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阿奎怎样让哲学与神学相联?
圣托马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天主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1人物生平编辑
托马斯·阿奎那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 他大约在1225年初,出生于那不勒斯王国的Roccasecca城堡,该地的...全部
圣托马斯·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天主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1人物生平编辑
托马斯·阿奎那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贵族家庭,母亲一脉可以溯源到神圣罗马帝国的霍亨斯陶芬王朝。
他大约在1225年初,出生于那不勒斯王国的Roccasecca城堡,该地的领主正是其父兰道夫伯爵。他的叔叔西尼巴尔德,是附近卡西诺山本笃会修道院的院长。于是伯爵一家寄望托马斯长大后能侄承叔业。
在当时,这也是贵族子弟出人头地的一条常见途径。
阿奎那在五岁时进入进修院学习,十六岁时于那不勒斯大学,学习了六年时间。期间,他出乎意料地加入了多明我会,该会和方济会共同对欧洲中世纪早期建立的神职阶层发起了革命性的挑战。
阿奎那的这一转变令其家族感到不悦;在去罗马的路途中,阿奎那被他的几个兄弟逮住、押送回圣齐奥瓦尼城堡,并在那里监禁了一两年,以迫使他放弃自己的志向。根据最早有关阿奎那的传记的记载,他的家人甚至安排娼妓去诱惑他,但他不为所动。
在教皇诺森四世的干预下,最后其家庭还是妥协了。十七岁时,他终于穿上了多明我会会服。
他的师长看出阿奎那在神学上天赋秉异,1244年便送他去科隆的多明我神学院,师从大阿尔伯特学习哲学和神学。1245年,他跟随大阿尔伯特去巴黎大学三年。
在这段期间阿奎那也卷入了大学与天主教修士之间有关教学自由的纠纷,阿奎那主动抵制大学提供的演讲和小册子。当教皇获知这起争议时,多明我会挑选了阿奎那作为辩护者。阿奎那在辩论中大获全胜,击败了当时相当知名的大学校长圣阿穆尔的论点。
阿奎那接着取得了神学的学士学位。在1248年他返回科隆担任讲师,这一年是他的著述和公务生涯的开端。与哲学家大阿尔伯特的共事经历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将他造就成睿智的学者,并终身跟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方法论。
1252年阿奎那前往巴黎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当时大学的教授联会对托钵修会的攻击,他遇到了相当的困难。但最终仍于1256取得学位和教职;后来他与友人Bonaventura一起取得神学博士学位,在巴黎、罗马和一些意大利城市教了几年书,并且开始著述。
自此以后,他开始了劳碌的生活;他在自己的修会里积极侍奉,频繁地旅行和讲学,并且经常向教皇提出有关各地政务的建议。
1259年,他在Valenciennes教区取得一个重要职位。在教皇乌尔班四世的请求下,他又移居罗马。
1263年,他出现在伦敦的多明我会中。1268年,他又前往罗马和博洛尼亚讲学,并且投身于教会的公共事务中。
在1269至1271年间,他回到了巴黎。除教书外,还管理教会事务,并且做他的亲戚——法国国王路易八世的国事顾问。
1272年佛罗伦萨提供一个让他在当地教区内选择座堂的机会,他担任了修道会的院长,并且应查尔斯王的请求,在那不勒斯担任教授职务。
在这些年里阿奎那每天不停的进行传教,并且写下许多的训诫、问答集、以及授课笔记。
他也开始撰写他的大作《神学大全》。教会曾提供他那不勒斯的大主教和卡西诺山修道院院长的职位,但都被他婉拒了。[1]
2哲学观点编辑
阿奎那的哲学对于之后的基督教神学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天主教。
阿奎那的思想也对西方哲学有重大影响,他保存并且修改了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思想。在哲学上,他最重要的著作是《神学大全》,他在这一书里详细阐数了他的神学系统。
知识论
阿奎那相信“任何能使人类认清真理的智慧都是由上帝所先行赋予的”。
不过,他也相信人类天生便有能力在没有上帝启示的帮助下了解到许多知识,即使这种知识一直被启示亦然,“尤其是与信仰有关的事物上”。阿奎那属于亚里士多德学派、以及经验主义者,他也大为影响了之后这两个学派在西方哲学界的发展。
神迹
阿奎那相信上帝所给予人类的启示可以分为两种:一般的启示以及特别的启示。一般的启示可以透过观察上帝创造的自然秩序而获得,这样的观察可以透过逻辑思考而获得重要的结论,例如认知到上帝的存在。
