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军事上运用得当会起到什么作用?
军中一般都不允许饮酒,因为饮酒过度是肯定有损军队战斗力的。晋朝的大将陶侃,南宋的统帅岳飞都严禁部下饮酒。唐朝的都将阳惠元,连皇帝给他和他的部将赐御酒时,都不敢饮。“苟未戎捷,无以饮酒。故臣等不敢违约而饮”。 这说明,即使在封建时代,治军有方的将领也是严格禁酒的。只有在领衔出征之时或庆功祝捷之日,才饮酒为欢。
酒虽不是对敌斗争的直接武器,更不是什么克敌制胜的灵丹妙药,但酒与军事也有密切关系,也有其在军事上的妙用。 战国时“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南朝刘宋政权送“甘蔗及酒”予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而缓解兵戎的故事,均显示了酒在军事交往中(包括国家关系)的特殊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酒还有以下作用:...全部
军中一般都不允许饮酒,因为饮酒过度是肯定有损军队战斗力的。晋朝的大将陶侃,南宋的统帅岳飞都严禁部下饮酒。唐朝的都将阳惠元,连皇帝给他和他的部将赐御酒时,都不敢饮。“苟未戎捷,无以饮酒。故臣等不敢违约而饮”。
这说明,即使在封建时代,治军有方的将领也是严格禁酒的。只有在领衔出征之时或庆功祝捷之日,才饮酒为欢。
酒虽不是对敌斗争的直接武器,更不是什么克敌制胜的灵丹妙药,但酒与军事也有密切关系,也有其在军事上的妙用。
战国时“鲁酒薄而邯郸围”的故事,南朝刘宋政权送“甘蔗及酒”予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而缓解兵戎的故事,均显示了酒在军事交往中(包括国家关系)的特殊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酒还有以下作用:
1。激发战斗的豪情和胆量
在军队庆功、祝捷等情况下,饮酒能给将士们带来无比的欢乐,起到鼓舞斗志的作用。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朝著名诗人王翰的这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描写了军中将士纵情饮酒的欢乐,歌颂了他们大无畏的战斗豪情。既有美酒,又有琵琶声声拨动着将士们的心弦。
他们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安危,愿饮完美酒即战死疆场而无悔。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并“不好酒色”,但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在大雪天里,他却巧妙地利用饮酒谈话的时机,抓住群众的心理,激发大家的斗志,成功地准备和发动了起义,是他重视酒这一工具,并灵活地加以运用的结果。
待到起义胜利时,“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又道出了酒在欢庆军事胜利中的作用。
酒“善助英雄壮胆”,的确不假。荆轲刺秦王、刘邦斩蛇和武松打虎等,都表明酒确实能给人增添斗争时的勇气。
“一语相投解宝刀,少年意气悔吾曹。酒香花气沙场血,半在诗襟半战袍。”适量饮酒,有助于人们作战杀敌。“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既是借古抒怀,又描写出了当时荆轲酒后的豪情壮志。刘邦的胆子并不很大,但史书记载:“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顾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这时,
酒兴与酒力帮助他勇敢地斩了那白蛇。
2。搞赏将士
早在汉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就以酒作为奖励战功的手段了。
在北方,匈奴人“其攻战,斩首虏,赐一卮酒”。在南方,古代的白夷即今天的傣族,每当战斗胜利、斩得敌人首级后,就放在楼下,毕集军校,头插野鸡毛,手执刀矛干戈,绕着敌人首级跳舞,并杀鸡置酒,使巫人祝咒,最后,才“论功名,明赏罚,饮酒作乐而罢。
”历史上,酒是这些民族欢庆战斗胜利时不可缺少的饮料。
古时,军事上有遣将礼,比较隆重,酒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上命大学士李建泰出师,行遣将礼,命辦马都尉万炜以特牲告太庙,上临轩亭,授建泰节剑,备法驾警跸,御正阳门,赐宴饯之……设宴作乐,上亲赐卮酒”。
为了振奋出征将士的战斗精神,除了祭祀太庙、祈求神灵保佑外,皇帝还要亲自授节剑,赐御宴,以卮酒为之饯行,表示帝王对出征将士的信任和激励、关心和祝福。
用酒犒赏将士,常比其他物品更富有激励作用。
传说,西汉大将军霍去病在河西征战有功,受到汉武帝嘉奖,特地派人从长安送去一坛美酒。霍去病是一位英明的统帅,便将御赐美酒倒在一眼泉水中,由全军将士取而共饮。后人为了纪念霍将军这一深得军心的行为,就把这眼泉水命名为酒泉。
当然,传说虽不一定就是历史事实,但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理。它所歌颂的不仅是将军的英明,实际也歌颂了酒的功劳。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下洛阳,俘获了作恶多端、民愤极大的福王朱常洵,军中置酒祝捷。
在欢呼起义胜利和表示对敌人愤慨的情况下,将士们将朱身上的肉割下来,杂以鹿肉烹熟佐酒,称为“福禄酒”。“福禄”与“福(王)肉”谐音,表现了起义军将士对敌人的仇恨,加上酒,大大激发了起义将士的战斗意志。
3。军事权力斗争的手段
酒在军事权力斗争中也有运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曾作为饮酒在军事上的妙用而广为流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宋邵伯温的《闻见录》以及《王曾笔录》、《渑水燕谈》、《涑水纪闻》等书中都有内容大同小异的记载。
赵匡胤之所以能以饮酒谈话的方式轻易地从石守信、王审琦等人手中收回兵权,当然主要是因为他作为帝王,手中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酒作为一种媒介物和润滑剂,方便了主方与客方的联系、创造了适宜的气氛,而且在酒酣的情况下说出关键的活,有其主方攻守两便、客方却防不胜防的奥妙运用。
4。军事结盟
历史上,歃血本是会盟时,双方口含牲畜血或以血涂口旁,表示彼此信用与盟誓。歃血饮酒则是将鸡血或牲畜血滴入酒内饮之,其特殊目的是,结成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同盟。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当与外人结盟时,大都杀牲设酒,对天盟誓,酒中滴入牲、禽之血而后饮,表示贞信无二。
这里面,既有对天地神灵的祭祀与崇拜,也有对酒的作用的重视。壮族民间盟誓时,要杀鸡,滴鸡血入酒,盟誓者同饮此酒,以表同祸福、共生死,称为“饮鸡血酒”。统治阶级在从事军事活动时常利用歃血饮酒而结盟,农民起义的首领们在起义前也常利用歃血饮酒来发动和组织起义。
北宋末年,方腊在起义前,“众心既归,乃椎牛洒酒,召……百余人会饮,酒数行”后,才进一步发动和组织起义。椎牛洒酒就是歃血饮酒。满族在入关之前,每逢出征,必先祭“堂子”、祭关帝,祭时也用酒肉;入关以后,每年夏历二月初一日、十月初一日,还祭坤宁宫的杆神(宫的西南有神杆),皇帝和皇子全冲着西南坐好,每人面前都放着一盅酒、一盘肉,祭毕即饮酒、吃肉。
军事上,以酒施计有时也是克敌制胜的一种有效手段。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在起义以前,就曾利用饮酒刺激过押送他们的秦朝将尉。史载:“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这样,陈胜、吴广就在将尉酒醉的情况下,顺利地实现了打击少数、争取多数、夺取起义初步胜利的目的。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