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如何理解儒家的人格塑造理念?

如何理解儒家的人格塑造理念?

全部回答

2016-07-16

123 0
     孔子以仁教人,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中心的观念。照后来儒家对论语的解释,仁是人之全德,就是说,仁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德性,仁代表整体的品质德性;狭义的仁与义礼智相分别,广义的仁则包含义礼智信。
  由于这样的仁是人的全德,所以这表示孔子和儒家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培养全德的人。  古礼中的“成人”是指成年人,而孔子则将“成人”的观念转变为人格的概念:具有知、I不欲、勇、礼乐、艺多方面德性的人是“成人”,“见义思利,见危授命”的人是“成人”。
  这样的教育,其基点是服务于一个人的全体的精神成长,服务于他221的全部的德行生活,它不是一个专一的技能所能体现的,当然也不是为了把一个人教育为专业的人士。  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以前如果有“儒”,这种儒也没有确立起这样的全人教育的理念,只有到了孔子,及孔子以后的儒家才确立起全人教育的理念。
  而“君子不器”可以说也是体现了这一理念的表现。 在教育上,“道”代表德性为中心的整全人格的塑造,是教育的目标和理想,这是孔子开创的儒家教育的实践所始终强调的。  中国古代的教育,始终强调学习“做人”。
  要培养出把品格的操守看得最重要的人,追求人格高尚而鄙薄低俗、不屑功利的人,培养这样的人,是儒家教育的根本的目标。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