》,引导学生回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引导到此处,学生会认为老师会接着再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分别属于什么季风气候?”──因为学生在七年级上册都学过这些知识了。
但出乎学生意料,我先不问。我先从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在南北方有什么差异入手,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目的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南北方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差异,然后再来解决植被类型和河流流量的差异。
(1)展示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A。夏季:我国南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普遍高温;
B。冬季:我国南北方气温相差很大,越向北气温越低。
然后让学生找出《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中的0°C等温线来,教师强调0°C等温线和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并让一名学生完成填表。
(2)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引导学生观察南北方的年降水量范围,北方地区少于800毫米,南方地区大于800毫米,越向南降水量越多,教师强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同,并让一名学生完成填表。
(3)指导学生分别阅读《哈尔滨和北京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得出: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再将这样的特点与武汉和广州的气候进行对比,认识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气温高,南方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同时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点和植被的特点打下基础。(填活动1表格)
然后,教师展示反映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图片,打好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在回答“我南行时看到的植被和农作物南北不同的原因”这个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4)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下面两个问题。①屏幕展示2月份出现的东北林海草原、海南岛插水稻景观图,教师提问:A图和B图所代表的景观可能同时出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可能。因为2月正值冬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导致南北景观差异明显。
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材第10页的活动2:在我国古代文献《周礼·考工记》上是如何说明南方和北方的自然差异影响了植物的生长的?引导学生知道橘树种在淮河以南和以北,长成的果实不同,这也是因为淮河南北气温存在差异的缘故,即冬季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在摄氏零度以下,以南在摄氏零度以上。
(2)同一区域内部的植被仍然存在差异
从教材图5。9可以看出,哈尔滨和北京的气候条件也有所不同;同属北方地区的东北地区与华北平原在自然景观上有显著的差异。从图5。9中可以看出“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景象,又从图5。
10中看到东北林海雪原中被白雪覆盖的针叶林带的景象。由此得出结论:即使是在同一区域──北方地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上述的东北和华北平原;北京和哈尔滨)仍然存在巨大差异。同理,从图中反映出,海南岛与长江流域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景观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可以看出同属南方地区的武汉和广州的气候条件也有差异。
3。由降水的特点引导到河流流量分析。让学生看教材第7页图5。9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
用长江代表南方地区的河流,用黄河代表北方地区的河流,通过分析河流流量过程线,比较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
首先让学生明白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来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补给,由于南方地区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区多,所以造成了长江流量比黄河流量大。之后再进一步帮助学生发现河流流量的变化与降水变化之间的关系,即总的来说,河流的流量随着降水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减少。
引申到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常会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明确灾害的形成原因,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完成教材上本节活动2的有关部分)表格(二)
三、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总结归纳”板块:继续完成活动2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以教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展示的幻灯片完成。)
四、课堂效果检测
课件分“选择”“材料题”“学以致用”三个板块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