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失眠症和失眠症的特点
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失眠,有精神因素诱发的、有机体疾病引起的、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睡眠条件等因素与失眠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往往被人们所重视,心理因素对躯体的影响是导致人体机能失调的致病主因之一,如情绪不稳定,心情忧郁、过于兴奋、生气愤怒等均可引起失眠。 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的令人不满意的症状。在失眠病人中,最常见的主诉是难以入睡,其次是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其中很多病人是以上情况并存。失眠可以发生在生活应激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因为生理功能紊乱(特别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比如甲亢病人、更年期的妇女,还可因为随着年龄的衰老,睡眠机能...全部
很多因素都可以造成失眠,有精神因素诱发的、有机体疾病引起的、年龄大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以及工作环境、睡眠条件等因素与失眠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因素造成的失眠往往被人们所重视,心理因素对躯体的影响是导致人体机能失调的致病主因之一,如情绪不稳定,心情忧郁、过于兴奋、生气愤怒等均可引起失眠。
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时间的睡眠的质和/或量的令人不满意的症状。在失眠病人中,最常见的主诉是难以入睡,其次是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其中很多病人是以上情况并存。失眠可以发生在生活应激增加的情况下,也可以因为生理功能紊乱(特别是内分泌功能紊乱),比如甲亢病人、更年期的妇女,还可因为随着年龄的衰老,睡眠机能减退,造成失眠。
所以,失眠多见于妇女、老年人及心理社会功能状况差的人群。如果一个人反复失眠,他就会对失眠越来越恐惧并过分关注其后果。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使得这个人的问题持续存在。 晚上上床准备就寝后,失眠的人会描述自己感到紧张、焦虑、担心或抑郁,思维不能平静下来,他们常常过多地考虑如何得到充足的睡眠、个人问题、健康状况。
他们常常试图以服药或饮酒来对付自己的紧张情绪。清晨,他们常诉感到心身交瘁;白天的特征是感到抑郁、担心、紧张、易激惹和对自身过于专注。 1、入睡困难;2、不能熟睡;3、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4、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5、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6、发病时间可长可短,短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失眠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 诊断 在诊断非器质性失眠症时,不能把一般认为正常的睡眠时间作为判断偏离程度的标准,因为有些人(比如短睡眠者)只需很短时间的睡眠,却并不被诊断为失眠症。
相反,有些人为其睡眠质量之差痛苦不堪,但他们的睡眠时间从客观上看都在正常范围。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对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为: 1 主诉或是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 2 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三次并持续一个月以上; 3 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 4 睡眠量和/或质的不满意引起了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及职业功能。
失眠经常和精神病、酒精、药物滥用、疾病或其它睡眠紊乱相联系。失眠病人中的35%~44%伴有精神紊乱,最常见的是情绪和情感的紊乱,还有其它很多疾病状态也能造成失眠,包括一些潜在的病理生理性的干扰,如睡眠动腿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
白天睡眠太多或不适当的使用安眠药也可造成失眠。不管失眠症的起始原因是什么,行为的和环境的因素时常是调节变量。失眠症的发生可概括为:①失眠症病人具有特定的易感因素;②导致失眠发生的促成因素;③使失眠症得以持续的长期因素。
个体易感因素构成了失眠发生的内在基础,促成因素则出现在失眠发作时,大多数情况下又随时间而消失。长期因素(如条件反射性的对环境的唤醒或对安眠药物的耐受)则随时间延伸变得日益重要并发挥作用。相应地,大多数认知行为治疗集中于改变这些导致失眠维持的长期因素,对某些诱发因素(如职业紧张)也需要进行问题解决和支持治疗。
但是,认知-行为治疗对由精神病、酒精、药物滥用、躯体疾病导致的失眠效果不好。 认知-行为治疗失眠症,主要致力于治疗导致失眠的长期性因素。这些方法寻求改变非适应性的睡眠习惯,减少自主的或认知上的唤醒,改变关于睡眠的不良的信念和态度,进行健康睡眠实践的教育。
1。 失眠症的刺激限制治疗:此方法认为失眠是一种对与睡眠相关的时间(床上时间)和环境线索(床和卧室)的条件反应。按照这一前提假设,这种方法就是训练病人把入睡与床、卧室等重新建立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是通过缩短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包括外显的和内隐的)和强制执行一个睡眠-觉醒时间表来完成。
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计划--缩短与睡眠无关的活动,调整睡或醒的计划。因为对于大多失眠病人,在床上的时间、卧室环境已经变成了一个强烈的消极暗示,要睡觉但难以入睡,还有挫折感,易激发。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