阿奎那也曾提出一个知名的“五个证明的方法”(Five Ways),用五个例子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第一,从运动这个事实,推出一个“不动的推动者” 。所有东西都在动,世界万事万物都在别的事物的推动下处于运动变化。
哪一个事物是第一推动力呢?所有的事物都还没有变动之初,是谁使它们变动呢?寻根溯源,必然存在一种不需要外力来推动、却能推动外在事物的第一推动力,那就是上帝。
第二,依据因果性原则,从结果推出一个“第一因”。
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许许多多存在的事物,但它们之所以这样存在是有其形成的原因的。所有原因又有其存在的原因,最终的那个没有原因的原因就是上帝。
第三,从许多只具有偶然性的事物,推出一个“绝对必然的存在者”。
有些事情有可能性而没有必然性,但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最终发生时是有必然性的。偶然的事情为何发生?偶然的事情一发生,可能性就变成必然性,使可能性变成必然性的背后因素就是上帝。
第四,依据优越等级性原则,从不完美的经验事物推出一个“最完美的存在者”。
万物的至善、至美、至真,其最高目标就是上帝。
第五,目的论证明。自然界为什么不是混乱无序的,而是有序和谐的呢?为什么会又为什么需要这样呢?它的背后必然推论出存在一个有目的的宇宙“设计者”。世界秩序的设计者和统管者就是上帝,这种设计和管理是为了达到人类无法完全理解的上帝的某种目的。
但阿奎那也强调完全理性或逻辑地证明“上帝”是不可能的,上帝的存在更多来自启示,或者说是信仰,他本人认为这些只是指向上帝的方向和路标。托马斯阿奎那认为通过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自然察觉:上帝的存在是一个自明的、必然的真理,而否认上帝之存在势必导致逻辑上的自相矛盾。
就逻辑特征而言,这种论证是一种经验性的证明方式。它的出发点不是建立在信仰之上的定义或抽象概念,而是毋庸置疑的经验事实。
虽然人可以透过对一般启示的逻辑思考认知到上帝的存在、以及一些与上帝有关的事物,但有一些其他知识必须是要透过特别的启示才能得知的。
在阿奎那来看,耶稣基督显示了上帝的存在便是特别的启示之一。而许多基督教的重要神学基础,例如三位一体的概念,也都需要透过教会和经籍的传播才能得知,而不能只透过逻辑思考获得。
在本质上,一般的启示和特别的启示其实是可以互相补充的,而不是互相对立的。
类比
阿奎那哲学的重要架构之一是有关逻辑类比的理论。阿奎那注意到语言的描绘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单义的、类比的、和模棱两可的。单义的词汇是用以形容两个基本上一样的事物。模棱两可的词汇则是用以形容两个并不相同的东西,并且属于逻辑上的谬误。
而类比则是用以形容有一些相同特征、但又非完全相同的事物。当谈到上帝时一定会用到类比法,因为一些上帝创造的事物是被隐藏起来的(Deus absconditus)、而其他则是被显现出来以让人类观察的(Deus revelatus)。
阿奎那认为我们可以透过上帝所透露的事物(一般的启示)了解到他的存在,但只能够过类比的方法这样做。当我们谈到上帝的美德时,我们只能了解到那些在人类来看类似于上帝的美德的事物,但这些并不完全等同于上帝真正的美德。
伦理学
阿奎那的伦理学是根基于他所谓“行为的第一原则”之上的。在《神学大全》中他这样解释道:
美德代表了一些权力的运用。虽然人们是以结果来评价一件行动的是非,然而权力的结果只是行动而已。因此如果说权力是完美的,这也必须要取决于其行动才行。
阿奎那将审慎、节制、正义、以及坚忍列为人类的四大美德。这四大美德都是自然而与生俱来的,而且它们之间是互相连结的。不过,阿奎那也指出三大神学上的美德:信仰、希望、以及慈善。这三大神学美德是超自然的,而且在他们的目标也与其他美德不同:上帝
神学美德的目标是上帝本身,上帝是所有事物的尽头,超越了我们的理性所能取得的知识。
在另一方面,智慧和道德的目标则可以为人类理性所理解。神学美德也因此与道德和智慧相当不同。
除此之外,阿奎那将法则分为四大项:永恒的、自然的、人类的、和神授的。永恒的法是上帝治理所有生物的根据,自然的法是人类在永恒法则中的“参与”部分、并且可以透过理性得知。
自然法也是根基于他的“行为的第一原则”上:
…所有法的基本原则是:美德要被促展并行使、邪恶要被避免。所有其他自然法的原则都是根基于此。
而生存和繁殖的欲望则被阿奎那视为是基本(自然的)人类价值观的基础,所有人类的价值观都是由此衍生。
人类的法则是属于实际法,只能套用至人类。而自然法则可以套用至政府和社会上。神授法则是上帝透过经籍给予的启示。
阿奎那否认人类对于动物负有任何慈善的责任,因为动物并不属于人类,否则以它们为食也是非法的了。
不过这并不表示我们有权利虐待它们,因为“残忍的习惯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待其他人类的方式。”
3神学编辑
阿奎那认为神学是一种科学,以文字记载的经籍和教会传统作为学术的基本资料。而这些基本资料则是来自于上帝在漫长历史中给予人类的启示。
