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哪些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全部回答

2018-12-28

0 0
    1、实验证明,蝙蝠主要靠听觉来发现昆虫。蝙蝠在飞行的时候,喉内能够产生超声波,超声波通过口腔发射出来。当超声波遇到昆虫或障碍物而反射回来时,蝙蝠能够用耳朵接受,并能判断探测目标是昆虫还是障碍物,以及距离它有多远。
  人们通常把蝙蝠的这种探测目标的方式,叫做“回声定位”。  蝙蝠在寻食、定向和飞行时发出的信号是由类似语言音素的超声波音素组成。蝙蝠必须在收到回声并分析出这种回声的振幅、频率、信号间隔等的声音特征后,才能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动。
  靠回声测距和定位的蝙蝠只发出一个简单的声音信号,这种信号通常是由一个或二个音素按一定规律反复地出现而组成。  当蝙蝠在飞行时,发出的信号被物体弹回,形成了根据物体性质不同而有不同声音特征的回声。
  然后蝙蝠在分析回声的频率、音调和声音间隔等声音特征后,决定物体的性质和位置。蝙蝠大脑的不同部分能截获回声信号的不同成分。蝙蝠大脑中某些神经元对回声频率敏感,而另一些则对二个连续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敏感。
    大脑各部分的共同协作使蝙蝠作出对反射物体性状的判断。蝙蝠用回声定位来捕捉昆虫的灵活性和准确性,是非常惊人的。有人统计,蝙蝠在几秒钟内就能捕捉到一只昆虫,一分钟可以捕捉十几只昆虫。
  同时,蝙蝠还有惊人的抗干扰能力,能从杂乱无章的充满噪声的回声中检测出某一特殊的声音,然后很快地分析和辨别这种声音,以区别反射音波的物体是昆虫还是石块,或者更精确地决定是可食昆虫,还是不可食昆虫。
    蝙蝠——蝙蝠的视力非常差,主要以超声波来识辨前方事物的情况,人类利用类似的原理发明了雷达;2、由于海豚大脑的记忆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与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如果人类能与海豚相互沟通,就应该获得许多有关海洋动物的宝贵资料,并学习到不同的表达和思维模式。
  与海豚一起潜水就会发现,海豚是相当“聒噪”的动物。  根据录音调查记录显示,海豚使用频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的喊叫声进行“回音定位”,而人类的听觉范围介于16-20千赫之间,人类无法听到海豚回声定位所发出的超声波。
  因此,我们在水中听到的海豚叫声,可能是海豚同类间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频声音。人类要与海豚沟通,先决条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语言,这样就必须分析海豚发出的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  事实上只要有适当的录音设备就可能进行海豚声音分析。
  然而,声音与行为之间的并联却不容易掌握,目前人们还无法确切了解海豚发出的各种声音所包含的含义。为使人类与海豚沟通,第二种方法是让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20多年前,美国海洋大学的专家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海豚的智能。
    目前海豚在专家的训练下,已经能从训练人员的手势中,学习并了解单字与复合语句的意义并能作出适当的反应,但尚无法达到能与人自由交换信息的境界。不论是研究海豚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还是教导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以目前的进展来说,距离人类与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最终目标都还相当的遥远。
    3、青蛙蹲在稻田里,偶尔眨一眨那凸凸的大眼睛,尽管它眼前的禾秆上停着一只飞蛾,它却“熟视无睹”。可是,飞蛾刚一展翅起飞,青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上猛地一跳,张开大口,翻出舌尖,一下子就粘住飞蛾,“勾”进嘴里。
  为了弄清楚为什么青蛙一定要等飞蛾起飞才发动攻击,仿生学家对青蛙进行了特殊的实验研究。  原来,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
  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第一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起反应;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则只管目标暗前缘的明暗变化。  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画图,迭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
  因此,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动着的东西和静止不动景物都毫无反应。弄清了蛙眼的原理和结构,仿生学家就发明了电子蛙眼。现代战争中,敌方可能发射导弹来攻击我方目标,这时我方可以发射反导弹截击对方的导弹,但敌方为了迷惑我方,又可能发射信号来扰乱我方的视线。
    在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坦克、舰艇发射的真假导弹都处于快速运动之中,要克敌制胜,必须及时把真假导弹区别开来。将电子蛙眼和雷达相配合,就可以像蛙眼一样,敏锐迅速地跟踪飞行中的真目标。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
  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6。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7。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8。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9。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10。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11。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2。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13。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4。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15。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16。从萤火虫到人工仿制冷光。  17。
  电鱼与伏特电池。18。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O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
  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  “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19。树叶的排列和悉尼大剧院的建设。20。
  潜水艇和鱼的沉浮。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生物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生物学
生物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