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智能建筑在设计时应满足哪些要求?

智能建筑在设计时应满足哪些要求?

全部回答

2016-08-30

46 0
     (1)智能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创造一个令人心情愉快、健康、有安全 感和工作效率高的舒适环境。因此,智能建筑的建筑环境要遵循都市化、生活化 和媒体空间化三个原则。都 市化就是建筑物中都市的功能较完善;生活化是指室 内设计应体现家庭气氛,使工作人员有亲密感;媒体空间化是指室内设计应体现 企业形象,具有宣传作用。
    就建筑设计本身来说,由于智能建筑的特殊性,因而 建筑师要更加重视建筑环境的舒适性、结构的通融性以及空间的开阔性。 (2)室内设计要体现舒适性,还应考虑设备配置、色彩、空气流通、自然 采光、盆景、绘画等,满足良好空调环境和视觉环境的要求,同时控制噪声在指 标内,并设防静电防尘地毯。
     (3)智能建筑由于大量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自动化设施,因 而对供电、配电、空调、照明、防火、楼层负重提出一系列不同于常规建筑的新 要求,如: 1)各种天线(包括高频天线、超高频天线、卫星广播接收天线等)一般安 装在群楼顶部或主楼顶部,而且应与建筑物外观相协调。
     2)保安室(各种监视、监控)、广播电视室、办公自动化系统控制室、建 筑物自动化系统控制室、通信站一般可连在一起或合并成一监控中心,设在一层 或地下一层。 3)智能建筑物内部应做成大空间开敞式,办公室照明、空调、消防等设施 按照模块化布置,用户可自行分隔,提高建筑面积利用率及今后灵活变通能力。
     通常把设备和中央控制设备放在中间位置、把需要它服务的办公室设在外层,呈 卫星状布置。 4)配线空间复杂,分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大量的支干线和分干线是沿 水平方向敷设的。
  由于需要在地板及顶棚布线,要求净高应不少于2。 6m。 5)由于办公化设备多,工作人员平均使用面积大,高于一般办公大楼,平 均每人5〜10m2作为一个工作区。   (4)在结构方面,智能建筑由于采用了结构自动监控报警系统、自动化抗 震系统等新技术,因而结构上可以更加安全、可靠、经济。
  一般楼板荷载应以自 动化办公设备和通信设备集中放置的情形考虑,按500kg/m2以上设计。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