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打孩子后,怎样跟老师沟通儿子
老师打学生就有错
现在这个社会,教师是越来越难当了,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学生,而一旦触犯到学生的尊严,就要受到惩罚。如我校高2007级李老师,刚从师范院校出来工作,工作责任心很强。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很不用心,老师叫他站起来,他不但不站起来,还扬言:“你等着瞧!”李老师气愤不过,用书打了他一下。这下可不得了,那位学生又是打电话告家长,又是找学校领导告状。吃了中午饭,突然给同学说他呕吐了,要上医院治疗(实际上没有一个人看见他呕吐)。 于是叫上四个同学把他送到医院去输液。在医院里,送他去的几个同学就在病房里打牌,直到他的家长赶到医院后才停止。然后,这几个同学并没马上回学校上课,而是到网吧里去打...全部
老师打学生就有错
现在这个社会,教师是越来越难当了,稍有不慎,就会触犯学生,而一旦触犯到学生的尊严,就要受到惩罚。如我校高2007级李老师,刚从师范院校出来工作,工作责任心很强。
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很不用心,老师叫他站起来,他不但不站起来,还扬言:“你等着瞧!”李老师气愤不过,用书打了他一下。这下可不得了,那位学生又是打电话告家长,又是找学校领导告状。吃了中午饭,突然给同学说他呕吐了,要上医院治疗(实际上没有一个人看见他呕吐)。
于是叫上四个同学把他送到医院去输液。在医院里,送他去的几个同学就在病房里打牌,直到他的家长赶到医院后才停止。然后,这几个同学并没马上回学校上课,而是到网吧里去打了两个小时游戏才返校。家长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一味要求老师赔礼道歉,并赔偿医药费。
这位老师到医院看望他两次,并当面道歉。事后,学校给予了这位老师严厉地处罚:扣其奖金一千元,年度考核不合格,推迟一年转正。
老师打学生对不对呢?现在好象不容讨论。一般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冷静,把突发事件留在课后处理,不能和学生当面冲突。
我则认为老师也是人,有着七情六欲,老师也有尊严,需要维护。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的尊严受到威胁,他该不该愤怒一下?中国的现状把老师要求得太高了,好象凡是老师,都应该修炼到没有喜怒哀乐,永远保持谦谦君子或窈窕淑女的形象,不能在学生面前发怒,因为要“愉快教育”呢!愉快教育固然是要的,但不可能永远愉快下去。
教育有时是需要不愉快的,而且,我个人觉得很多时候,在不愉快的时候最有教育效果。中日学生不是在夏令营中比赛过谁更能吃苦吗?结果中国学生输得很难看。这和我们一味的讲愉快有没有关系呢?所以,我觉得中国传统的“黄荆棍下出好人”是有道理的,他至少使用于那些靠愉快教育教育不出来的学生。
笔者的教育生涯中,看到的一些学生被所谓的“黄荆棍”教育好的学生不少。而笔者曾苦口婆心教育不出来的一个学生,当兵不久就因恶习不改被班长痛打一顿后幡然醒悟,给我写忏悔信的。赵老师在课堂上教训了一下那个敢和他提劲的学生,我看比下来教育的效果好。
台湾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题为《棒喝与广长舌》的文章。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他中学时代的两位教师。一位郑老师,属于敢动真格的“棒喝派”。学生从来没有见过他笑脸,从来也没有人见他生过气。
他常常冷冷地立在那里,永远没有表情地等待学生犯错误,然后没有表情地处罚(有时体罚)学生,学生背地里称他为“死人面”。但他不改做法,他的口头禅是:“几年以后,你们就会知道,我打你们,都是为了你们好。
”后来,被他打过的七个学生中,有六个考上了大学。……林清玄最后写到:“回想起我在高中时代与老师间的缘分,我怀念最慈悲的王雨苍老师,也怀念那最严厉的郑人贵先生。”可见刚性的教育有时还是有效的,必要时也是需要的。
可是我们并没有抓住时机教育学生如何做,如何尊重人,而是重点处理老师去了。我认为这样的结果是很糟糕的。成都武侯祠清代赵藩有一幅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值得教育工作者教育学生时深思。对学生的宽严要“审时度势”,即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一味地宽容学生也是要误人子弟的。笔者了解到,这位学生平时就有很多恶习,曾因一件事不满班主任而在寝室的过道上用最难听的话高声谩骂班主任。
这件事情处理后,也有就寝后在寝室里一丝不挂地吸烟的事,还有深夜翻围墙出校上街游逛的事等等。我不禁想问:“这样的学生该不该严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