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个傻子怎么办我孩子今年20
当然有意义。。 问题在于周围的人,这个社会有没给这个机会他们去贡献。。 外国的话有很多政策措施激励智障,残疾的人自力更生,贡献社会的。。 既为同类,应该尊重他们。。。
生活的意义,不是你给他的。 。。 是他自己去寻找的,有些人觉得去爬雪山是送死。。。 有些人却把爬雪山当做是人生的意义。。。 弱智的人,他也有他自己的生活。。。 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需要他自己去寻找,而不是我们来评判 。
智障孩子(即你说的傻子),意识不到自己属于另类,所以,一切痛苦和不幸只能由家长来承担。 来自全国不同领域的专家呼吁社会给予智力残疾人以更多的关爱。目前,很多智力残疾人,他们大都需要在亲属的监护下生活。专业...全部
当然有意义。。 问题在于周围的人,这个社会有没给这个机会他们去贡献。。 外国的话有很多政策措施激励智障,残疾的人自力更生,贡献社会的。。 既为同类,应该尊重他们。。。
生活的意义,不是你给他的。
。。 是他自己去寻找的,有些人觉得去爬雪山是送死。。。 有些人却把爬雪山当做是人生的意义。。。 弱智的人,他也有他自己的生活。。。 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需要他自己去寻找,而不是我们来评判 。
智障孩子(即你说的傻子),意识不到自己属于另类,所以,一切痛苦和不幸只能由家长来承担。
来自全国不同领域的专家呼吁社会给予智力残疾人以更多的关爱。目前,很多智力残疾人,他们大都需要在亲属的监护下生活。专业人士认为,成年智力残疾人的就业和未成年智力残疾人的教育问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
只有得到全社会的特殊关爱下,智障人士才会拥有多彩的生活!!
何谓智障?
智障人士在童年的发展是较为缓慢,亦不可能发展至一般人士的充分智商。弱智所引致的缺陷可能轻微,亦可能严重。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该等人士到了成年期,其智商的发展亦不会超越一名孩童。
严重缺陷发生的次数较少,而中度缺陷所发生的次数较为多。中度缺陷的范围甚广,其领域距离“正常”亦不一。
智障人士的成因:
形成智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胎儿在母体内之生长过程中,遇到不正常的生理发展,例如唐氏综合症便是受到细胞核中之额外染色体所影响而形成的;
(2)母亲在怀孕期中遭遇意外而受伤,或者患上疾病,如:德国麻疹、他的婴儿亦有可能成为智障;
(3)母亲在生产过程中遭遇困难,致婴儿脑部缺氧太久,引致脑部受损,该婴儿亦有可能成为智障;
(4)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意外或染上脑膜炎,致脑部受到损害,均有可能成为弱智。
智障者的等级:
普通可分为三级:
轻度智障:智商50--70
中度智障:智商25--50
严重智障:智商25以下
智障人士学习方面之特征:
1、 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注意广度特别狭窄。
2、 记忆力差,短期记忆功能短拙。
3、 思考与领悟力迟钝,缺乏抽象的思考能力。
4、 缺乏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5、 联想力弱,学习转移困难。
6、 不善于启发学习。
7、 不善于组织学习材料。
8、 言语能力发展迟缓,说话时常遗漏字,词汇贫乏,层次不清,发音不正。
9、 动作迟缓。
10、持久力低。
11、想象力贫乏,创造力弱。
12、若有错误亦不易改正,反让错误印象先入为主。
13、缺乏信心,依赖外助,期待失败。
教育和训练智障人士的原则
1、多利用活动和游戏的学习方式,使教材趣味化,令智障人士能亲自尝试,从中体会及获得实际的经验。
2、多利用教具及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尽可能把抽象事情具体化,使他们能巩固所学。
3、教材应尽量利用实际的事例及与他们日常生活有关的资料,使他们感到切身的关系,引起其学习兴趣,并能将所学灵活运用,有所变通。
4、教学宜循序渐进,使智障人士对教材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更进一步懂得如何于日常生活中应用。
5、施教时不应太着重于科目上之差别,应多运用单元教学法,使学习更趋自然和完整。
6、施教程序可根据智障人士个别的学习能力作出适当的调整。