信仰和理性虽然是不同的、但却是互相关联的,这两者是研究神学资料的主要工具。阿奎那相信这两者是研究神学所不可或缺的,更确实的说,若要了解有关上帝的知识,信仰和理性的交叉点是必须的。阿奎那混合了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的原则,主张应该理性的思考并研究自然,就如同研究上帝启示的方法一样。
依据阿奎那的说法,上帝透过自然给予人类启示,也因此研究自然便是研究上帝。而神学的最终目标,在阿奎那来看,便是要运用理性以理解有关上帝的真相,并且透过真相获得最终的救赎。
上帝
阿奎那认为上帝的存在并非可以不证自明的,但却也不是无法证明的。
在《神学大全》中他提出了证明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据,这个理论又常被称为“五个证明的方法”(quinquae viae)。
在讨论到上帝的本质时,阿奎那认为证明上帝的最好方法,便是先排除那些不可能是上帝的东西,这个方法又常被称为否定神学。
他提出了五个上帝可能拥有的属性:
上帝是简单的,并没有各种组成的部位,例如身体或灵魂、或者物质和形式。
上帝是完美的、毫无破绽的。亦即,上帝与其他事物的差异便在于完美无暇这个特征上。
上帝是无限的。亦即,上帝并没有如其他事物一般有着实体上的、智慧上的、或情绪上的限制。但这个无限与体积或数量上的无限并不相同。
上帝是永远不变的,上帝的本质和特征是无法改变的。
上帝是一致的,上帝自己并没有多样的特征存在。上帝的一致性本质就如同上帝的存在一般。如阿奎那所说的:“‘上帝存在’这段命题必然是真的,其主题和结论皆为如此。”
阿奎那的这个证明方式也是来自于其他许多之前的思想家,如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Maimonides)。
三位一体
阿奎那主张上帝是完美又完整的,而且也可以以三位一体概念完整解释。这三个不同的位格(圣父、圣子、圣灵)由他们与上帝的联系所构成一体。圣父借由自我意识的联系产生圣子,而圣父和圣子接着又产生永恒的圣灵,圣灵“拥有神授的爱戴上帝、爱戴圣天父的本质。
”
三位一体的存在并不与现实世界分割,相反的,三位一体的存在便是用于传递上帝的启示以及美德给人类。而这种传递则是透过化身而成的耶稣基督以及透过内心的圣灵(三位一体本身的精髓),并且由那些有被上帝救赎经验的人所进行。
耶稣基督
在《神学大全》里,阿奎那也讨论到了耶稣基督,他首先讲述了圣经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并且描述人类原罪的负面结果。耶稣基督化身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类的本质,协助人类移除他们身上“原罪的污染”。
“神圣的智慧认为上帝应该化身为人,以这个单一而相同的化身改变人们并且提供救赎。”
阿奎那也批评了当时许多对耶稣基督抱持不同观点的历史神学家。在回复异端Photinus时,阿奎那指出耶稣是真的出自神授的,而不只是一个凡人。
另一个异端学说领袖聂斯脱里认为上帝只不过是寄居了耶稣的肉身,阿奎那则回复道上帝的完整乃是耶稣的存在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阿奎那也曾主张耶稣具有一个真正的(理性的)人类灵魂。这个说法使得耶稣有了双重的本质,也使阿奎那与阿利乌的理论产生矛盾。
阿奎那也反驳了欧迪奇所提出的双重本质在化身耶稣结束后依然存在的主张。阿奎那认为这两个本质是同时存在的,但在同一个人类躯体里却是可以清楚辨别的,这个说法也与摩尼等人的理论产生差异。
简而言之,“基督有一个与我们相同本质的真实躯体、一个真实的理性灵魂,但除此之外还多出了完美的神性。
”也因此,耶稣基督是统一的(三位一体)、但也可以是多重的(两个本质、肉身和神性的理论)。
人生目的
在阿奎那来看,人类存在的目标是要与上帝结合并且建立永恒的连结。更具体的说,这个目标可以透过“乐福直观”(beatific vision)达成,乐福直观代表的是当人了解到上帝的本质,因而获得了完美、无止尽的幸福的境界。
这个境界是在死后才能达成的,是由上帝给予那些在世时透过耶稣基督教诲而获得了救赎和赎罪的人的礼物。
这个最终的目标也与人在世时的作为有关。阿奎那指出个人的意志必须被指挥朝向正确的方向,例如慈善、和平、以及神圣,他认为这是达成幸福的途径。
阿奎那以幸福的观念作为他有关道德生活的理论的轴心。意志与目标在本质上是互相联系的,因为“意志的正直可以指挥人类正确的走向最后的目标(乐福直观境界)”。那些真正试图了解并发现上帝的人也必然会爱慕上帝所爱慕之事物,这样的爱慕则需要人在每个行为的选择上坚持贯彻道德并承受结果。
4名言编辑
Nihil est in intellectu quod non prius in sensu。 (没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经由感觉而获得的)——托马斯·阿奎那。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