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食品添加剂应用发展史

如题,想找一个食品添加剂应用发展的简介,急!!!

全部回答

2008-07-12

0 0
    50多年前,美国食品营养部食品保护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食品加工中化学添加剂应用”的研究报告,我国轻工业出版社于1959年翻译并出版了这份资料,当时书名为《食品加工中化学添加剂的应用》,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专著,但无论是美国称作“化学添加剂”还是我国译作“化学附加剂”,当时都未使用“食品添加剂”这个名词,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食品添加剂”这种提法。
    在上世纪60年代由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卫生部联合公布了8种食用化工产品标准,当时称“四部联合标准”,在解放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商业流通部门经营的食品添加剂只有纯碱、苏打、柠檬酸及香精等少数产品。
  食品添加剂是近一、二十年逐渐形成一个独立门类的商品,是随着改革开放近二十年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行业,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于1994年10月25日,经民政部正式批准在原“全国食品添加剂协作组”基础上组建的跨部门、跨地区的“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在北京成立,并出版了定期期刊《中国食品添加剂》。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因此所规定的种类也不尽相同。某些国家,如欧共体各国和联合国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在添加剂的定义中明确规定“不包括为改进营养价值而加入的物质”。
  而美国联邦法典中则不但包括营养物质,还包括各种间接使用的添加剂(如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及放射线等)。  在日本,将食品添加剂分为化学合成和天然物两大类,前者对品质指标、限量等均有严格规定;而后者则以“按正常需要为限”不作明确的各种限制性规定。
     中国在《食品卫生法》(1995年)中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强化剂”。
    因此,在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显然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但间接使用者则不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   各有关的国际组织在涉及食品添加剂时也进行定义,如国际乳品联合会(idf牞是世界上乳业界中技术上最具权威的组织),它在1996年出版的《乳品术语词汇》第二次修订版中,对食品添加剂(第1661词系foodadditives)有明确的注释,它对食品添加剂所下的定义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成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codexalimentrycommission)所下的定义基本相同,即食品添加剂是指本身不作为食品消费,也不是食品特有成分的任何物质,而不管其有无营养价值,它们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调制、处理、充填、包装、运输、储存等过程中,由于技术(包括感官)的目的,有意加入食品中或者预期这些物质及其副产物会成为(直接或间接)食品的一部分,或者改善食品的性质。
    它不包括“污染物”或者为保持、提高食品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按各国规定,食品添加剂分允许使用或禁止使用两类。   食品添加剂一词尽管提出不久,但它的直接应用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色素的记载。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即有用栀子染色的记载。  中国传统点制豆腐所使用的凝固剂盐卤,约在公元25~220年的东汉时期就有应用,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公元6世纪时北魏末年农业科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就曾记载从植物中提取出天然色素予以应用的方法:作为肉制品防腐和护色的亚硝酸盐,大约在800年前的南京时就用于腊肉生产,并于13世纪传入欧洲。
       据统计,目前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常用的在1000种左右。美国已批准使用的达2700多种。   列入中国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1981年公布的gb2760-81为207种,gb2760-86增加至625种,gb2760-95扩充至1460种,并每年进行增补。
    从1986年至1996年的10年间,我国批准使用、制定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增幅达70%以上。   在国际上,美国食品工业的产值位居工业之首,美国食品添加剂的销售额约占全球食品添加剂市场的1/3,在美国超市的加工食品中,都使用了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础配料,其使用水平是食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食品添加剂已被列为我国加速开发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没有食品添加剂,很难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归纳为下列四个方面:   (1)以色香味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体现其消费价值。   (2)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学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愿意以高价购买各种营养素强化食品;   (3)保鲜手段的提高取得了比罐头、速冻食品具有更有效的、更经济的加工手段。
       (4)就业人员增加和单身家庭等因素,促使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高速增加,其色香味和品质等均与食品添加剂有关。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少人对它的毒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心存疑虑。
  其实,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各国都有严格规定,受法律制约,以保证安全使用,这些规定是建立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毒性评价基础上的。  我国卫生部于1985年9月23日公布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该评价程序参照国际上通用法则,包括4个阶段:①急性毒性试验;②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③亚慢性毒性(包括繁殖、致畸)试验和代谢试验;④慢性毒性(包括致癌)试验。
  一种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的制订是经过一整套科学试验后才公布的,制订和颁布国家标准是一项极其科学严谨的工作,在试验中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安全的,例如:按照国家标准添加面粉增白剂,如果致人中毒,则一个体重65公斤的人必须在半小时内吃下半吨干面粉。
       对食品添加剂,由于不正确的宣传,使人们产生不少误解,如有些食品的包装上醒目地写上“不含防腐剂”的字样,甚至有些广告也是这样。这里反映出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问题,似乎是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就是安全可靠的。
  事实上食品只有超高温杀菌并进行无菌包装或者做成罐头,这种方式加工的食品才可以不加防腐剂,而大多数加工食品中,如果不按规定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甚至无法生产,如豆腐、汽水、巧克力等,而且很容易霉变、酸败和变质,如干酪不用防腐剂,外表会产生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霉菌;奶油不加抗氧化剂容易酸败;食用变质的食品后,轻则引起腹泻、中毒,重则有可能引起癌变。
       对于食品添加剂,目前还存在另一种片面的认识,即“合成的不如天然的”。崇尚天然食品固然是对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天然不等于安全。另外从fao/who联合制订的adi(每日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量)值来看,天然的姜黄素为0~0.1mg/kg,胭脂树橙为0~0.065mg/kg;而合成品亮蓝为0~12.5mg/kg,柠檬黄为0~7.5mg/kg。
    因此,对食品添加剂毒性的理解不能仅以天然或合成来判断。我国卫生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明确指出:“绝对安全,实际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合成的还是天然的,只要摄入超过限度,都会在一些人身上引起有害的结果,包括食盐、糖、脂肪等认为“绝对安全”的天然物质。
  因此,各种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一个适量的问题,包括维生素等营养强化剂。     国外的食品标签上必须以用量的多寡为序,将食品中所有的原辅料,包括食品添加剂一一列出。我国的“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特殊营养食品标签”均属强制性国家标准,与国际上通用的食品法基本接轨。
     尽管食品添加剂在食品的用量很少,但所起的作用却十分重要。  刚过去的二十世纪后十年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平均销售额已超过100亿美元,后三年超过150亿美元。其中美国超过40亿美元,西欧20多亿美元,日本也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
  美国、西欧和日本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基本上代表了世界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最大的食品添加剂的地区市场,在全世界食品添加剂的总值中就占去120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仅占30亿美元,然而这一小部分中很有增长潜力。
  其中可望增长最快的是中国、东欧和印度。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工程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