7、运用行为矫治法的原则去帮助他们学习,例如先找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当他们做得对的时候要给予即时奖赏。
教育和训练智障人士的重点:
1、客观地评量智障人士的学习能力及特殊困难。
2、培养智障人士的学习自信心。
3、注意各种基本训练,如注意力训练、感官训练、动作训练、言语训练等。
4、以自我照顾能力之训练为优先。
5、尽早开始职业训练。
6、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工作态度。
7、趋向常态化,帮助智障人士过一般人的生活及享用社会上的公共设备。
志愿者(也包括智障者的亲人)在服务中应有的准备:
1、义工应该明白,智障者与常人有同样的需要,他们需要爱、安全感、舒适的生活、密切友好的关系,有机会发展其技能及信心等。
义工的工作就是认识服务 对象的需要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2、智障者并不等于受助者,他们也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贡献出来,服务其他需要 他们服务的人。想一想,有什么服务可以让智障者与你们一同工作的;
3、大部分智障者的活动均较缓慢,而他们学习的速度也较正常的人迟缓,所以 义工需有极大的耐心,不断鼓励弱智者去学习;
4、对待智障者要有爱心,视他们若朋友。
耐心与他们沟通,争取他们对你的信 任;服务时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5、尽量学习,遇到困难时,应向机构成员一同商议解决的办法;
6、要有自觉性及责任感。在团体活动中要能照顾到个别弱智者的需要,了解服 务的真正意义而不计较表面的成效。
为弱智人士创造空间──由改变态度做起
对待弱智人士的基本态度
经济兴旺时,弱智人士尚有就业空间,当经济衰退时,低技术劳工首当其冲,惨被淘汰,弱智人士正属于这样的一群。
在经济衰退时,我们该如何改善弱智人士的就业情况?在询问这一个问题时,或者我们应该先问,我们该抱甚么态度看待弱智人士?有人会认为,他们是受保护的一群,应该加以特别照顾,他们在社会的权益,应较平常人多,君不见社会上不少团体,大声疾呼,争取弱智人士的各种权利。
他们充当弱者的角色,接受社会救济,只会耗用社会资源,从不对社会作出贡献吗?我们抱持这样的态度看待弱智人士,这种态度正确吗?
看待弱智人士,我以为应该以平常心,不应该载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视他们为特权的一族,高人一等,固然不应该;相反,视他们为被欺压的一群,惨受剥削,动辄便为他们抱不平,做出了击鼓鸣冤式的举动,这样也不应该.如何对待弱智人士?这就正如我们对待朋友的态度一样,弱智人士也和普通人一样,有勤力的,也有懒散的;有负责任的,也有不负责任的.有的弱智人士可能真的不适合某份工作,或表现太不济,或犯了大错,遭雇主辞退,报章或一些压力团体便把这些个案加以大肆渲染,说雇主如何歧视弱智人士或欺压弱智人士,弱智人士受到无理对待等,这种报导方式反而促使社会大众对弱智人士失去信心。
以为是帮助,谁知帮倒忙
矫枉过正的后果,是没有主雇主胆敢尝试雇用弱智人士,因为他们害怕一旦发现弱智人士不合用,却不能辞退他们,试问,谁希望受到报章的攻击,冠以歧视弱智人士的污名?因此,一味为弱智人士鸣冤抱不平,到头来反而害了他们,没有雇主肯聘用他们。
需要接纳、尊重和信任
弱智人士需要的,是接纳、尊重和信任.我觉得现时社会的普遍现象是,大部份人其实不了解弱智人士,不明白他们需要.弱智人士需要的,不是同情,不是怜悯,不是施舍,正如马斯洛(Maslow)的需求金字塔所描述,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就现时香港社会的情况而言,一般人对待弱智人士态度,停留在极低的层次,不把他们看作完整、独立、有血肉感情的人,以为他们只寻求生理的需求,只求温饱便足够,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只停留在最低的层次,换句话说,一般人没有把弱智人士以常人看待。
(据马斯洛需求金字塔论,人有多种需求,分为不同层次,当人满足于该种需求时,即产生高一层的需求,此等需求层次,由下至上,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隶属与爱需求、自尊需求、知识需求、美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弱智人士其实也和你、我一样,不需要别人刻意同情,只要别人接纳、信任和尊重。
如何信任、接纳和尊重弱智人士?
