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为什么总是企业中制造最被人看不起,工资又最低呢

全部回答

2007-08-19

0 0
    因为制造技术相对已经比较成熟了,工人不需要较多的高技术高知识,就可以进行工作了。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是不会得到高报酬的。脑力劳动创造的利润,大于体力劳动创造的利润,那么薪酬当然会有倾斜。
   如果有些制造业需要工人具有高技术或者高知识,那么还是会获得高薪的。例如高级技师等。   看到评论我答案的人,似乎挺激动。所以就多补充一些。 技术含量和技术知识,不等于高学历!!这一点,先搞明白!学历只是你学习经历的一个证明文件,本身并不等于你具有了真实技术和知识。
  只是相对而言,具有高学历的人,能够更快的适应和学习技术和知识。高学历只是一种理论基础知识,这种基础知识,远远比不上实践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自工业革命以来,制造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产生熟练工人的门槛,已经大大的降低了。 制造业的技术,相对成熟,已经形成了程序化。工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多已经可以由机械化和自动化来实现了。甚至其产品制造质量,要比人工制造更加优秀。工人在这种工业中,无法体现其自身能力价值,只是按照程序设计的步骤进行执行,工人成为了简单的程序执行者。
    只要工人按照程序设计来行动,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就都有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工人是否具有较高技术和知识是无足轻重的。即使是在操作先进设备,也只是对操作工种的不一样罢了,并不能改变其被动执行者的身份。
   有力气的人,干活多的人,是未必能够决定企业生存的。只要工人按照程序走,别去破坏程序,企业的利润是靠程序设计者来决定的。   不能体现人主观能动作用的职位,其实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一头会说话的牛而已。
  牛的力气很大,牛也很勤劳,但是如果人不去规划牛的使用方式,土地是不会有收成的。 很多企业的倒闭破产,并不是因为工人不干活,也不是因为工人不勤劳,也不是因为工人熟练水平不够,而是因为其企业程序设计者出现了问题。
     越是老产业,其工作程序越稳定;越是新产业,其工作程序越不稳定,在这种程序不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更多依靠其工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来获得最优化的生产模式和最优的产品质量。
   工人的技术和知识,并没有绝对的落后,而是相对的落后。现代任何一个熟练的产业工人,如果把他们放在工业革命初期,都是最优秀的顶尖人才。  因为那个时代的工业技术不成熟,需要熟练工人来保障其产品质量和制造模式。
   举几个例子,机械工业的技术是比较成熟的,其制造工序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工序,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工人不需要去违反这种工序,只要按照这个工序一步步的操作就可以了。所以机械产业中的各个企业,其工序基本上大同小异。
    其产品质量也基本是相近的。例如,轴承的加工制造,其工序基本是大同小异的,只是在材质和设备精度等非人参与方面上有差异。 当然,虽然这种工序是比较成熟的,但并不是说它是铁律,在不同的现代科技下,它的最优模式也会出现变化。
  那么,这就需要工人和管理者时时研究最优模式。  一般情况下,这都是管理者做到的;但是如果工人肯多学习多分析,也可能会有发明,只是这种概率是比较小的。 同样是机械行业,一些制造模具的技师,则另有不同。
  因为虽然模具的大体工序也是千篇一律的,但是在具体制造成型工序过程中,需要工人的主观参与。对于工序的排列搭配布局,不同的技师会有不同的理解,也就产生了相差较大的产品质量。  这种质量的体现,是依靠技师本人能力来体现的,那么显然,技师的知识价值得到了体现,必然应该获得高薪。
  而假如模具制造也实现了工业化程序化,那么技师必然会和低级工人一样,干的再累,也是低薪。 如何来分类主动能力和被动能力,笼统一点说,就是在相同的技术,相同的工序,相同的设备下,如果不同的人,产出质量相差较大的产品。
    那么就说明,这种质量不是工序决定的,而是具体的人决定的。 例如钻石加工工人,同样的设备,同样的工序,有的工人加工的钻石质量好,有的工人加工的质量差。这就说明钻石的最终质量是靠工人自己的能力来实现的,那么他就体现了他的知识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一种产品制造技术一旦成熟了,形成了程序化。  那么就很有可能实现自动化生产。这样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在自动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熟练工人的存在价值已经很小了。
  他们的熟练能力,已经被自动化所取代,甚至形成无人化生产。这种无人化,并不是说没有工人了,而是指没有制造工人了。所谓的自动化设备操作工人,与其说是在亲自动手制造,还不如说是在管理设备运转更合适。
     放在世界产业范围内,相对而言,制造业是技术最成熟的,是最稳定的,因此也就是最廉价的。 即使一个企业拥有独家技术,同时工人也没有机会泄漏这个技术,那么只要这个技术是成熟的,不需要工人的主观参与,这个企业的工人,一样是低薪的,最多就是相对其他企业工人高一点。
     顺便提一下houhanlin1978的错误。只有技术熟练成型后,才会形成大规模工业化。假如技术不是稳定成型的,而是变化的,那么你压根也形成不了大规模工业化。例如CPU制造,由于其技术不断变化,无法形成成熟稳定的局面,所以只有最先创新的人才可以制造CPU。
    而其他技术很落后的企业,即使有再多的资金,也绝对不会去建立CPU工厂,因为决定其盈亏与否的,不是资金、工人和质量,而是技术创新。大规模工业化,一般是在技术成熟稳定后,投资者可以利用其企业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等来实现利润和竞争。
  技术变化越小,越容易实现大规模工业化。   供需矛盾是一种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如何实现和如何控制,则不是规律本身可以阐述清楚的。CPU的制造,就在于用技术创新来保证市场始终供小于求。
  没一次的新产品推出,都会使得市场供小于求,从而获得暴利。当预计市场能够定型其技术的时候,新技术立即推出,从而把原有产品淘汰掉,使得CPU始终做到供小于求。  CPU工厂的工人,本身也不具有较多主观参与作用,但是由于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需要其工人对不同新产品具有迅速适应能力,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主观参与,因此相对薪水较高。
  

2007-08-19

60 0
原因很简单,从事这项事业的企业多,就业人多,成本高,国家对于工资的控制,物价的关系。。。。。如果做这工作的人少了,自然工资就多了。不是让你去做什么,而是实话实说。是符合经济学的说法的。也就是说,是经济学里说的。不是我说的。工资的订立要看企业成本和经营情况而定的。只要有漏洞,工资就高不起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