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申请的方式和时间是怎样的?

出国留学,申请的方式和时间是怎样的?

全部回答

2017-07-09

45 0
    的人才都将目标定在了美国。因此,竞争极为激烈。   例如美国专业排名前20的学校,每个系一年能够收到的正式PhD学位入学申请平均在500-1000份,这部分人群中经过层层筛选之后,有50-100人的实力是完全符合系里的要求的,但最后能够被录取的只有10-20人。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递交申请的人,基本都是各个国家顶尖大学的优秀学生。   所以,大家要对自己的实力有清醒的认识。不要看见某人说美国综合排名100之后的学校就不用去了。
     根据我的经验,每年有不少清华北大的研究生最后去的也是大家所谓的“不好的学校”(其实这些所谓学校“不好”的观点,多数来自论坛中一些牛人,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不好),并且他们给我们的反馈是:实验室很不错,教授很不错。
       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作为全球教育资源最丰富的美国,即使是被USNEWS定义为tier 4(第四类大学)的学校在很多专业也是实力非常雄厚的。   其次是英联邦和欧洲。   之所以把英联邦和欧洲放在一起是因为我认为这两种选择不分伯仲。
     英联邦,主要指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教育对这些国家来说是重要的产业之一,为他们带来包括学费、国际学生在其国内对消费的贡献。   因此,这些国家对于国际学生的态度是比较友好的,只要硬件条件达标,那么,就比较容易得到录取。
     由于学科的设置特点,如果留学生希望获得PhD学位的话,那么,英联邦国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因为即使是在英联邦读PhD,能够拿到奖学金的机会也是非常之少。   而欧洲,优势是那些发达国家的优秀大学教育质量同样是非常出色的,而且不少国家是免学费的。
  但不足是语言障碍问题,虽然有些课程是全英文授课,但是生活学习起来仍然不容易。   最后说一下几个非主流,但也适合“留学”者的国家和地区:加拿大,新加坡,香港。     加拿大,教育制度介乎于美国和英联邦之间。
  录取政策上对于硬件要求较高,如果达不到学校要求的硬件水平,则难以被录取,不如美国灵活人性。   但教育和培养模式与美国非常相近。加拿大大学的缺点是教授们不会像美国那样多数人占据着学术圈的核心地位,所以,对求学者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优点是如果不想读PhD,又希望获得奖学金,加拿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新加坡在教育体系和筛选制度上与美国相似,奖学金也较为丰厚,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只有新加坡国立和南洋理工两所世界顶尖的学校,其他可选择学校较少。
     香港,制度同英国很接近。区别在于由于经费比较充足,所以,奖学金比较丰厚。     这几个选择对留学生来说,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如同“鸡肋”。   牛人用其作保底学校,实力不足又想接受最顶尖教育的学生又很不容易申请。
     所以,如果你是申请美国无望(比如没有准备GRE,或者GRE成绩很不理想,达不到美国最低线),又需要奖学金才可以完成学业,那么,这几个国家的部分实力突出的学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资金的权衡   资金是留学选择和留学战略制定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中国学生,在此我把人群分为三类进行说明:   1)经济条件雄厚   如果家中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拥有充足的教育投资预算的话,对申请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先天优势。
     在此我仅从教育花费及基本正常开销角度进行说明,想在国外开Porsche,用LV的消费我不做讨论。     如果是正常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开销,不进行任何勤工俭学,按照一般来说,不同国家虽然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一年40万人民币可以cover所有国家90%学校的费用了。
     因此,如果是4年的本科生,那么,准备120-160万是足够了。如果是研究生80-100万也够了。     2)迫切需要奖学金   对于家中富余资金不超过10万的家庭来说,如果想留学基本上就需要自食其力,必须申请到奖学金。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对申请者来说只有一条路,拿到全额奖学金。   因此,主要推荐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   当然,如果你们系或者你自己能够认识某个欧洲或者日本著名大学的教授,他们愿意支付你的全部留学费用,那么,这也是一个选择。
       如果能够得到这种形式的资助,那么将不需要家中准备任何资金了。(当然,出去的单程机票有可能需要自己准备)   3)经济条件一般   如果家中富余资金在20-50万左右的话(我相信国内多数留学人群家庭的经济实力在这个档次),选择起来就需要慎重一些了。
     如果读本科,那么,英国有点不适合了,一年30万左右的费用,3年下来肯定会超过家里的财政预算。  只能选择美国。   而且美国需要重点考虑LAC(美国特有的本科教育制度,中文叫文理学院或者私立独立学院),大U(即USNEWS排名中的那些综合性大学,即University of xxx之类的)基本是不会给国际本科生奖学金的(当然,像常春藤那些,甚至会给全奖,但竞争可谓惨烈,如果没有绝对实力,不建议把他们的奖学金纳入自己的财政预算中。
       如果研究生,那么可选余地比较大。如果英国,一年下来,自己打打工,费用应该可以控制在20万/年,1-2年的Master课程是可以承受的。   如果是美国的话,费用会在15-30万/年。
  但美国的费用是弹性最大的一个国家,因为学费多为一个学期一交,学费一个学期在7-10万,如果自己能够在课余和暑假寒假期间勤工俭学的话,生活费基本能够自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其实是花费最小的一个国家。
  当然有个前提,就是能够在承受学业的巨大压力下有精力去打工。   (客观说学期内不太容易对一般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的,而寒暑假还是比较现实的)如果能够申请到奖学金,那么,资金压力将会小很多。   其实,美国学校大多数只要求国际学生(读研究生的)提供第一年的资金担保,因为他们其实都知道,学校有大量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不因为钱的问题而辍学。
       在不少美国人的眼中,读书是自己的事情,父母没有义务支付孩子的大学费用,需要孩子自力更生的。   总体概况来说,西方人的思路是比较实际现实的,投资回报率高的专业(即毕业后收入高的专业,如设计、MBA之类的),学费很贵,也不会设置特别多的奖学金。
     所以说,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那么,自己就有优势去主动选择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较为有利的学科和学校。     根据我的经验,对于美国申请来讲,如果家里的经济条件在承受范围之内的话,选择一个实力更强学校的录取,比选择一个排名靠后学校的全奖对留学生未来的帮助要大。
     虽然学术资源这些学校都不会相差太多,但那些牛校中的教授,同学他们的眼界、思维方式、抱负都会对就读者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学校的校友会对未来毕业时的就业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这些是学校在学术能力培养之外的一个重要优势。
     除此之外,很多国内学生选择PhD,并不是因为自己喜欢做研究,而是因为学校给全奖。   (因为硕士的奖学金要比PhD少很多)可美国的PhD如果没有兴趣的话,读起来将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学生去了之后,很多人宁可冒着得罪老板,得罪学校,对自己国内母校学弟学妹未来申请产生巨大消极影响的风险去转专业,转校的原因。
       如果一开始选择的是Master,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将会小很多。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