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天安门华表有哪些历史意义?

天安门华表有哪些历史意义?

全部回答

2018-02-17

0 0
    “华表”原意为“桓表”凡是初次到京城的人,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多会到天安门前去参观。而到天安门前参观,必少不了一睹华表的风采。立于天安门城楼前的那一对汉白玉雕刻的华表,周身雕刻精致,浑圆挺拔,直冲云霄,并与雄伟美丽的天安门城楼一起,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因此不少人还专门与华表合影留念。  但除见识到华表那雄伟、庄严的外表,你了解华表的历史演变吗?又知不知道天安门前的一对“华表”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华表是一种巨大石柱,主要用来做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的装饰物。
  原为木制的高柱,其顶端用横木交叉成十字,似花朵状,起某种标识作用,故称之为华表。相传华表既能作为道路的标志,又有方便路人“谏言”的作用,出现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  当时,人们在交通要道设立一个木柱,作为识别道路的标志,后来的邮亭、传舍也用它作标识,它的名字叫作“桓木”或“表木”,后来统称为“桓木”,因为古代的“桓”与“华”音相近,因此后世人慢慢地读成了“华表”。
  除能做道路的标志外,华表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让人们在上面刻写自己的意见,也因此华表又叫作“诽谤木”。  根据史料记载,舜在位的时候就有这种诽镑木了。只是当时“诽谤”一词并非今天所有的含义,今天的诽镑之义是造谣污蔑,而古时候诽镑的意思是指议论是非、提意见。
  因此“诽镑木”就相当于今天的“意见箱”。为什么用华表来记载人们的意见呢?因为华表作为道路的标志,通常都会安置在路口,那里人来人往,容易滋生各种争议和意见。  在这里设置华表,有助于君王广泛地听取老百姓的心声,据以实施各项民政措施。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封建君主制取代了原始社会体制,帝王们为树立自已的绝对权威,当然不允许百姓随意对封建王朝提意见了。封建君主将这流传甚广的“诽谤木”形式纳人皇家专用,将大木柱雕刻上龙、云之纹,以表示君王是龙的化身、云海上的天子,安置于皇宫或帝王陵寝之前,成为皇家建筑的一种特殊标志。
    其实,关于天安门的华表,有着更富内涵的传说。天安门共有两对华表,分别立于天安门前后。若你曾在天安门前仔细观赏过华表,你就会发现柱顶上雕刻有一个蹲着的神兽。据说这神兽名叫“吼”,是专门用来守家看户的。
  天安门前华表上的“吼”,兽头面向宫外,其用意是希望君王不要沉溺于山水风流而不理朝政,似乎在对外出游览的君王说:“君王您赶紧回来处理朝政、治理国家吧!”因该兽有着这层意义,因此又被叫作“望君归”。
    而天安门里边的一对华表,其顶端同样也蹲立着一座石兽“吼”。不过这只“吼”,面向北方,朝着宫殿的方向,其用意是劝诫君王不要沉溺于后宫玩乐,要常常寻访民情。因此这只“吼”又被叫作“望君出”。
  这些关于华表的故事,充足地传达了老百姓希望君王勤勉、亲民的朴素感情。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