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楼上的答案是否自己打的字,还是引用的。但我有些异议。 首先玻璃砸成粉也透光,你想,一层和普通玻璃同样厚度的玻璃粉,怎么会不透光呢?只是因为杂乱的折射,使透过的光成了散射状态(类似毛玻璃)。
这种散射是假散射,其实是折射。 当光穿过透明介质时, 其实是光子被透明介质原子的电子吸收, 使该电子的能级升高(跃迁), 然后隔一段时间, 电子又跃迁到低能级, 同时放出一个光子。 这个过程不断地在进行, 直到最后光子从透明介质里出来。
这个解释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光在介质里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真空中慢。 但是电子的跃迁过程是不确定的, 你无法预测一个处在高能级的电子何时跃迁, 如何跃迁。 但很显然, 光子在穿过透明介质后, 保持了原有的方向, 相位, 先后顺序等信息。
而所谓光无法穿越的物体(不包括人工全反射材料),将光子吸收后,利用其能级增加内能,释放出红外线(也是光线)。但人眼无法看到红外线,就认为光"丢"了。其实部分光依旧透了过来(红外线),另一部分光(红外线)被发散到其它方向。
光能(辐射能)转化为物体内能再转化光能(辐射能)的过程很好理解,比如石头被晒热,储存内能后散发红外线。 所以:1透过介质的光,包含的光子并不全是原光子,但透过表面平整的某些介质后,新光子束(光线)与原光子束基本一致,所以人类直觉认为光完好的过来了; 2光可以"穿越:任何物体。
举个例子,可见光光打在铁板上,被转换为红外线"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