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为什么军事家往往在政治上"一败涂地"呢?

古有 将帅被小人陷害,征战一辈子也不能得到帝王的信任,或被临战换将,还有不得善终的等等。。 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军事家们会在政治上如此失策呢?!

全部回答

2008-04-07

0 0
    术业有专攻,能成为军事家已经是万里挑一的精英了,就不要在难为那些浴血沙场的将军们了。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自己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统御部属,才能识人用人。
   乱世之中,以强者为先,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带兵不会打仗的人却能统御远超自己能力之上的人,而那些人都甘愿为其下而不动反心。  且不说李世民朱元璋刘裕刘秀这一些用兵如神的开国帝王,我们只说这三国时期,曹操刘备这两人便都是一等一的沙场高手,每逢大战便亲率其部出征。
  曹操就不说了,自起兵起,可说每年都率领大军出征,可说是无战不欢,而刘备自起兵起,实力从弱到强,所有大战都是自己亲历亲为。(刘备实力比曹操确实是略显不足,但是与曹操和自己的那一干手下相比,就显得高超许多了。
    )而其他诸侯也都是自己亲征,少有自己不打仗却委任于部下者。(真是委任于部下时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实力已经雄厚无比,剩下的地区只需要一偏师足以,如刘秀讨蜀,朱元璋北伐;还有一种是继承长辈之位,江山不是自己打下来的,没有经历过大战的考验,如孙权,在作战上便明显有缺陷,自己亲征的效果远不如委任于部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依赖别人,所谓只需用人便能成事,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就说那常被用人说作为一大证据的刘邦吧,刘邦将自己成就天下归咎于自己能用汉初三杰,并盛赞萧何张良韩信,但是这并非是说刘邦便离不开这三杰了。
  就以韩信来说,其军事才能确实无人可及,刘邦也认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可虽不如韩信和项羽,比之他人来说,刘邦之军事才能又远过之了,韩信说刘邦不善将兵,只善将将,可他说的“不善”只是相对于自己而言,相对他人来说,刘邦之才足以,何况,世间岂有不善将兵却善将将之人,不知兵又何以知将?其他也是如此,对一个行业一窍不通的外行又何以知道选拔和使用内行呢? 归根究底,用人说是建立在领袖本身便拥有一定的能力之上,若是迷信所谓的用人而无视自己的能力,那更大的可能是被人所出卖欺骗。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历代皇帝多有被大臣所蒙骗者,即便大事也被其推卸过去,非其宠信之,而是能力有限,不明其理,而大臣则有专门的知识来推脱责任。) 而在这个问题上看领袖是否忌惮有能力部属这个问题之上,我们就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
   首先:大部分部属往往能力在领袖之下。  开国领袖往往能力出类拔萃,绝大部分下属都非其对手而心甘情愿为其驱使,如朱元璋刘秀李世民,他们的能力远超越其下属,从他们个人来说,根本无须畏惧之。
  (杨修者,才思敏捷和文学才华或许出众,但是军事政治能力都非曹操敌手,这样的能力曹操无须畏惧。) 其次:下属在一些能力之上超越领袖,但是他们无力对领袖产生威胁,或被其遏制,如直接限制其权力,手中无兵,能力再强也无用;或以制度方式分权,这往往是后世皇帝能以远不及开国皇帝能力经验的情况下却能统治的原因;或其能力不能对自己的统治产生威胁,如宋朝文臣大都比武将宠信重用,便是文臣能力再强也不能象武将一样能产生直接的威胁。
    (这点上杨修自己也不搭边。) 其三:下属能力过之,又有实权,能产生直接威胁;这便是最糟糕的。如韩信最终惨死便是因为这个缘故,其将才远超刘邦,又受封为王,有自己的独立武装,不将其处死如何能安心?(杨修自然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威胁。
  ) 其四:下属对自己的做法不赞同,而且是强烈反对,成了自己前进的绊脚石。  假如是如此,则无关能力高低,都需除去之,而且能力越高则越要尽早解决,荀?懿偈紫笔浚拍茏吭剑窃谑芫盼皇律险驹诹瞬懿俚姆疵妫⒖淌艿嚼溆觥#ㄕ獾闵涎钚奘歉鑫侍猓呛禾狙畋胫樱畋胗氩懿俨簧疲质窃现淙晃懿偎茫窃谡瘟⒊∩细捅徊懿偎钡目兹谙嘟T谡獾闵希杂谘钚薇簧庇胁糠止叵怠#? 其五:下属能力对自己毫无威胁,能被自己遏制,但是自己的继承人不能控制这些有能力的下属,所以要除去之。
    典型例子便是朱元璋,朱元璋晚年之所以杀戮功臣很大程度便是因为自己虽能统御之,但是自己的儿子则未必能,而之后朱标死,皇孙即位,其担心又加上了几分。(杨修的死很大程度便是因为这个缘故,他对于曹操或许影响不大,但是若曹操死后,他支持曹植与曹丕抗之,则麻烦多多,这便是杨修被杀的一大原因。
    ) 其六:下属能知其心思,而领袖又多疑。对于能猜到自己心思的部下,领袖往往是且喜且忧,喜者,能知心思为其解忧,可谓之知音也,忧者,成了自己肚子的蛔虫,对自己的喜怒哀乐知晓的清清楚楚,便可以被之利用了,而多疑的领袖则更倾向于忧了,如勾践杀文种便是这个缘故。
  (杨修被杀在这方面吃亏很多,他一方面知晓曹操的心思,但是却不用在为其解忧上,总是给曹操难堪,如此一来,曹操不恨才怪呢。  ) 想来日后大家做领袖者少,做下属者多,那可要注意这么几点,其一:若其能力在领袖之上者,要不乘早回家,要不自立门户,不然被其遏制便麻烦了;其二:若自己的能力对领袖来说只是增添光彩而非威胁者,则可以放心大胆的做下去;其三:若与领袖意见不同,或自立门户,或顺从之,若是不走又不从,那便要被放逐了;其四:能力不在领袖之上,这种情况想来最多,那要在换班的时候注意了,继承人的能力如何,与自己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现在的地位;其五:若是知晓领袖之心思,切不可随意说出,须知:闷声大发财最好了。
     领袖与下属之关系,实在太过微妙,又太过复杂,人心的难测又更加剧之,过一分便是不及。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刘关张,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才会被后人如此崇敬甚至神化吧。 。
  

2008-04-17

31 0
前面古今中外说了很多,不再赘述,只简单说几句。 军事本身就是政治范畴的一个组成部分,功大功小不是要点,战争时期重将才而轻志德,和平时期志同道合才是谋略之根本,否则乱矣。没有一败涂地,只有权力。

2008-04-14

45 0
  战争其实就是政治的延续,军事家所考虑的仅仅是军事上的得失而已。 至于帝王所思所想,他们是顾及不到,这就是政客和谋臣的区别。重客观上讲,军事家往往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理想,俗话说“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就是这个道理,仅重军事的角度考虑事情是有局限性。
  除此以外在专制统治阶级时期,帝王与下属之关系微妙复杂,对自己周围的潜在威胁十分敏感,尤其是那些“功高盖世”的将军,在位时间长了,会形成一个自己的集团,犹如国中之国。这是帝王所不能容忍的。

2008-04-09

14 0
因为他不是政治家,要如孙武就不多了 听说过政治流氓吗?

2008-04-08

17 0
因为他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所以军事家往往在政治上"一败涂地"

2008-04-07

15 0
一句古话: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