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举制度的问题!
我来回答,没有参考文献,都是我的记忆,所以,有错误的地方还请指正。
在这三种考试之前还有一级考试,叫童生试,一般是县一级,考中着叫生员,也就是秀才。没有秀才功名的都叫童生,与年龄无关。
秀才的待遇就是不能随便被抓,犯罪要首先革去功名,才可以逮捕审讯(有点象现在的人大代表)。 再就是有了功名,起码去教个私塾可以拿个高工资。
乡试是一个省的考试,参与的是生员,考中着称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是每三年一次(还有恩科,就是皇帝有重大好事时恩赏的一科),参与着是举人,也有贡生。取中着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员。
所有会试合格着会立即参加殿试,就是在金殿上考试的
意思。 通常由皇帝亲自主持。
考中着叫进士。按成绩分为三甲。
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肯定进翰林院。是读书人的最终梦想。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大多数进翰林院,以后在京城,升官的机会会大一些。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就是所谓同进士,一般会被委任为知县,几乎没有机会留在京城。 (但也有例外,如曾国藩)
一般主考官取中的都会去拜主考做门生。这是进入官场找靠山最容易的方法,一起考中的都是同年。
进士因为是皇帝亲自取中,所以进士出身的会称自己做天子门生。
中举人就可以在家乡的街道上立旗杆,没听说过,估计有。因为中举以后就可以被叫做老爷,有了中进士立即做官的可能,就算考不中进士,也可以候补做官的。
并且说老实话,中举其实很难的,肯定比现在考大学难,大概比现在除北京外的考生考清华北大的机会略低一些。
。
[展开]
你是要写论文么?我基本上赞成天狼星说的。
脑子进水着!闪!
我的答案
1:
据记载,科举制度始于汉代。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所谓乡试,指的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轮到乡试这一年,就叫“乡试年”。
由于乡试一般在秋季举行,故又叫“秋试”。一般童生或儒生先在县或府里参加院试,考取的为“生员”,叫“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秀才要通过本省学府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异者才可参加乡试。
乡试考中即为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为“亚元”。
所谓“会试”,是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的考试,也称为“春试”。由皇帝特派主考官主持,参加会试的必须是举人
,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员,会试后一般要举行复试。
殿试是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策问的考试。考中的为进士。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又称为黄甲。第一甲赐进士及第,录取三名。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后,根据成绩,由朝廷授予不同职位。
2:
天子门生可以就是在殿试中取的功名的人,都可以叫天子门生
3:
至于你问的门生意义就很广拉
可能是你读书时的老师,你就是他的门生
可能在监考你的考官,为拉拉近关系,也可以叫他的门生
这个门生的含义很广,要看在那用拉,在很多地方可用
4:
可以,但是在明清以后就没什么拉。
因为那时的功名可用钱买,所以并不是很难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
请你自己在去理解下拉。
[展开]
侃侃八股呀
看来你的问题是故意出给我们的,谢谢你想让我们了解这么多的东西!!
真正的朋友是,当你快乐时,他能跟你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当你伤心时,他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