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府兵被破坏的的原因是什么?
唐代府兵被破坏的一些原因, 主要似为以下几点:
随着府兵制的衰微和募兵制的推行,领兵的将帅已由“事罢辄解”而发展为长 期领兵;又由于藩镇日益强大,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逐渐形成。在这种形式 下,唐王朝统治者为了保证对军队的有效控制,建立了一整套组织严密的监军 制度。
唐代初期就已有了御史监军,但“非常官”,仅偶尔临时派出。到武后执政时, 得到了加强,并开始向制度化发展。如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武则天下诏将 “旧御史台改左肃政台,专知在京有司及监诸军旅并出使。 ”不过由于御史官品太 低,仅六、七品,又不是皇帝的心腹亲信,所以这时作用还不大。据《通典•职官》 载,至玄宗“开元...全部
唐代府兵被破坏的一些原因, 主要似为以下几点:
随着府兵制的衰微和募兵制的推行,领兵的将帅已由“事罢辄解”而发展为长 期领兵;又由于藩镇日益强大,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逐渐形成。在这种形式 下,唐王朝统治者为了保证对军队的有效控制,建立了一整套组织严密的监军 制度。
唐代初期就已有了御史监军,但“非常官”,仅偶尔临时派出。到武后执政时, 得到了加强,并开始向制度化发展。如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武则天下诏将 “旧御史台改左肃政台,专知在京有司及监诸军旅并出使。
”不过由于御史官品太 低,仅六、七品,又不是皇帝的心腹亲信,所以这时作用还不大。据《通典•职官》 载,至玄宗“开元二十年后,并以中官为之,谓之监军使”,开始由皇帝身边的宦官
出监军使。这时,主要是在军队出征时由皇帝临时派出宦官,随军监察。
“安史之 乱”后,不仅出军作战要派监军,而且在所有藩镇驻军之地,都设置了常驻监军机 构,形成了国家军事制度。唐王朝在各藩镇驻军常设的监军机构,一般称监军院或 监军使院,其长官称监军使,配有副使一人,亦称副监。
下属官员,有判官若干人, 分掌各项具体事务;又有小使若干人供差遣驱使;同时还有自己的军队。如《旧唐 书•卢坦传》载,义成“节度使李复病笃,监军薛盈珍虑变,遽封府库,入其麾下五 百人于使牙”;《新唐书•刘贞亮传》载,俱文珍“出监宣武军,自置亲兵千人”;又如 《资治通鉴》卷二二五载,荆南监军朱敬玫,“别选壮士三千人,号忠勇军,自将之” 等。
出军作战时,偏将所领军队中设监阵,如果是调诸道兵进行大的会战,则在任 命都统、都都统等统兵将帅的同时,也派出都监、都都监等监军宦官。监军使任职 期一般为三年,皇帝特敕,则可提前调动或连续留任。
监军的基本职责,是作为皇 帝的代表,“监视刑赏,奏察违谬”,和南朝初期的典签类似,由于监军使有直接向 皇帝奏报军将情况的权力,此以权势极大。
这种监军制度,在唐代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曾经在一定程度上起过控制藩镇的 作用,但它使监军权势膨胀,主帅大权旁落,指挥不能统一,以致削弱了军队的战斗 力,带来作战失利的不良后果。
收起