主要是我们在生活态度方面,不要再给他们弱者的定位,视他们为接受帮助的对象,相反,是相信他们,相信他们也可贡献社会,放手让他们干,让他们发挥所长。
弱智程度,各有不同,社会应加注意
弱智人士,弱智程度各有不同,大致分为轻度.中度和严重三种,轻度弱智的,能力较高,可应付简单的工作,例如侍应、清洁之类,只要雇主给予他们机会,他们大可胜任工作。
中度弱智的,应加强训练其自我照顾能力,训练其自我照顾,至于严重弱智的,专人服侍,无可避免。
改善训练,可投入社会工作
现时弱智人士训练学校和庇护工场的环境,与现实环境比较,距离很大,形成训练与实际脱节,以致就业市场未能吸纳轻度弱智的劳工。
在制度上,导师的过份照顾,导致当学员遇到任何大小问题,实时向导师求救,导师实时加以援手,学员未受真考验,在独立环境下工作,尤其当工作出现困难时,他们的应变能力,并不足够。
放胆由他们干
本人建议,当弱智人士在工作时遇到困难,导师应先让学员尝试自己想办法,此举可训练其独立精神,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导师不会时刻在旁,马死落地走,弱智人士到时也得靠自己。
据笔者一个弱智人士训练学校导师朋友所言,弱智人士其实也和常人一样,能力有高低,他们能力差距十分参差,有的被人高估了,有的被人过份低估,但普遍社会人士都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有的轻度弱智人士,其实不逊色于常人,只是一向以来,训练学校及庇护工场给予他们的「照顾」过多,当弱智人稍遇困难,导师即予援手。
低估了弱智人士的能力,其实弱智人士解决问题的能力,远高于一般人的想象。
丝毫受损,千夫所指
弱智人士的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在一般情况下,学校和工场要顾及学员的安全,不能使他们有丝毫受损,即使在训练期间学员遭到任何损伤,家长很多时都过份担忧其子女情况,以致投诉导师,指其疏忽照顾,今日传媒「横行」,夸张渲染报导比比皆是,当学校或工场有意外发生,导师必须承受很大压力,成为众矢之的,受到弱智人士家长和舆论的猛烈指责,在千夫所指的情况下,学校和工场变得小心翼翼,不容许有半点出错,造成导师过份照顾弱智人士,这样一来,弱智人士便丧失自立的能力。
传媒报导,一向态度偏颇
我们对弱智人士存有错觉,与传媒(包括电视、报章、杂志)偏颇的态度报导消息不无关系。如果你加以留意,你会发觉传媒喜欢报导弱智人士的不幸、夸张其受欺压的情况,弱智人士在传媒笔下,是一群惨受欺凌的弱者,他们只会耗费纳税人的金钱,政府须投入大量资源,照顾他们,弱智人在社会的地位,犹如寄生虫一样,毫无建树。
弱智人士可自食其力
但实际情况是否这样呢?弱智人士是否这样不济呢?当然不是。弱智人士当然也会贡献社会,他们有的能自食其力,自组公司谋生,例如经营饮食业或清洁行业,当然他们也有向政府纳税,例如屯门有一个菜市场,便是由弱智人士经营,而且颇有成效。
弱智人士可服务社会
弱智人士并且也会尽社会义务,有的弱智团体,会不时策划和组织活动,服务社会,例如参加中秋节翌日的清洁海滩大行动,或者是举办旅行团,对象是较严重的弱智人士。
弱智人士可夺取金牌,扬威世界
在体育运动方面,弱智人士更是表现超卓,就以特殊奥运会为例,在过去多届的成绩,香港弱智人士组成的港队更是成绩彪炳,为港争光,夺得数十面的奖牌、在乒乓球、田径、篮球等方面,都有优秀表现。
所以,社会人士素来都低估了弱智人士,他们以为弱智人士只有获得,不曾付出,回馈香港社会。其实,香港的弱智人士,大都对香港有建树,只要大众人士抛开对弱智人士的歧见,接纳他们,欣赏他们,相信他们,等到他们社会地位提升,就业情况自会改善。
总结
总之,为弱智人士创造空间,由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做起。朋友,你愿意放下你的有色眼镜,由今天开始,尝试欣赏和接纳弱智人士,给予他们工作机会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