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如何鉴赏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作者: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全部回答

2016-06-25

83 0
    这也是一首陆游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诗的题目交代了写作时间和地点,犹如诗的创作背景一般。诗人写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诗人也因为“好谈恢复”的罪名被罢官,居住在绍兴地区的农村。
  此时他心中惦念中原地区的人民,希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诗的前两句写想象中的景色:黄河东流入海和高耸的五岳山峰。其时黄河和五岳中的四岳都在金人的统治范围内。
  诗人描写想象中的这些景物,有挂念祖国大好河山之意。古人以八尺为一仞,诗中“三万里”、“五千仞”都是虚指,而“入”字则体现出黄河的生机勃勃,“摩”字体现出五岳的高耸。   诗的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那些在金兵统治下的百姓。
  这些百姓自称是宋朝的“遗民”,每天望着金人的铁骑来回驰骋,整日以泪洗面。他们总是盼望着有一天宋朝的军队能够打回来解放他们。然而,在这种望眼欲穿的等待中,一年又已经过去,王师依然没有前来的迹象。
   这些北宋的遗民,虽然在北宋王朝的统治下受尽剥削和压榨,但是面对野蛮的金人,面对这些来自北方的游牧部落,在语言上无法与之沟通,在文化上差别迥异,因此,他们当然是希望宋朝皇帝的部队能够打回来。  这一点不是诗人的主观想象。
  宋张孝祥曾经出使过金国,他在其词《六州歌头》中写道:“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 倾。”反映了同样的内容。可见陆游的这种想象并非无凭无据。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