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新手如何辨别投资平台的
一、了解透平台的具体资质:一般而言,一家正规的单位官网都会有“关于我们”这个板块,自然而然,里边内容就是平台的详细介绍了。其中,大家要重点关注的包括它们的基本执照是否齐全与真实,团队架构组成情况及合作机构。
首先,正规单位的基本执照含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如果平台不公布这三证,投资人可联系平台客户询问。公布的,需要亲自核实。
核实步骤:1、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gsxt。 saic。gov。cn/),根据公司名称或注册号,并选择公司注册地,即可查询该公司是否进行了合法的登记注册,公司的基本信息是否与营业执照一致,是否受到过行政处罚,股东...全部
一、了解透平台的具体资质:一般而言,一家正规的单位官网都会有“关于我们”这个板块,自然而然,里边内容就是平台的详细介绍了。其中,大家要重点关注的包括它们的基本执照是否齐全与真实,团队架构组成情况及合作机构。
首先,正规单位的基本执照含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如果平台不公布这三证,投资人可联系平台客户询问。公布的,需要亲自核实。
核实步骤:1、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gsxt。
saic。gov。cn/),根据公司名称或注册号,并选择公司注册地,即可查询该公司是否进行了合法的登记注册,公司的基本信息是否与营业执照一致,是否受到过行政处罚,股东都是谁以及他们的出资比例。
2、组织机构代码可以到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管理中心(http://www。nacao。org。cn/)进行查询核实。还可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网站,对公司的股东、合作机构进行司法纠纷方面的查询(网址:http://zhixing。
court。gov。cn/search/)
如果平台连基本的三证都不全、不一致,或者股东、合作机构官司缠身,被判决赔偿,这样的平台离的越远越好。
其次,看单位的团队组成情况,主要关注总经理(首席执行官)、首席风险官(或风险管理团队负责人)、首席技术官(或技术团队负责人)。
通常情况下,这些人员在金融、IT方面的经历越丰富(例如曾在知名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信贷部门或大型IT公司技术部门任职),行业名声越好,平台的靠谱程度就会越高。可以搜索了解这些人的背景,核实网站上的介绍是否真实。
如果这些人根本查不到,或者信息与介绍不符,就要警惕了。
再者,看平台的合作机构中是否有权威的行业单位或者为大众熟知的单位。有“背景”的P2P平台,一定会在网站的介绍或宣传页面上时不时的透露出自身的背景优势,如果在网络上查询后发现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无可厚非。
但有些平台利用巧取“名称”的办法暗示它与某些著名金融机构、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有关系”(例如平台以“国金”、“中银”之类的名字开头);还有些平台会在合作机构上做手脚,无中生有将某些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等列为合作机构,妄图欺骗投资人。
那么如何了解它们的合作机构是真是假呢?
大家可以直接致电“合作机构”,了解对方是否真与该平台有合作关系。如果“合作机构”拒不回答,可以在平台本身的论坛或专门的网贷论坛发帖询问,在“围观群众”的帮助下,平台一定会想方设法“自证清白”,真相就不难查明。
或者大家还可以假扮投资人向其所谓的合作机构投诉,问询索赔程序;再如扮演借款人向合作机构了解借款方法,等等。如果这些机构根本就没有跟该平台合作过,平台很容易就露出马脚。
二、了解平台的曝光度:越是在传统、专业媒体(例如报纸、杂志、电视、正规财经网站、行业网站)上曝光率高、持续时间长、形象正面的平台,付出的成本就越高,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平台努力经营的程度越高,安全度相对较高。
另外,如果平台的新闻报道较多,一定要在搜索结果中多翻几页,没准前面都是正面报道,后面才有“惊喜”。
三、查查风投们的态度: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家P2P借贷平台喜获投资商的绣球,嫁进豪门。
融资额度最低的也达到千万元人民币量级。接受过大额风险投资、行业投资的平台,其安全度大大上升,原因在于:
首先,能够获得投资商青睐的平台,一般本身的资质就不错,在风控、营销、模式或形象方面有过人之处,经营能力较强;
其次,投资商在确定投资之前,一定会对平台进行详细、全面的考察,来尽力确保自己投入的真金白银不会打水漂,这就相当于帮助普通投资人做了严格、细致的筛选;
第三,平台获得投资,有了充足的资金后,都会加强团队建设和风险管理,运营工作可以做的更加周到、细致;
第四,投资商入驻之后,大多会参与平台的管理,持续对平台进行监督,平台想干坏事,很难过投资商这一关。
但是,切记,这不应该是唯一的指标。万一某平台是璞玉呢?
四、看看借款人的借款额度有多少:p2p行业的本质是个人对个人的小额贷款,如果平台上的借款人很多,每个借款人一般每次也就借几千、几万块钱,这才应该是合理的,符合行业的小额及分散原则。
另据历史经验,问题平台的人均借款额明显偏大,而正常经营平台的人均借款额普遍较低。因此,投资人如果看到平台上的借款人不多,但是每个人借的金额特别大、借款频率高,要格外谨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